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教育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时间:2022-03-04 03:12:15

导语:音乐艺术教育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音乐艺术教育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摘要:国家正在进行教育大改革,怎样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被国家教育部门重点重视,创新的方法也越来越多。音乐艺术教育的相关改革显然符合当代教育课改的要求,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变为课程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音乐教学;艺术教育;大学生;鉴赏能力

一、加强音乐艺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就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招生体制来看,宣传上也好、目标方向也好,首要的是本校能够拥有相匹配的资源,足够完善的教学设施、足够充沛的教育资以及足够到位的师资力量,资源投入的扎实性是现在国家教育的核心,拥有更好的资源才能够成就更好的作品,才能体现学校的名气,才能招揽更多的学生,这一现象尤以音乐教育领域最明显。拥有了资源怎么合理化地去运用,完成高品质的目标和成果,这不是目前大家所关注的,就如同完成任务一般,完成了招生指标完成了升学率、就业率就算是成功,这样即使国家投入了非常好的资源和人力物力,没有质的要求,也是毫无意义的,所付出的一切投入全部被浪费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主要两点:一是我国教育改革体制的不完善和预期计划目标暂且没有实施到位;二是各地区各校对于学生的教育引导没有加强音乐艺术教育的提高

二、加上音乐艺术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之前的教育理念是主动资源投入,如何才能把资源投入逐渐转化为注重学生的教育质量,培养出真正的优秀人才?如何才能合理运用这一思维模式?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从音乐艺术教育的特点说起。音乐艺术教育的特点在于:对外面向的人群少、创办规模小、培养的都是顶尖的艺术人才,做的就是精英教育。办学条件又有诸多限制,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涵养,有更好的艺术熏陶,对于教育环境有着一个高标准,不论是在校的生活环境还是所处的城市文化底蕴,都需要有极高的艺术气息。另外,对于师资力量也是有要求的,教学老师首先得是音乐领域的学位资质较高水准的老师,还得有自己的艺术造诣和教育经验,这样的师资力量都是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教育模式,学校再把教学设施如琴房、练声室、录音棚等和乐器配备得完善和合适。这样算下来,办教育的资格就要求有很多,既要资源好又要高资金投入,可见教育成本是非常之高。既然如此,那么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的成果就更应该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和思考了。提前制定好学习目标和计划,深刻清晰地认识到学生的教育成果应该达到什么标准,按照成果导向的思维模式去运作,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和方向。根据目标和方向,教师再制定教育计划,这样目的性更明确,建设性更强。1.加强音乐艺术教育应该深刻贯穿到整个教育体系中。既然得出了结论,音乐教育本该加强对音乐艺术教育的培养,那么怎么实施会更合适,阶段性的还是间接性的,或者尝试性的还是贯彻到底?答案是贯彻到底。作为一个领悟性的教育方向,本身的受众群体就是固定的,不存在尝试性和试错性,应当是绝对性和统一性,绝对做好音乐教育,绝对培养音乐人才,统一的音乐教育,统一的音乐方面的人才培育。既然如此,那么学生从入学起就应当有目的性、目标性地展开自己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想要做出一番怎样的成绩,对未来有个明确的职业规划,想成为什么样的音乐艺术人才,这样有目标的有计划,学生才会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才会清楚自己接下来应该去做什么,包括平时生活和学习上为了这个目标去留意一些细节和举一反三地学习适合自己目标的东西甚至为了自己的目标和计划而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状态,这一切的导向都是一种正向反馈,而不是消极的无意义的负面反馈。相反,毫无目标的学习状态,除了上课之后便无所事事,临近毕业时候也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没有思索、没有想法,除了体验到了很好的教学资源和艺术气息浓郁的生活环境以外,其他的一律不清楚。这样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提升机会,当他们没有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个人学习中时,那么这一切一切再好的教育资源也只是摆设,变得毫无意义可言。所以将这样一个思维模式运用到音乐教育中去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一个刚需需求。这是学生的一方面。老师的一方面则是,针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目标和计划,制定教育模式,把控学生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效果是否落实,光有好的计划和目标不行,要落实到实施的每一步操作每一个关键,然而过程的把控和指导则是老师需要去做的事情,如何去把控教育呢?可以在一个大的目标框架下,计划实施小的目标设立,细小到每个学习阶段甚至每学期每月每周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上去,小的计划目标做好了,大的计划也就不远了。这样有秩序有计划的实施,才能从整体的教育改革上有进展,更好地合理化利用教育资源达到最佳的效果,才能渐渐地稳定持续发展音乐艺术教育,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的音乐人才,当然光是制定计划也不行,一切的目标计划去落实之后,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纰漏和错误要及时反馈修正,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办法,对于每一个时期的阶段性目标,老师要清楚学生更要清楚,去比较去纠正去重新认知自己,然后共同努力实施,这样才能稍微算得上合格的音乐教育模式。2.加强音乐艺术教育,更应注重因材施教。好的教育模式虽然能够得到普遍的推广,但是并不代表人人都适合这一个统一的教育模式,因为个体差异如性格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对于音乐的造诣深浅不同,所以一个教育模式如果所以人都这样实施,肯定效果偏差会很大的。为了弥补这一个效果偏差,肯定需要在一个大的教育模式框架下去做细微的调整,这样的调整是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个体差异来调整的。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她的乐感好、反应快、声音富有特色、外在形象气质不错、镜头感强,那她之后的目标就可以往音乐艺人方向做打算,而老师平时对于这个学生的教育方向就可以往这一方面引导,更多注重培养她的舞台表现力和唱功以及她的表演功底,这些方向都可以作为一个个小的计划目标去贯彻落实。再如,有的学生,如果他虽然乐感好,作曲强,但不擅于表演,外在形象也不够好的话,那么做编曲家或者老师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有唱功那么也可以考虑做个歌手,这些都是可操作性的。根据每个人的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个人优势,方向和努力都对了,成功也就近了,尽快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这样也能让学生更有信心。教育也是应该因人而异的,因为目标和计划不同,学生的个体不同,那么教育过程自然也要有所不同。例如,一个学生如果是个急切的性子,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就要通过一些适当的方法手段去磨合他急切的性格;如果一个学生悟性相当好,那么我们可以把教育阶段内容设置得复杂一点,深度和广度更宽泛一些,这样的学生也能更有时间有兴趣去挑战一下自己的学习目标甚至能让这个学生的整体艺术造诣上升一个台阶。如果一个学生悟性没那么高甚至有些反应迟钝,这个时候老师的教育方式就该细小化、碎片化地整理知识点,一点点地对这个学生讲解分析,虽然过程漫长、成长的不够迅速,但这样的学生她的基本功底是最扎实的,厚积薄发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这样来讲也避免了人才的教育流失,不会因为同一个教育方式教育而出来两极分化严重的学生群体,成绩好的特别好、特别优秀,成绩差的就渐渐埋没碌碌无为,这是大家所不愿意看到的状态。所以说,老师对学生既要因材施教,又要在教育手段上做到因人而异。这两点都达到的教育体系才能说得上是完善的教育体系,做好了这两点,培育出来的是优秀人才,也能相对地节省国家的资源建设投资。

三、结论

加强音乐艺术教育,可以在音乐教育中发挥极大的运用,全方位地落实对学生的教育目标,合理的运用可以让音乐教育得到一个质的提升,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这种可变通性的教育理念,更符合也更贴近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能让每个学生最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把这种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更不会因为自己的茫然,不知道来学习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而整天无所事事,做着浪费时间的事情。学艺术的人都是比较感性,这也是有艺术气息的人的一个共同特点,但不能因为这个特点就放纵学生,不合理规范地管理自己。因此,感性的人总是缺少理性的思维方式,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理性的思考模式,这样有助于他们对自我形成正确的审视和了解。当学生开始有意识地管理约束自己时,学生才会有质的飞跃,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才会有个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样才会走向成功。纵观现在的音乐教育体制,确实需要这样的教育体制改革,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我价值。从注重资源投入向注重学生的教育成果转变是个漫长的过程,势必会经历一些改革和融合,才能面向全社会的音乐教育平台,那么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这个研究的方向,去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细化研究和调整,逐步过渡到大的教育体制的改革,让音乐教育界和老师学生都有逐渐适应的过程,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接受和实施推进。既然想要做那就要贯彻到底,拥有坚定不移地持续改革、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取得教育成果。不仅如此,除了实施这一教育举措,还要培养学生今后做其他事情也要有一个这样正确的思维走向,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才能更好地走下去和持续进步。只有通过这些的方式去落实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才会越来越高,进步的才会越来越快,所以,踏实加强对音乐艺术的教育,是当代音乐老师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水平和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能力,打造更多更优秀的音乐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默塞尔.音乐欣赏心理的本质[J].中国音乐,1987

[2]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作者:伍莉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