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论文

时间:2022-12-10 09:16:30

导语: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论文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其指导下得到了较大发展。然而,虽有如此力度的扶持,但由于未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公共艺术教育仍存在教学模式落后、单一,课程设置缺乏合理规划与创新,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多元价值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作为当代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承载着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传播本民族艺术文化的责任,其价值是不容忽视的。(一)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高校作为人才的摇篮,理应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艺术教育则是关键的一环。积极开办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最终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良好提升。(二)有助于传播本民族优秀艺术文化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是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体现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审美习惯与观念。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自然也肩负着传播本民族优秀艺术文化的重担。在良好的教学模式之下,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可将本土民族艺术引入课堂,从而引导更多的学生喜爱、重视本民族优秀艺术,并有助于学生体会这些艺术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因素,还可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开设了与音乐、美术相关的公共艺术课程,并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在艺术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尚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教学模式落后、单一。目前众多高校的艺术教育课程均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较少,教学手段单一,缺乏互动与实践。艺术并非理性知识,只依靠教师讲授虽能起到一定效果,对艺术的敏感度不强,使学生缺乏感知能力与创新意识等。课堂中除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外,没有对教育手段进行创新,这种现象无疑将制约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二)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由于对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目的与任务认识上的偏差,因此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欠缺科学、合理和具有明确标准的评价制度。在普通高校中,参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学生学科各不相同,可能有文科、理科、医科之分。学科不同,则文化水平存在差异,对于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也就各不相同,加之学生的艺术素养本就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备课、授课方面往往有一定难度。也正是由于没有健全的评估机制,所以各地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水平并不均衡。

三、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方案

(一)构建新型艺术教育模式。普通高校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应遵循艺术教育所特有的生动表现形式、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等特点,广泛汲取国内外优秀艺术教育理论以及实践经验,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革新,在以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把艺术教育课程转变为与研究、实践紧密结合的新型艺术教育模式。具体手段如下:1.运用综合手段在教学中,不拘泥于一种艺术学科,而采用综合艺术手段。教师可以某一艺术的内容作为切入点,并渗透其余学科中与之关联的知识,以此进行综合教学,如此可加强课程的深度与广度,并能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2.加强艺术实践实践是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不可缺少的环节。虽说理论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根本,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实践性和创造性也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理论的保障之余,我们更应加强艺术实践在艺术教育中的比重。鼓励学生在校内积极创办或参与艺术社团,使学生在切身参与艺术活动的同时加强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与艺术创造力,进而提高自身艺术修养。(二)优化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内容。随着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内容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层次,作出紧扣艺术教育特点的优化整合。注意多元文化的发展,争取使公共艺术教育紧跟时代的脚步,并常焕活力。1.传统与现代结合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曾联手创造了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文明成果,这其中蕴藏着众多优秀的艺术文化宝藏,即便在如今也有重要的欣赏价值。高校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域优势,将所在地最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引入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突出地域特色。由教师亲自唱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片段,并引导学生聆听欣赏,从而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性认识,同样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教师也可适当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去参与一些民俗活动,将教学与当地风俗活动结合起来,或邀请民间艺人来校演出,与学生面对面地互动、教学,让学生与最纯正的民族音乐零距离交流。在公共艺术教育中我们应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了解传统的同时又可融入现代。其实,如今已有较好融合传统与现代艺术的例子,如前段时间在媒体爆红的华阴老腔《给你一点颜色》,谭维维创造性地将摇滚与民间艺术结合,在保留传统的情感、艺术形式的同时丰富了曲目的内涵,给予了观众震撼的视听体验。2.视觉与听觉结合如今的艺术舞台上,“听觉”与“视觉”的融合已是屡见不鲜了。如各大晚会上精彩的艺术节目,我们总能在欣赏动听的歌声同时,观赏到不同形式的组合表演或乐器演奏,使我们在精彩的视听盛宴享受中,更加立体地了解了某一艺术形式。这也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的艺术教育也应紧随时代脚步,实现多元化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依靠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使学生在课堂中也能与世界艺术文化零距离接触,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3.接受与创造结合艺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接受艺术、鉴赏艺术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艺术教育工作者需要使学生了解各类艺术的形式,以及它们的历史、源流,把握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差异或共通之处。在这之后,还需培养学生对于美的创造能力。对于这一要求,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并且适合自己的艺术形式,进而激发学生依靠艺术的途径表达出内心的思想与情感,最终走向艺术创造的道路。(三)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我们应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紧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总目标,突出公共艺术教育的要求和教学模式的创新,针对艺术教育的阶段性和分散性制定一系列评价内容与指标。评价内容与指标:1.该课程是否应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或理念,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文件的目标,是否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该课程的开设是否具备良好的教学资源及相应的软硬件设施。3.教师能否满足所开设课程的课时量和质量;教师教案的编写质量以及教学水准。4.该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包括课堂教学情况、学生出勤率、作业完成和考核通过情况等。5.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和满意程度,通过对学生的反馈调查得出并统计结果。以上几条评价指标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等不同评价等级,从而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开展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此外,在对学生进行结课评价时,应注重评价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评价依据如学生在艺术感知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水平。要把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与动态的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分析评价结合起来,既要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又对学校的教学决策进行评价。要通过不断改革逐步建立起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四、结语

总而言之,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更是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素质与促进多元文化融合的有效手段。我们要不断积累经验,深入研究艺术教育的规律,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提供更多优秀的方法与建议,争取使其在今日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备高度艺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昌海.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及课程建设改革构想[J].嘉兴学院学院学报,2006,(04).

[2]周鑫.和谐视域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原则研究———以云南省保山学院为例[J].大众文艺,2011,(05).

[3]黄小明.浅谈高校艺术教育教学[J].艺术百家,2004,(01).

作者:柯云燕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