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艺术与艺术教育论文

时间:2022-02-02 05:32:01

导语:儿童艺术与艺术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儿童艺术与艺术教育论文

1材料的发散性挖掘与使用

材料的发散性发现与使用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材料选择的发散性;二是对于材料运用的发散性。艺术创作所能使用的材料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丰富的大自然和生活中从来不缺乏丰富的素材,只缺乏善于发现和富于创造力的眼睛。每个儿童天生就是创造家,拥有非凡的创造力,同样对于材料的选择大多也是开放的,还没有形成选择的惯性和偏好,因此,在儿童阶段,成人应该积极地配合孩子的探索欲求,丰富孩子对于各种材料的接触,创造性的发现和利用材料,以提供多样性的审美需求和多样化的选择空间,而不是固守于画具店的传统材料,如树叶、花朵、蛋壳、豆粒、报纸甚至通心粉、方便面等任何材质都可以成为儿童创作的材料。除了对于材料丰富性的挖掘,创造性、多样性的使用材料也是很重要的方式。

恰当的的创意性的使用材料,使主题诉求和材料选择相契合,才能使材料在艺术创作中发挥出独特的魅力。即使是艺术创作中经常使用的材料与素材,同样可以用更多样的形式丰富其使用的方式,发挥出材料的表现张力。就拿艺术创作最常用的纸张来说,其最普通的使用方式就是在上面作画,在画的过程中需要配合其他的材料,如毛笔,各种画笔。我们还可以尝试其他的方式,如直接用手作画,拓印、喷、洒、揉、捏、沾等,给儿童更多的材料使用体验,给儿童更全面的思维训练和培养,如绘画、平面粘贴、喷、洒等,是将客观的、具象的、立体的三维世界在二维的平面上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儿童的思维方式要经历三维到二维的转化,抽象到具象的转换;而揉或粘或折纸成立体的作品是具体物象到艺术创作的转化,可以增强儿童的触觉和双手的灵活度,增强儿童的空间意识和立体感,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是对经验记忆的唤醒与再创造。甚至我们可以用纸张的拽、搓模拟声音和节奏。此外,纸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纸张蕴含的丰富的肌理、色彩、质感、透明度等本身就具有很高的美感,和其它材料配合更能营造丰富的效果,如中国的水墨画,水、墨、纸材料的完美融合彰显出神奇的艺术魅力。

对于同一材质的丰富运用无疑对儿童的思维活跃和创造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材料的发散性利用和创造要注意不要拘泥于某种材料固定的用途,鼓励儿童对材料使用多种思考的可能性和创造性构思的可能性,给予儿童更多的视角。对材料的开放性使用给予儿童更多探索和创造的快乐。不限制儿童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给予儿童更多的创作灵感和掌控,能够激发儿童创作的兴趣,使儿童在对材料的探索和使用中获得满足,促进儿童想象和联想能力的培养以及探索的精神。可见,自然界和生活中任何物体都可以成为创造的素材,树叶、石头、泥土、沙子、泉水瓶等,任何物体都可以成为创造的材料,任何材料都会有无限多样性创作的可能性,儿童通过探索、发现、尝试,激发了儿童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采用发散性思维获得更丰富的对于材料的探索和使用,对材料进行更丰富诠释和利用,发掘材料媒介本身的形式语言和表现力,增强对于材料色、质的把握能力。

2重视教师对于材料的介入与引导

通过对儿童艺术教育相关理论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一点,有一种论点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就是强调艺术活动的本身的教育价值,强调艺术创作的过程而非成果,要避免以成人的标准介入儿童艺术创造活动中,影响了儿童创造能力的发展。根据这种理论,在儿童艺术创作的过程教育中,教师应该更多地承担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应该以示范者和指导者的姿态出现。教师应该积极地、有意识的引导、鼓励儿童发现、认识、感受、使用材料,不断扩展儿童对于客观世界认识的丰富度。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选择积极倡导儿童发现新的材料或原有材料的新的使用方式,提供一个能够促进儿童知觉发展的具有丰富材料的创作环境。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在儿童艺术教育中把握材料的发掘与使用呢?首先,教师对儿童艺术教育的目的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美国当代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心理学家罗恩菲德在其著述《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有如下观点,“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对于儿童美术教育,其目的并非追求创作成果,也不应遵循由技到艺的传统艺术训练模式,而应注重创作过程本身对于儿童心智发展的促进和影响,而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对于更丰富的材料的感知和使用是儿童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明确了儿童艺术教育的目的,教师对材料的组织和使用会更加有的放矢。其次,教育者本身应该具有开放的思维和视角,有创新的意识和勇气。

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桎梏往往会阻碍一个人的创造能力,要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本身就应该具有创造性,只有这样,艺术教育才不会局限于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以合作的精神,引导儿童发现、寻找丰富的素材,熟悉材料特性,通过有意义的联想加深儿童的理解,激发儿童的兴趣点,注重保护儿童的想象力和创作激情。此外,作为儿童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新的表现形式和新材料的介入应该保持一定的敏锐度。熟悉当代艺术多元化和发展趋势,了解不断出现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新的材料使用,关注当代艺术家对材料本身的积极探索,以获得材料艺术表现的灵感和积累,更好的在儿童艺术教育驾驭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综上所述,在儿童艺术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材料的发散性挖掘与使用,重视教师对于材料的介入与指导,将更丰富的材料和多样化的材料利用方式纳入到儿童艺术创作体系中去,引导儿童发现材料与创作主题二者的联系和契合点,追求材料背后的创作的自由性和思维的发散性,以促进儿童思维的整合和提高。

作者:郑鑫刘佳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