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式艺术教育论文

时间:2022-06-12 10:14:43

导语:文艺复兴式艺术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文艺复兴式艺术教育论文

一、目前中国综合类高校艺术教育得失分析

1.教育的公平性,现代国家在法律层面严格保障教育的公平,人们不分宗教、种族、性别、地位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2.教育的民主性,中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已经普及,法律规定每一位公民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3.教育的生产性,强调劳动生活和社会生产与教育相结合。现代化教育模式有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的优势,但缺少对独立个体的个性化塑造及全面人格与才能的培养,产生了诸多弊端。具体问题可归纳为如下几点:(一)人文关怀的缺失。综合大学艺术教育套用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因此无法发挥自身优势,使综合类高校中的人文、社科资源白白浪费。专业类艺术院校以传授专业技巧为特长,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娴熟掌握各艺术门类的技艺,但所学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同时也缺乏必要的人文知识积淀。综合大学中各院系建制齐全,拥有大量人文领域的师资人才,这些思想宝库都能为艺术工作者提供精神源泉。但遗憾的是,综合类高校艺术学院盲目照搬专业艺术院校的经验,使这些资源无法被有效利用。即便各大高校都开设有文化选修课,但艺术生的学习通常流于表面形式,必要的人文知识无法内化到学生自身的艺术创作和工作实践中。(二)扩招问题。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在2000年左右迎来了招生高潮,据1998年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的不完全统计,在全国有近298个本科院校设有艺术类专业点。而到了2001年,仅三年的时间又增加了一倍左右,达到597个,到2007年则有800多个高校设立有艺术类专业④,目前仍呈现上升趋势。艺术类专业早已超过了法学、文学和医学等多年持续发展的热门专业。⑤其后果是扩招规模总量的绝对增长大大超出各种投入的增长幅度,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学科专业结构失衡、教学管理滞后等问题。因此艺术类专业需要系统考虑发展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确定发展的规范、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解决毕业生就业等问题。(三)高校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的隔阂。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注重对艺术技巧的学习,没有将艺术作为人文社科领域的一部分来合理对待,造成了艺术与人性培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断层,使学生们无法将自己的所知、所想、所愿融入社会现实环境之中。作为后果,艺术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这使得许多艺术学子不得不向其他行业转型,荒废了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时间,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综上所述,现代化的艺术教育模式有利于快速地提升国民整体的艺术素养。但工业化的培养方式只是划定了艺术教育的基本线,在培养更高级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要求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下的艺术教育中,缺点在逐渐地凸显出来,因此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教育要求,这便为文艺复兴艺术教育留下了施展的空间。

二、文艺复兴式艺术教育理念

文艺复兴式艺术教育理念引申到当代中国,特指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复合型创新人才。旨在全力培养一种在知识结构方面能够打通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人才,这样的人才能成为高瞻远瞩、把握全局的社会栋梁。文艺复兴式艺术教育从狭义角度看,是文艺复兴时代培养艺术家的手段;从广义上来讲,是“修复”人性的一种教育方式。因为自启蒙时代与工业革命以来,资本的扩张和社会化大分工,使人们遭受异化的磨难,它不仅在发达国家大为肆虐,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也各行其道。这种异化的负能量在社会转型期间趁机急速膨胀,它们往往被资本所粉饰,其后果是钝化知觉、异化人性,亟需文艺复兴式艺术教育进行修复与引领。同时,该教育理念必须放在“一带一路”的全球视野下,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高度,放在“艺术技术学”的建设之下去予以阐释和践行,这样才能促成人文理念和社会精神的高度结合,使我们的教育方式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一)数次文艺复兴运动的文化遗产。文艺复兴运动特指15、16世纪发生在西欧的文化复兴运动。一般认为,布鲁内莱斯基与吉贝尔蒂于1401年的铜门之争⑥拉开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大幕。但是站在人类文明史的角度来看,欧洲文艺复兴实际上是一场包含了加洛林文艺复兴、奥托文艺复兴、12世纪文艺复兴⑦、意大利文艺复兴、北方文艺复兴等,从9世纪一直延续到18世纪的一场近千年的思想运动。其核心内容是发掘人类文明在轴心时代⑧中的精神遗产。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后,西欧进入黑暗时代。此时社会动荡、文化凋敝,直到查理曼大帝所主导的“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才迎来了首次文化复兴。查理曼大帝通过建立教育系统——学校,来推进加洛林文艺复兴的发展,通过恢复希腊教育体系下的“七艺”(逻辑、语法、修辞、数学、几何、天文、音乐)来指导人们的生活方式。“七艺”课程很快发展成为较为完备的欧洲课程体系,该体系对人在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生活与艺术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塑造,其重要作用是为欧洲文明做了古代典籍的搜集整理、文化学术人才的初步培养及拉丁文字定型方面的各项准备,使古典文化在为基督教服务的语境中得到保存。⑨在加洛林文艺复兴的基石上,欧洲继续开展了历次文艺复兴运动。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奥托一世开创了奥托文艺复兴,继续弘扬古典文化。12世纪,欧洲迎来了大教堂和大学的时代,哥特式教堂被大量兴建,秉承着“七艺”教育理念的大学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欧洲各地出现。与此同时,由阿拉伯文所记载的古代希腊著作相继被翻译,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理念与基督教义相结合,形成了著名的经院哲学体系。历次文艺复兴虽然出现的时间、地点和主导的人物不同,但都是对人类轴心文明的回顾和人类终极命运的思考。它们最终汇聚到了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这面旗帜下,并形成了以人文关怀为主导的、兼具科学精神的艺术教育理念。(二)15、16世纪文艺复兴艺术教育。欧洲文艺复兴式艺术教育带有革新性,将早期作坊式的师徒传授转变为强调科学知识、人文素养的学院教育。其教育理念主要由两大核心思想构成:一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二是建立艺术学院体制。文艺复兴的原初含义是指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该时代的教育理念亦是对人性全面发展的再次关注,强调精英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在科学和艺术两大体系的熏陶下全面发展。文艺复兴时期不仅诞生了如伽利略、哥白尼等一众科学巨匠,大量的艺术家也将自己的艺术创作与科学结合起来,进而获得感性和理性方面的双重启示。从达•芬奇的绘画笔记中可了解到,他致力于将绘画从一种手工技能提升为科学,并揭示绘画的科学原理。他认为绘画是从“数学证明”出发的,是基于“世上最为真切的经验”的科学;同时代著名的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文艺复兴时期发明了科学透视法;皮耶罗•弗朗切斯卡则将音乐与数学中的韵律运用到绘画之中;15世纪意大利著名艺术家阿尔贝蒂在其著作《论绘画》中,认为艺术家与画匠之间的本质差异,在于是否具有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并且运用于创作构思,并认为艺术家应该通过理性和广博的知识来创作作品。⑩他因此强烈呼吁画家广泛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鼓励他们与博学之士交朋友。这一主张不仅成为当时的主导思想,而且深刻影响了后来西方的艺术教育体系。在15世纪的佛罗伦萨,一大批星光璀璨的艺术大师,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波提切利、吉贝尔蒂、曼坦尼亚等都受到该思想的影响。他们不仅是画家、建筑师、雕塑家,更是富有思想性的学者,这些大师身上体现出的全能型人才的魅力光辉一直照耀到今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教育的另一特点是专业艺术院校的诞生。专门为画家、雕刻家和建筑师设立的艺术学院出现在16世纪。米开朗基罗就曾在美第奇家族主持的“美第奇学院”中学习雕塑和“七艺”中的修辞与语法,这也使他成为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人文学者。他的学生瓦萨里则创立了迪亚诺学院,该学院便是当今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前身,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艺术家。⑪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教育脱离了传统的师徒授课方式,并转化成为科学化、系统化的教育模式。同时,文艺复兴教育仍然保留了向轴心时代伟大文明学习的传统,依然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虽然现代艺术教育脱胎于文艺复兴艺术教育的母土,但随着社会分工的加剧,文艺复兴艺术教育中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被弱化和碎片化了,这也是为何要倡导重新回归文艺复兴式艺术教育的根本原因。

三、一流学科建设与“艺术技术学”理念

(一)时代赋予的教育要求。一流学科建设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是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其目的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5年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⑬报告,为当下全球教育理念的转变作了全方位的导览,并为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教育作为个人发展的工具转变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载体。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便是提出了新型人文教育观,旨在改变思维方式和世界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综合、分析、推理、演绎、归纳、假设、获取信息和批判性处理信息的能力。艺术教育领域的一流学科建设,应是运用文艺复兴式艺术教育理念,通过艺术技术学的学科建设进行落地与实施。综合类大学艺术学院可推行的改革方法与路径可有如下参考:1.加强科学前沿领域探索,通过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前沿信息,运用交叉学科、跨领域研究的方式,在知识结构上使学生具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想象力和创新意识;2.将人文类课程列为必修课程,增加哲学、美学、历史等人文课程,全面夯实学生人文修养基础;3.严格把控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高校教师的聘用标准应从授课型教师转向科研型教师,使教师能够带动学生参与课题/项目申报与实施;4.注重艺术教育领域产学研能力的培养。综合大学的产学研方面,多偏重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对于艺术文化领域较为轻视。美术、影视、设计、景观、戏剧、音乐等方面,早已形成产业化运营模式,如果高校加以重视,艺术领域中产学研市场化的潜力巨大;5.发挥综合类大学的艺术专业学科优势,综合类大学中的艺术教育应成为全校师生的人文修养准绳,使艺术教育在综合类院校当中成为滋养人性、弥补人文精神缺失的良药;6.通过申报课题/项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工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由理论到实践、由全面到微观的立体式训练。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文艺复兴式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二)“艺术技术学”学科理念。“艺术技术学”学科的核心思想是科学加艺术,是人文关怀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产物,也是文艺复兴式艺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手段。“艺术技术学”研究领域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以实验室数据、化学试剂、保存与修复技术来书写的,由数据技术构成的艺术品历史,其突出功能是对经典艺术作品已失落的价值和技法进行系统的观察、测试。从对艺术品的剖面研究而推出更为完善的保存、修复、创化方案,并还原作品产生时的社会文化背景,这是科学的范畴;其二是以动画、影像、新型媒体科技为支撑,与艺术进行充分结合的新型修复、创新、创作研究的教学领域,使枯燥的历史数据得到审美的提升和艺术的指导,这是艺术的领域。通过“艺术技术学”的学科打造,可真正实现文艺复兴式的“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理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艺术技术学”学科教育也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以课题/项目的申报为切入点,采用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改变以往割裂的教学方法。通过与重大社会现实相对接,快速打造科学加艺术、理论加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其可行性的实施方式包括文化教育装备系统提升(艺术教材、教具创造性提升),遗产与数字文化产业融合(情景体验式智慧博物馆构建),通过整体修复思维来融合手工技术与科技手段(艺术+科学)等一系列学术前沿问题,同时努力落实“产教研学用”的社会价值转化。⑭为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为艺术学子们理论与实践脱节、就业难等问题寻找到出路。文艺复兴式艺术教育视角下的“艺术技术学”学科教育,是将抽象的理念进行落地实施的具体手段,注重培养学生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宽阔的国际视野、具有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在具体的操作层面,这种教育模式则通过承接课题和项目得到深化和推广。

四、课题/项目的申报和实施

促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申报课题及项目,尤其是参与到文旅部、教育部所开展的科研项目活动中,可以更好地践行文艺复兴式艺术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课题/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过程中,有利于整合高校各门类学术教育资源、科研力量、组织框架。促成一批专业素养良好、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优异的国内艺术院校教师、科研人员、艺术学子间的经验交流。有利于造就一批艺术功底深厚、对艺术实践和社会经验均有着良好掌控能力、具有当代眼光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一)课题/项目申报与实施巩固知识成果。学生平时所学习的知识都源于书本和课堂的教学,无法得到充分运用,在与实践的长期脱节中被遗忘。通过完成课题/项目的申报与实施,可使学生敲定所学知识的细节与准确度。学生通过对某一学术主题的讨论加强理论认知,并将讨论的内容结集并申报课题,使学术内容在实践中进行深层次的内化,使所学知识在探讨过程中被反复锤炼,进而印刻到学生的思想体系当中。课题/项目的申报和实施,也打破了以往课堂式教学师生之间无法互动的授课模式,通过设置专题研讨课、工作室实践课、案例分享课、项目辅导课、考察交流课,促成课题/项目的完成,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立体认识。“艺术技术学”学科指导同样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所主持的法海寺壁画修复课题⑮是“艺术技术学”学科运用的良好例证。该课题通过技术分析与历史研究相结合,一方面运用现代最新科技,针对法海寺壁画进行系统的技术分析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深入研究,还原在古代历史文化语境下,壁画所承载的更深层次的宗教、文化内涵。然后通过现场考察、材料提取及实验室分析来建立可视化模型,以展现古代壁画的视觉成果。最终将所有数据汇总,结合文献资料,在本课题研究的框架下,形成科学严谨的理论总结,也使参与项目的师生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当中获得真知灼见。(二)全方位的能力培养。课题/项目在申报和实施的过程中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也是响应2018年9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中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的号召。在课题/项目的操作中,学生不仅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做保证,还要有对事情的预估能力和随机应变的技巧。以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2018年8月实施的《艺术品修复人才培养》项目⑯为例,在前期准备当中便涉及到培训方向的定位,课程设置、时间安排、教师邀请、场地联系、人员食宿、安全防范、后勤保障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该项目筛选出我国各大重点高校或艺术机构在综合材料绘画与艺术品保存修复、文化遗产研究等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教学团队。教学方向包括哲学、艺术史、宗教学、美学、文学、绘画实践、艺术品修复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的知识、技术的集成与转化,使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思路落到实处。⑰学生在参与项目的工作当中培养了如下几点重要的实践能力:1.大局观,学生在整个培养项目的统筹过程中需要思考到每一个细枝末节的问题,同时又需要将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寓于全局当中,在处理问题的同时锻炼了学生顾全大局的思维方式;2.自学能力,学生在处理课题/项目的相关规章制度、学理思路、操作方法上需要了解相关信息,而项目严格的时间进度则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要对相关知识进行吸收,从而提高了受益终身的自学能力;3.团队协作,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是课题/项目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该能力的提升对学生未来融入社会生活至关重要;4.危机处理能力,在一个长期的课题/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蕴藏着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促使学生能够锻炼出对于危机的预估和解决的能力。可以看出,一个课题/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以对学生起到全方位的塑造作用。(三)通过项目申报与社会重大现实需求密切结合。《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规定:到2020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⑱当前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已进入瓶颈期,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才是下一阶段国家经济增长的重心。这要求我们将艺术教育与社会重大现实需求紧密结合。教师应通过将授课知识转化为针对社会问题的课题/项目内容进行申报的方式培养人才。教师带队指导,将学术主题滚动申报成相关的课题/项目,使学生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转化为国家所关注的文化产业课题,这样既能将书本中的学术理论落地,又能获得科研资金,使学术活动得到延续。仍以《艺术品修复人才培养》项目为例,该项目符合国家对艺术品/文物修复人才缺失的需求应运而生。同时,项目中还邀请国内外著名文化产业公司的高层领导授课,探讨产学研一体化的实施过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通过项目的申报、组织、孵化、实施、结项等一系列的实践过程,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如何与艺术品、国家政策、文化产业有机结合的全部流程。其中的涉及学术理论、人文修养、组织策划、专业实践等多项技能,学生经理论直接进入实践,并且与当下中国的重大现实需求紧密衔接,这对学员在面对未来的社会竞争中都大有裨益。文艺复兴式艺术教育的实施在当今中国并不多见,其理念的提出在学术视野上体现出创新与突破的勇气。通过课题/项目的申报和实施手段所期望达成的愿景是:为解决中国长期以来难以突破的教育问题提供可行之路;通过文艺复兴式艺术教育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在人类文化层面重建普世价值与文化传统的关联,恢复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艺术教育向良性循环发展提供引导和推动的科学意义。这样才能在纷乱的现实中寻找到真正的艺术道路,既与个人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也与“中华文化复兴”这一伟大主题发生关联,并促成建立艺术教育与教学实践的分析样本,直接推动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作者:丁方 严梦阳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