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高校音乐艺术教育质量
时间:2022-03-04 10:01:13
导语:如何提升高校音乐艺术教育质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几年来,教育学术界不少科研工作者大力呼吁和倡导音乐艺术教育,主张利用音乐艺术教育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由此提升全民素质教育水平。本文以“如何有效提升高校音乐艺术教育质量”,客观分析了高校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的价值意义,论述了现阶段高校音乐艺术教育遭遇的瓶颈问题,随后针对性提出提升高校音乐艺术教育质量的有效举措,希望能够通过制定教学计划、提升音乐艺术教育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拓展音乐教育范畴以及增加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等措施实现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价值意义;瓶颈;有效举措
一、高校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的价值意义
第一,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审美教育与身心健康教育十分有益,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据笔者了解,音乐艺术隶属于音乐审美,它用美的魅力感染、引发人的情感,因而老师可巧妙利用优秀音乐作品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欣赏优秀音乐的同时学会发现美、分辨美、欣赏美,同时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效用,以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个体审美能力。第二,音乐艺术教育能够和品德教育协同共进,实现德育教育目标。在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中渗入品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而且便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身心特征,由此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三,音乐艺术教育能够推动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开展,并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音乐艺术教育可划归到人文素质教育层面,它看重的决不是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技能,而更多的是借助知识技能传授的这个过程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在于对个体自我的提升与拓展,所以说高校组织开展音乐艺术教育是极为有益的。
二、现阶段高校音乐艺术教育遭遇的瓶颈问题
1.音乐课程安排不当,课程过于形式化
目前辅助大学音乐艺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譬如专业多元的课外兴趣小组、分工明确的合作学习小组等,表面上看此类教学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活,但仔细分析便可发现,这些教学方式大多因人而异、极易变化,而且会增加教学机制、教学秩序的管理难度。此外,不少高校虽设置并开设了音乐选修课,但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参与到音乐选修课中去,所以说高校音乐艺术课程安排不当,课程设置过于形式化。因此,我国必须努力整改这一瓶颈问题,竭力保障音乐课程安排得当。
2.音乐教育范畴过窄,教学成效不显著
一部分高校的管理层错失音乐艺术教育工作重心,片面地把文艺团体演出当做音乐艺术教育的重点,完全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甚至为了给文艺排演或演出腾出时间而直接打断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导致大学生音乐素质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而有的学校开设了音乐鉴赏课程,但该课程形同虚设,只开辟出了专门的教室用作艺术教研,却没有开设相关的音乐知识普及课程。除此之外,不少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之所以会参与音乐艺术学习,他们目的是为了拿到优秀演出成绩、走进剧院表演,殊不知的是,学生的优秀演出成绩和去剧院表演的机会都是以音乐素质教育为代价。由此可见,高校音乐教育的范畴过窄,教学成效偏颇且不显著。
3.师资力量投入匮乏,教师队伍素质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除了一些专业的音乐艺术类院校外,普通高等院校几乎很少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在音乐艺术教育上,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高校师资力量投入匮乏。对于普通高校来说,其对音乐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准要求并不高,不会给教师太大的工作压力,而正是这种“宽松接受”的政策,导致音乐艺术老师普遍学历较低、素质不高且教研能力不足,直接导致现下所具备的师资力量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基于此,我国政府及教育部门必须尽快投以关注度,高校也应快速改变这一问题现状,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谨防音乐艺术教育空白的问题现象再发生。
4.音乐艺术教育失衡,理论多过于实践
目前,大学生音乐素质普遍偏低已不是稀奇事,似乎已经成了很普遍的事情,一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处于极低的水平,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具备。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千名大学生中,只有3%的人能够识别五线谱,0.2%的人可以娴熟演奏一种乐器,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系统学习过音乐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对音乐语言完全是一窍不通,但近乎95%的大学生希望有一次学习音乐、了解音乐的机会,希望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相对专业的音乐课程、音乐活动或音乐座谈会等,通过学习音乐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可见大学生对音乐艺术教育还是拥有一定热忱的,只不过学校的音乐艺术教育略微失衡,理论多过于实践而已。
三、提升高校音乐艺术教育质量的有效举措分析
1.制定计划,致力于优化音乐艺术教育教学
要想有效提升高校音乐艺术教育质量,首要任务便是制定周密详尽的计划,致力于音乐艺术教育教学的优化,使得高校大学生在音乐教育的某一方面取得优异成绩。首先,各大高校要适时增加音乐艺术课程课时,扩大音乐艺术教育的覆盖范畴,让学校各个专业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接触到音乐素质基础教育;其次,强烈提议理工科学校也能设置安排音乐基础教育课程,并将这些课程列入必修课程范畴内,旨在培养理工科学生的艺术素质,也可尝试运用差异教学法,设置音乐艺术教育的基础班、提高班,建议学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班级层次,由此得以针对性地提高;最后,高校要善于创新音乐艺术教育方法,多多开展音乐艺术活动,譬如定期开展音乐知识竞赛、歌曲创作比拼大赛等,通过此种方式激发对音乐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抑或由学校制定合理的音乐课程体系及计划,确保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有章可循,为后续音乐艺术教育的顺利进行打好坚实基础。
2.吸引注意,提高对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视度
当下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成效之所以不够显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种不重视既来自高校,又来自社会,所以为了切实改变这一现实情况,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就要充分发挥自身魅力,极力吸引来自高校与社会的重视度,使得音乐艺术教育受到该有的重视。从社会角度来讲,应谨遵《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内容要求,在法律机制层面上确立相应条款,以此显现音乐艺术教育在大学各类学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各级教育部门与教育主管单位也应重点对待大学音乐艺术教育工作,将此项工作列为重要办公议事,使得音乐艺术教育地位有所提升;从高校角度来看,高校要加大音乐艺术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一股音乐艺术热潮,鼓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丰富音乐艺术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推动高校音乐艺术教育进程。
3.多条路径,努力扩展音乐艺术教育的范围
上文已经提及到,音乐教育范围过窄也是现阶段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所遭遇的瓶颈问题之一,课时过少、课程单一,导致大学生的音乐诉求得不到满足,基于此,广大高校应着力开辟多条路径,努力扩展音乐艺术教育的范畴,竭力发挥音乐艺术教育的效能。首先,高校应强化自身力量,确保师资力量充沛的同时设置多门与音乐艺术相关的课程,诸如《音乐鉴赏》《音乐概论》《中外音乐欣赏》等,通过扩充学科课程的形式达到普及音乐艺术教育的目的,为大学生了解音乐艺术做好铺垫;其次,要革新传统的课程形式,尝试把40-60的小班升级为100-150人的大班,一是利用增扩学生数量的方式大范围普及音乐教育范畴,二是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到不同层次的音乐,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默默接收高层次知识;最后,音乐老师可定期安排音乐艺术自习活动,将对音乐艺术有兴趣的学生集聚在一起,一起探讨音乐、解读音乐,让音乐艺术的鲜活血液流进热爱音乐和艺术的学生体内。
4.给予支持,加强音乐艺术教育的师资建设
现下音乐艺术教育的开展不应只局限于短期成效的实现,更应制定长远的规划与目标,据此要将负责音乐艺术教育工作的教研人员和老师的专业水平、知识素养都进行提升,以弥补当下音乐艺术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现状。当然,高校自身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切实加强音乐艺术教育的师资建设。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音乐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确实提高自我的专业知识、音乐素养,在提升自我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了解艺术、热爱音乐;其次,学校要多关心照顾音乐老师,时常关心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为他们提供尽可能优质的工作环境,以此做好师资队伍的稳定工作,让每一位音乐老师的教学都开展得顺风顺水;最后,在教职工评优、表彰、外出培训此类事情上,学校也要下放给音乐老师一定的名额,确保音乐老师的人心所向。
5.提倡培养,增加必要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除了以上四条举措以外,广大高校还要大力提倡和开展音乐艺术素养培养工作,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把好提升高校音乐艺术教育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因此,高校可以组织开展音乐作品分析和鉴赏之类的音乐实践活动,鼓动学生去了解和整理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譬如作者身份、创作背景、表达思想等,以此辅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的旋律之美和形象之美。此外,高校也可培养和建设一支属于自己的高质量音乐艺术表演团队,在团队中发挥各个成员的特长技能,并以团队为头领组织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期望远景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作者:丁晶 单位:河南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苏大林,苏艺.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大舞台,2012(8).
[2]潘婧.浅谈高校音乐教学方法应用策略[J].大众文艺,2011(24).
[3]宋志伟.关于高职院校音乐课堂教学的点滴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16).
[4]刘晓晖.关于高校音乐教学技巧[J].黄河之声,2011(8).
[5]陆俊超.加强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思路及对策[J].学理论,2009(16).
[6]于力音.试论普通高等学校的音乐艺术教育[J].音乐天地,2008(2).
[7]刘宇.浅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作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8(15).
[8]梁艳芳.当前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现状与反思[J].语文知识,2012(2).
- 上一篇:如何保障以质量为基础的高等教育
- 下一篇:数字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