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艺术教育创建思路
时间:2022-04-15 04:53:37
导语:高职公共艺术教育创建思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高专教育是教育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育部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下,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并且是社会适应能力非常强的人才。这就意味着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要重视艺术教育,大力发展艺术教育,提高人才的整体素养。
(一)生源素质低,易产生自卑心理
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最行之有效的方式,那么分数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选拔人才的依据。分数高的学生考入了本科,而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来到了高职高专。虽然单凭分数来断定能力的好坏是不太科学也不太公平的,但不可否认这却是最客观和最有说服力的。所以高职高专学生的生源素质比本科学生相对要低。除此之外,不少学生觉得没有考入本科院校,就对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活没有了信心,甚至产生自卑情绪,觉得自己不如本科生,因此对学习缺乏兴趣,久而久之就丧失了青年学生朝气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很可怕但却实实在在存在于不少高职高专学生身上的心理问题。而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正确的审美观,发展学生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爱好,陶冶人格与性情,在艺术欣赏中放松心情,使身心愉悦,在艺术创作中体会成功,找到自信。特别是在公共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也就是学生的课外、校外活动中消除学生的空虚心理、焦虑心理和自卑心理。
(二)生源艺术素质滞后,审美鉴赏力低
高职高专大部分学生来自县、镇和农村,而农村艺术教育,由于师资力量不足,设备设施有限,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教育现状在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也得到了证实。少数学生表示在高中时没有上过音乐课和美术课,即使开设的有这些课程,也被其他的文化课给占用了;不少学生表示只有在小学时才每个星期都上音乐课和美术课;大多数学生对音乐和美术上的专有名词并不了解,甚至闻所未闻。这个调查结果在笔者预料之中,但如此严重的艺术知识匮乏、艺术鉴赏力低实为预料之外。由此可见,高职高专院校大力开设和发展公共艺术教育迫在眉睫。
(三)重视职业培养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普遍缺乏美感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因此高职高专教育注重职业教育,旨在培养专业能力强,走上社会后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培养目标特别清晰、明确,对专业的要求相对较高,重视专业理论学习,更重视专业技能训练。那么在一切为职业教育服务的基础上,公共艺术教育就被顺理成章的边缘化了。除此之外,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教育如:数控技术、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与管理、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等都属理科专业。每天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得学生的思维单调化、模式化,缺乏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缺乏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正确审美,更缺乏人格与性情的陶冶。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更重视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为国家培养拥有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与文明素养的高素质接班人。
(四)公共艺术教育师资不足,缺乏统一的管理
目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艺术课教师都是兼职教师,几乎没有专职教师。《美术鉴赏》课的教师是由美术系的专业教师担任,《音乐鉴赏》课则由音乐系的专业教师担任。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们普遍反映这些专业课教师在给外系学生上课时,不屑于针对非专业的学生讲解最基础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往往是由教师随心所欲的欣赏几幅名画、几首世界名曲而草草结束。除此之外,公共艺术教育和专业的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完全不同,艺术专业的专职教师并不了解和钻研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目标和教育内涵,他们把精力都集中在了自己的专业教育上,从心理上对公共艺术课不够重视,这就势必使公共艺术教育成为了毫无意义的“花瓶”。
二、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明确培养目标,提高公共艺术教育重视度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发展人,让受教育者成为拥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文化知识和职业本领的全面发展的人。即使是高职高专教育,我们所培养的人才也应该是“一专多能”的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密切关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变化,不能止步不前,更不能做井底之蛙,要积极迅速的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更新教育思想认识,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从思想上切实认识到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完成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建设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是完成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学校应组建“公共艺术教育教研室”或“公共艺术教学部”,由高职高专院校的院领导亲自挂帅,担任公共艺术部主任、副主任,这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高职教育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此类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专业基础扎实、实际业务能力强,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要高。切实加强高职艺术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转变观念,切实加强对艺术教育的领导,设置专门的艺术教育管理部门,加大对艺术教育的管理力度;逐步把艺术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计入学分,从艺术教育计划的制定、实施、考核、督导到艺术教育的效果评估,实行一体化系统管理。
(三)改革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
1.改革课程设置
良好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实现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键。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开设一门《艺术鉴赏》或《音乐欣赏》课的初级阶段,必须丰富课程设置、按需设课。必修课课程要确保最基本的艺术教育,对每一位学生普及艺术教育,所教授的内容是最基础和具有共性的艺术知识,并能从这些艺术知识中树立每一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除了必修课之外,要适应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因材施教,开设丰富多彩的艺术选修课。从横向来说,其科目不必仅仅局限于音乐和美术,还可以是舞蹈、影视、戏曲、表演、书法等;从纵向来说,其内容也不必仅仅局限于欣赏阶段,可以在欣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2.改革课程内容
近年来,教育部提出的新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求我们在培养人才时要使其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要想使高职院培养出的人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就要尤其重视公共艺术教育,明确公共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第三方维度时的重大作用和重要地位。高职院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重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高校,因此,其课程设置偏重于专业技术方面,较少开设提高综合素质的公共艺术课程。但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树立正确的三观,达到人才培养的第三维度,必须通过公共艺术课程来加以实现。因此,高职院必须重视课设公共艺术课程,担任这些课程的教师也必须认识到在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自己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好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课内外相结合,加强设备设施及场地的建设
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与内化而言,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公共艺术教育也是如此。只专注于课堂上的欣赏教学和静态的知识传授从而把美育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不科学的,也是片面的。我们应该既重视理论课的教学,同时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文化活动,课内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做为实践的基础,用实践来验证理论、丰富理论。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协作力和良好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高专学院的公共艺术教育一定要重视课外文化活动的开展,加大对学校艺术教育经费投入,除保证公共艺术课所需专业教室、活动室及教学、活动器材外,还应按一定比例安排艺术教育专项经费,确保公共艺术课教学的需要。这是保证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以美育作为突破口,艺术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转变艺术教育观念,加强领导、提高师资、增强艺术课程教学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良好的艺术环境是文明社会的具体体现,民族的艺术素质是创造现代文明的必要条件,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总结经验,深入探索艺术教育规律,研究新方法,开创新途径,以推动公共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张瑜工作单位: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艺术教育改进方法分析
- 下一篇:职校公共艺术教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