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艺术教育转型中的文化传承
时间:2022-04-12 10:38:02
导语:我国艺术教育转型中的文化传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校艺术教育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艺术文化知识,更肩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责任。现阶段,大多数的高校艺术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没有恰当地处理好民族文化传承与艺术教育间的关系,致使民族文化传承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高校艺术教育中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及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旨在推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关键词:中国艺术教育;转型;文化传承;意义;现状;措施
在高校教育系统中,艺术教育占据重要地位,在保护、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成为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边缘位置,照搬传统应试教育方式,缺少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改革步伐不断向前迈进,高校应提高在艺术教育中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高校艺术教育中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艺术受到广大人民的喜欢,成为一种良好的精神享受。[1]高校开展艺术教育,一方面需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促使学生自我思考,实现自我价值。艺术教育在美育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民族文化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积淀形成,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它主要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方面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高校艺术教育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传承民族文化
高校的艺术教育主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及艺术精神,它不仅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更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的积淀,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现代艺术教育通过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提供重要保障,促使社会文化的繁荣及学生全面发展,推动高校艺术教育健康、稳定地发展。
(三)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
现代教育注重“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现代教育中,艺术教育占据重要地位,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艺术教学中,继承与发展传统民族文化,可以实现艺术教育的美育价值。大量实践表明,在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中,传承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具有重要意义。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合世界多元化的文化思潮,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社会发展服务。
(一)教育观念落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我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国外文化大量涌入国内,冲击着中国本土文化,致使中国教育出现迷茫。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教育相对落后。在一段时期内,一部分高校摒弃中国本土优秀文化,盲目效仿西方,教育观念比较落后,给高校艺术教育带来不利影响。此外,受传统的实用教育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高校的艺术教育长期得不到足够重视,大学生的审美观与审美能力缺乏培养。
(二)教育方式落后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的文化艺术底蕴薄弱,缺乏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观念,致使大学生的艺术底蕴薄弱。
(三)多样性与个性化发展不协调
我国由56个民族构成,历史悠久,积淀多种传统的民族文化,造就了多样化的民族文化形式,如民族乐器、音乐、书法、绘画等。此外,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各方面的差异性较大。因此,学生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有选择性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所以,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学生个性差异性造成较大矛盾,阻碍高校艺术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高校难以在有限的师资及课程时间内,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艺术教育课程。
三、传统民族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传承的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校艺术教学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应提高对传统与实践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高校可以将对区域文化感兴趣且个性特点突出的学生集中起来,而后发挥区域文化优势,根据区域文化发展的要求,结合学生的个体需求,合理安排学生的师资力量,从而构建一个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系统。首先,高校应借助艺术教育平台,展现各个区域的民族文化作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民族艺术社团,或自行组织相关社团;其次,在艺术文化节中组织文化民间艺术展览,提高民族文化艺术的宣传力度;最后,高校可以邀请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家,亲临学校开设讲座,从而让全校师生能了解更多的文化传承知识。
(二)建立科研基地
传承传统的民族文化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如书本记载、口耳相传等,很难提高教学质量,且容易造成民族文化失传。因此,在高校的艺术教育中传承中国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高校应建立“教、学、研”相结合的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机制,研究与发展全新的民族文化的发展新理论与方式;其次,高校应建立专业的队伍,加强对民族文化产生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式,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筛选;最后,高校在开展文化教育过程中,应重视教育方式的应用,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借鉴国外民族文化传统的教学经验,有利于传授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
高校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民族文化需要较长的时间。[2]因此,高校在艺术教学课程中应树立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大传播与发展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力度。现阶段,随着全球文化一体化不断推进,高校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高校的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传承与发展中国本土化的民族文化时,积极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实现两者有机结合,不断创新与发展本土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
(四)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高校在开展艺术教育课程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因素,分别是学校、民族文化及学生学习情况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首先,高校应加强对艺术教学的培训,提高艺术教学的艺术专业素质与个人思想素质。此外,建立一支师资队伍,配备完善的教学设备;[3]其次,高校应结合区域民族文化的特点,适当添加艺术课程,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热情;最后,高校应定期组织一定的课外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民族文化的强大魅力,积极参与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的行列。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与艺术教育紧密相连,高校应提高对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视,在艺术教育中融入民族文化,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促进高校艺术事业进一步发展。
(五)普及文学教育
我国拥有丰富的优秀文学作品,如《诗经》[4]、楚辞及唐诗宋词等,优美独特的文章彰显独特的艺术魅力,带领我们体验古代的人情风貌。因此,在继承、弘扬、发展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时,应向学生普及中国优秀的文化内容,展现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四、结语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5]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在文化中应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保持文化多样性。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发展历程中积淀了大量的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高校艺术教育应肩负起传承、弘扬与发展传统民族文化的重任,实现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的融合,推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在历史长河中熠熠发光。
作者:杨兰亭 单位:中国美术馆
参考文献:
[1]袁恩培,文静,庞杰.论中国艺术教育转型中的文化传承[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98-101,125.
[2]高昌苗.论高校艺术教育过程中的民族文化传承[J].教育探索,2014,(9):25-26.
[3]刘卫红,广予.高等艺术教育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责任与使命[J].民族艺术研究,2010,(2):166-170.
[4]姚磊.国内民族文化传承研究述评[J].广西民族研究,2014,(5):117-126.
[5]严先琴,周元培.论高校艺术教育过程中的民族文化传承[J].艺术科技,2015,(01):246.
- 上一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履职情况报告
- 下一篇:德育在中职创业教育中缺失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