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护生人文素养艺术教学研究

时间:2022-10-09 09:03:45

导语:国外护生人文素养艺术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外护生人文素养艺术教学研究

1相关概念

1.1艺术。雨果认为,艺术是人类诗意的存在。托尔斯泰认为,艺术是人类生活中将人们的理性意识转化为感情的一种工具。学者苗贵松认为,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客观现实和表现审美理想,具体说,其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潘朝阳等[5]学者认为,艺术是指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具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1.2艺术教学。艺术教学就是诸如音乐、美术或综合艺术等学科的教学,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形式传递艺术美并共同欣赏美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发展[5]。艺术教学的独特性决定其与其他学科比较,需更多的准备,确立艺术教学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分析艺术教学的内容,设计艺术教学的过程等。1.3人文素养。2006年梁立[8]提出,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人文知识、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综合水平,包括必须掌握的知识体系和精神体系。其范畴主要包括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人文关怀及人文科学等方面的修养,表现在职业道德、职业形象美、人际沟通技巧及礼仪等方面。说明人文素养不但指一个人具有的综合知识和长期实践基础,且能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情感表达的能力及创造美的表现水平,体现在独特而美观的事物、用形象来反映现实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如文学、绘画、音乐、领导艺术等)。

2护生人文素养的教学方式

目前,国内人文素养培育主要集中在大学《护士人文素养》[8]课程中,国外的培育方法多样,较多利用艺术教学形式[9]来进行。2.1数字叙事。2.1.1概述。21世纪10年代由LAMBERT发展而来,数字叙事被认为是一个创造性的艺术过程,其使用3~5min的数字剪辑图像和声音来捕捉个人故事[10]。目前,主要广泛用于4个领域:教育干预、技能学习、他人生活经验的学习、了解个人生活经历[11]。SHIEH[12]提出,数字叙事应是长期教育策略中有用的工具。2.1.2应用效果。有研究采用准实验性干预研究探讨了数字叙事对青少年酗酒问题的干预影响,数字故事由高年级的学生制作,让青少年通过对世界和生活的感知了解酒精的危害,通过对酒精知识的学习和稳定的态度来防止饮酒量与次数的增加,同时,支持青少年发展应对策略和社交技能[10],可在教育中长期应用[13]。有研究选取60名青春期女性随机分派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进行数字叙事干预,结果显示,青春期女性压力、焦虑、抑郁和愤怒均得到改善,通过分享个人经历来缓解学习压力[14]。STENHOUSE等[15]开展了基于美国阿拉斯加的一项年轻人参与的社区研究,432名年轻人制作了566个数字故事,使故事的数字展示超越刻板书本印象的文化身份,数字叙事促进自我表达和对个人生活故事的反思,支持个人和文化认同。2.2视觉艺术。2.2.1概述。1987年美国理论家艾尔文•潘诺夫斯基在《视觉艺术的含义》一书中提出“视觉艺术”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直观的平面或立体艺术形象,对艺术形象进行完整的视觉把握,反映客观世界具体事物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有很多种,包括影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16]。视觉这个词语从字面上来看是物体的影像刺激眼睛所产生的感觉,也就是人类眼睛所观看到的景象,也就是一种可视文化。视觉艺术强调其真实性,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并具有很强的美学元素,称之为视觉艺术。2.2.2应用效果。有学者在瑞典的2所使用相同教学材料与类似教学方法的大学健康科学学院进行了研究,选取本科大一护生267名随机分为4个干预组(121名学生)和4个对照组(146名学生)[12]。干预组接触艺术作品的复制品:瑞典艺术家莱娜•克朗奎斯特的画作《病床》和《圣手》,1h的学生小团体(2~4个学生)讨论课程,通过图片激发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护理问题。教学前后测量护生对护理环境的感知的3个方面:结构、情感投入程度和动机。结果显示,实施视觉艺术的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生在表达护理典型的要素时更有条理、更积极、情感更平衡。视觉艺术使学生体验到真实,提高了所研究的图片专业洞察力与对他人的敏感性,教学中运用视觉艺术,作为护理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学习补充[17]。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147名学生进行了视觉艺术教育。干预组学生参加了关于艺术制作和元认知指导课程,并完成作业,课程主要分为5个步骤:(1)激活学生的创造力知识;(2)构建认知和元认知知识;(3)构建创意和思维策略的概念性知识;(4)构建关于发散思维策略的高阶知识;(5)练习和评估发散性思维。结果显示,元认知为基础的视觉艺术教育,有利于建立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18]。另一项在瑞典的健康科学大学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抽取护生144名,在一年级时干预组使用爱德华•蒙克的画作《生病的女孩》进行教学干预,使用问卷测量对照组与干预组(各72名)学生的结构、动机和情感投入等参数,结果显示,视觉艺术用图片提供给学生信息,并让学生开放性解释图片,刺激了认知和情感,激发了学生学习同理心,更专注于移情学习[19]。2.3文学艺术。2.3.1概述。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原型理论认为,文学艺术作为“创造性幻想得以自由表现的地方”,是原型经常出没的地方,因为在艺术作品中能经常发现原型的影子,原型自由地栖息于艺术作品中。文学不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而是经由内心体验产生的幻想。文学艺术代表着生命的一种自我调节过程,其有助于改变对时代精神的偏见,恢复心理平衡,维护现代人的完整人性。2.3.2应用效果。一项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学生采用阅读和反思自传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将药理学的学习与真实故事联系起来,这种方法使学生对学习内容(80.0%)产生了兴趣,并促进了药理学知识的增加(84.0%);研究还发现,学生认为阅读和反思自传所花的时间是有价值的(76.0%),且认为这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学习方式(68.0%)[20]。与自传的使用比较,许多学生表示说教式教学法是一种不太实用的教学方法(64.8%)。另2项在美国进行的研究选取护理本科学生各40、70名,阅读小说或是故事并反思,主题词分析收集的书面数据,结果显示,有助于培养文化敏感性和反思思维[21]。ANDERSON等[22]对45名一年级的本科护生进行预实验后进行准实验干预,护生通过阅读文学新闻工作并解读反思,评估文化医疗保健状况的个人反应,结果显示,其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9,P=0.013);文化价值观问卷调查(评级直接目光接触的适当性)得分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P=0.029)。POHLMAN[23]认为,当护生还没有开始其临床体验时文学作品可提供经验范例,可从中学到有力的经验,以便与真正的客户合作时达到预期的结果。2.4娱乐电影。2.4.1概述。著名电影导演费穆曾言:“娱乐电影是戏剧之一种,它不但具有表现、批评、调和、美化人生的4种功用,而且比其他各种戏剧之影响,更来得大。”这4种功能无疑正是利用电影开展大学德育的显著优势,电影自身影像的直观性、形式的娱乐性和内容的时代性使其在提高学生文化修养、提升审美能力、形成健全人格和心理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4.2应用效果。有研究在美国南中心肯塔基大学便利抽取护理一年级学生39例在护理基础课程中进行非等效对照组预试验后的准实验,干预组(20例)看了电影《智慧》,对照组(19例)演讲“护理职业发展机会”,结果显示,干预组学生的同理心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护理课程中加入电影,提高了学生的同理心得分[24]。MASTERS等[25]在美国一所大学进行了描述性横断面调查,衡量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感觉,结果显示,电影的经历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能区分其喜欢的电影和相信的电影,其不为性或暴力内容所困扰,不喜欢道德上的模棱两可,渴望要一个幸福的结局,将电影融入教学中是对临床教学的有益补充,学生从中学习并享受。护理专业学生对观看相关电影的评价表明,这是宝贵的学习经验,增加了课程内容,提高了其对心理健康的理解。美国东南部一所大型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在心理健康护理课程中将106名护理学生随机分为4个小组,干预组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即电影指导组、角色扮演指导组、电影讨论组,对照组参与学生关怀问题讨论,结果显示,通过Layton同理心测试测量同理心,使用带指导的娱乐电影在教导移情反应方面是有效的,策略的重复使用在短时间内带来了显著的高分,在第2次干预后电影指导组学生的同理心、移情作用显著增加,且干预对同理心的影响随时间而显著不同[26]。

3小结

国外在护理教育中以艺术为基础的教学策略主要有4种,即数字叙事、视觉艺术、文化艺术、娱乐电影[27]。学生通过这些形式加强了与实践的联系,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找到了艺术的沟通和表达形式。教学评价将定量和定性有机结合[19],提高了专业洞察力、对他人的敏感性、同理心、移情学习等情感表达能力;增强了其发散性思维、创作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扩充了其社交技能、文化认同;减轻了其压力、焦虑、抑郁和愤怒情绪,促进了心理健康。为国内护理学生人文素养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更多的证据,但以上研究定量评价中的研究样本量最多者为267例,相对于国内护理专业教学样本量较小,干预方法模糊,未叙述具体的步骤,尚有待于深入探索,为国内护理艺术教学提供研究方向。

作者:邱慧 黄丽华 何雨晴 张秀伟 单位:湖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