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与民族艺术教育分析
时间:2022-08-10 08:45:01
导语:网络传播与民族艺术教育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网络信息技术异军突起,并已成为人类创造性工具之一。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日益凸显,艺术教育也无法抗拒得融入到瞬息万变的网络“大军”的队伍中。网络社会的蓬勃发展改变了民族艺术教育的周遭环境,成为了促进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武器。只有不断地更新艺术教育观念,才能更好的应对网络时代对艺术教育提出的要求。对网络艺术教育的理解一般分为狭义、广义两种,狭义的网络艺术教育是指,培养专业的数字艺术人才,并对其进行相关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教育;广义的网络艺术教育,是指面对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不再仅仅停留在德、智、美、体、劳,而是全面专向艺术化、网络化和综合化。通过网络艺术教育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已成为重要方式之一。艺术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已是我国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趋势。网络艺术教育与传统艺术教育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如何辩证地审视网络艺术教育与传统艺术教育间的关系,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两种教育的优势互补与融合,是促进我国民族艺术教育大发展的关键。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网络传播:按照媒介传播的发展,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网络传播是信息化时代最为复杂,最为先进的产物。考察网络传播概念,可以从技术角度、传播角度、文化角度多个层面展开。从技术角度来说,网络分为两种:一般网络(Network)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本文中所指的网络是国际互联网)。网络是将计算机与受众进行多效连接的一种技术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承载着特定时代文化精神的传播媒介,是信息化社会传播交流的主要途径,因此网络是一个综合体,从各个层面反映着时代需求。民族艺术教育:顾名思义,是对少数民族艺术进行的教育活动,它属于我国艺术教育系统,是构建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也强调,民族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质,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网络民族艺术教育优势
网络民族艺术教育是以计算机为媒介,以民族艺术为主要内容,数字化为发展方向的综合性教育。日趋成熟的网络信息技术为了民族艺术教学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途径。据调查,截至2017年12月世界网民总数已超过30亿人,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5.8%,较2016年底提升2.6个百分点。30岁以下的网民群体占中国网民的52.3%,超过网民总数的1/2。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学生群体占比为25.4%。网络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而对于艺术教育这种以视觉为主的课程来说,网络信息技术为艺术教育带来了新生力量,而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平台。网络化的民族艺术课堂可以使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便捷地了解到民族艺术相关的新闻、神话传说或是技艺展示视频等资料,信息不仅迅速、丰富,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通过网络可以“链接”到世界上任何角落,网络课程不需要学生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二手资料信息,只要输入关键词后轻轻一点,所需图像、文本就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在眼前,或者在网络上欣赏优秀民族艺术作品,通过视频更直观的学习技艺。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从而控制视频教学的进度,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学习到技法,感受到民族艺术的魅力……如此一来,以前那些沉重呆板的书本画册也将有可能沦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
三、网络民族艺术教育与传统民族艺术教育的融合
通过对网络民族艺术教育与传统民族艺术教育各自优势的具体分析,以及对网络艺术教育实际状况的深入了解,笔者认为,整合网络与传统两种民族艺术教育十分必要,也有一定的可行性,以下是笔者对两种教育模式融合的具体实施提出一些建议:第一,根据教学内容考虑教学模式分配。在教师进行民族艺术教学时,要根据实际的上课内容,合理分配网络和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融合的比例。充分展现互联网教育亮点的同时,还可结合传统教育的长处,实现两种教育优势互补。例如在民族艺术以欣赏为主的课程中,我们主要使用网络时教学,利用无限的网上资源(视频、音乐、图片等)引导学生对民族艺术欣赏,扩大学生知识面,再配合传统教育中直观性,老师为学生提供民族艺术品,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民族艺术魅力;而在民族艺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中,则主要选用传统课堂的教学方法,利用其体验性、人文性、直观互动性等优势,使学生掌握操作技法,真正体悟其中奥妙之处。第二,借助网络,为民族艺术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网络拥有无限的空间和资源,正确的查找和使用这些丰富的资源,既能够帮助老师完善教学,又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网络为民族艺术教学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网络的世界里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可以在ValentinoGaravani永不关闭的虚拟博物馆中,轻松感受时尚前沿,可以到世界任何角落收集民族艺术素材,可以任意点击浏览你所中意的作品,可以与任何一位你崇拜的艺术家进行网上可视对话“促膝长谈”,在由符号组成的互联网里,沟通不再受距离、时间的束缚,源源不绝的图像和视频资料涌向你,使人目不暇接,点击任何一个词句,都会链接到层见迭出的文本和图片……学生将不再负累于昂贵沉重的画册和零碎失真的幻灯片。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学生独立创造、多向思维的学习能力。第三,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共同加强师生互动。网络虽好但关键在人,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网为用”的原则,网络技术只是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它要服从于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在民族艺术教学过程中,上课时教师不应因为鼠标、键盘而忽略了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传统教学中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生动的肢体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起到了调动课堂气氛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过分依赖现代化教学,在网络与传统综合教学中要加强师生互动,注意观察学生听课反映,在运用网络技术时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使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达到共融。第四,融合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使师生的关系更和谐。网络艺术教学是一个以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双向互动教育的互联网平台。网络平台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双向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的需求,这种互为主体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共同体的建立以及师生关系平等自由的开展。但同时也要巧妙地运用传统课堂教育中人文性、面对面的直观互动性等等特点,两种关爱“齐头并进”,从而创造出真正的和谐平等、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为了开创网络时代民族艺术教育的美好未来,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笔者认为需要借鉴、学习传统艺术教育模式和传统艺术教育体系的精华。只有将网络民族艺术教育与传统民族艺术的精髓完美结合起来,才能使网络民族艺术教育与传统民族艺术教育更好地融合起来。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杨平2008《网络交往与人的发展》,《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部2002《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第4条。
作者:金丽蓉 单位: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 上一篇:“三生教育”实践实验研究
- 下一篇:高校艺术教育融合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