青春期音乐教育的创造性培育

时间:2022-03-28 05:15:00

导语:青春期音乐教育的创造性培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青春期音乐教育的创造性培育

音乐是人类历史上最甘甜的精神甘露,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音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音乐大师们创造各种类型美妙音乐滋润着人类的心灵。正因为如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音乐人便成为教育者一项崇高而又艰巨的使命,教育者为此而孜孜不倦的探索着。怎样才能培养一名好的音乐人,自己思考过许多,也结合我的工作中进行实践,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但柯林Durrant的《音乐的行为发生:对于青春期音乐教育的含意》才使我真正深刻认识到青春期音乐教育的重大意义——人类在青春期时,正是心理和生理的成熟阶段,此时任何的行为培养都会对一个人一生的人格塑造产生巨大的影响。音乐教育正是如此,青春期音乐教育的重点是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青春期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和创造性需要发现。在青春期音乐教育中注重个性的发现和保护是十分重要的。个性是创造性的基础,也可以说,有了个性才可能有创造性,创造性是个性的正确发展。艺术上要取得辉煌的成就,就要创新而决不能一味的模仿,独特的艺术魅力需要从个性培养开始,这要求在平时的音乐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个人音乐兴趣爱好的发现,如学生喜欢的音乐类型、音乐派别、音乐风格等,对于学生的这些爱好,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青春期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和创造性需要呵护、尊重和引导。教师要保护学生个人音乐兴趣爱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行良好的教学互动,尤其不能不考虑学生个性而把音乐知识强制性灌输给学生,因为这样不但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学生会由本来对音乐的热爱转而进行抵触、甚至放弃,更关键的是容易导致学生那尚处于自然状态、萌芽状态的音乐好奇心、个性乃至创造性的泯灭。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是复杂的,他的爱好、思想乃至完整的人生观念正在形成的过程中,还很稚嫩。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应当小心翼翼地探究它,尽可能满足他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需求,更应当极力发现、肯定、发展他思想中在音乐方面积极的、正确的尤其具有个性的、创造性的东西,执著地、耐心地、自然地把它引导到音乐发展的健康轨道中来。由于青春期的孩子处于特定的心理阶段,学生所热爱的音乐形式具有发散性的特点,这与学校普遍存在的带有强制性、单一性特征的正统音乐教育可谓大相径庭。这种反差容易使学生的音乐兴趣受挫甚至产生厌恶心理,使得这种音乐教学形式将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这种情形下,作为音乐教育的教师要给于学生热爱的音乐领域引导,多教授其相关专业知识和音乐背景文化,从学生对音乐形式的爱好入手,去了解学生的心理,把握学生思维轨迹,在此基础上,与其进行深入的沟通,在沟通中帮助他分析,在沟通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沟通中帮助他提高,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青春期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和创造性需要培养。教育心理学表明:当需要指向某一具体对象时,产生达到目标的欲望就形成了探索的动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那么他参与探索活动的动机就愈明确,他在探索活动中能表现出比别人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青春期音乐教学中,常常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之中,激起探索兴趣,形成探索动机。这样,作为学生必定为其热爱的事业付出努力,而极大的兴趣也会产生丰富的想象。作为老师,此时给予积极的引导,为此组织创造性的活动,细心诱导学生自己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探索能力,为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发展提供舞台。但是,由于知识、经验、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的探索活动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对学生的暂时“失败”,作为教师一要允许,二要理解,三要宽容,要诲人不倦而不能有任何厌烦的情感流露,尽量发挥情感效应,尽量让学生从教师鼓励的目光与和蔼的表情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期望,排除因为“失败”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自己的探索信心,自觉去探究失败的原因,经过反复尝试,终获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体验到知识来之不易,感受到成功带来的愉悦与满足,树立“我也会”的自信心,同时磨练了顽强意志和毅力,这样获的知识记忆牢固。而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学习,可以极大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他的创造力。教师在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时,首先要激发学生产生对其所热爱的音乐形式研究学习的兴趣。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由一个适宜的经验环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而我们在对学生所热爱的音乐形式学习之前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对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发生影响,从而形成主动参与的行为,以最佳情绪有目的、有意识地感受美,为学生进行研究学习创设和谐的气氛。在研究性学习前期,我们应该做一些准备工作,通过各种辅助教学,有意识有目的激活学生的研究欲望,从而使他们达到去体验和实践的目的;其次,激发学生确定研究的主题和方向,音乐体验是通过人的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人和音乐产生生理、心理相互作用,而产生了内在的音乐感受。就青春期的学生而言,当他们对某事物有了兴趣,并且决定对感兴趣的内容去学习和研究时,作为老师应该及时抓住时期,尽可能鼓励他大胆去做,去想,去探索,应该做他们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

学生在积极地参与中得到启发,并且不断思考产生的新问题;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饶有兴趣地提出想研究自己所热爱的音乐形式的新方向,从而确定研究主题和方向,形成自觉参与的行为;再次,培养学生个性音乐形式学习的过程不是单线条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学生最初或许只是热爱,只是提出最基础的问题,但紧接着一个一个小问题开始吸引学生不断去探究,这时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作为教师应给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料,并指导他们通过网络、光盘以及相关专业书籍等寻找答案来帮助他们,并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验证各种假设,体验作品的美感。这样,通过努力,学生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感悟到自己喜爱的音乐形式中的新的乐趣,增强了自信心,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在给予学生评价时,应重视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研究、学习行为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多元性。

教师在青春期音乐教育个性和创造性发现、引导和培养中负有重要使命。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调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青春期音乐教育面对的是十几岁的少年儿童,这一时期正是他们世界观、性格形成、发展创造力、想象力的黄金时期。如何在就教学中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启迪、爱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个性得到发展,提高审美能力,完成赋予音乐教学的任务。作为教育者,应予以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在音乐教育中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并勇于表述自己的体验。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所要研究的音乐素材(可以是音乐作品也可以是一种艺术形式)为研究专题,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究、亲身体验,从而培养自己的音乐创新意识和音乐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