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设计艺术教育研讨

时间:2022-03-28 11:42:00

导语:高校的设计艺术教育研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的设计艺术教育研讨

1中国高校设计艺术教育的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正在日益受到破坏和损害,有的已经濒临消亡,保护、抢救传统艺术,加强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已迫在眉睫。但是,由于中国高校艺术教育对传统艺术的教学及研究缺乏价值认知,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得太窄,内容上又过于强调对西方艺术理论和技法知识的学习,忽视多元文化的发展,造成目前许多高校的传统艺术教学和研究处于空白状况,艺术教育与传统艺术的传承与保护脱节。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艺术知识了解不多、认识不深,严重阻碍了高校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发展,这种现状与中国作为文化遗产大国的地位是不相匹配的。

设计艺术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的总和,具有不可逆转的传承性。学生若要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传统人文知识的熏陶是重要且必要的。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同时也对设计艺术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调查显示历代的设计师与艺术家树立起的一座座里程碑中,文化涵养在其设计与艺术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对民族传统艺术基本采取以下几种态度:①漠视——认为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互不相似,干脆弃之不顾;②割裂——将中国传统艺术净化为符合西方艺术观念的“传统艺术”,只寻找与西方艺术相关的东西。③曲解——将传统艺术观念硬套进文人艺术或西方艺术中。结果是将传统艺术的头装进预钉好的框子里,而这个框子又是借来的。[1]在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在运用民族传统元素进行设计时,能够联想到的只有书法、水墨图案等目前市场上已经泛滥的元素。这个例子突显了目前设计艺术教育中传统艺术文化教育的缺失,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没有深入研究。即使学生有意识地寻找一些传统艺术图案运用到设计中,也只有“形”。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某设计学院组织汉语水平测试,内容简单但结果意外,测试实际通过率仅为36%,不少学生在表达、书写、文学艺术修养等方面都未达到大学生应有的水平。某设计课要求学生以中国传统佳节为主题设计一广告,文案需编撰古代文人诗词贯穿其中以作为烘托,不少学生设计出色,但由于对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知之甚少,导致诗词文不对题,错字连篇。很多设计院校学生只顾埋头专业学习,沉湎于计算机技术,对外界事物充耳不闻;另外电视、电影、网络文化等快餐式的流行艺术来势凶猛,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随着当代经济迅速发展,如何使从小深受快餐文化熏陶的孩子们欣赏和接受祖先们遗留下来的传统艺术作品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流行艺术是当今媒体时代产生的特定文化,如片面否定流行艺术的价值,其实也就否定了当代文化特有的意义;反之,如果一味迎合当今流行艺术,也将会造成高雅艺术的缺位和传统的丧失,同样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负面效应。

2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必要性

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是群体文化艺术,它融于衣食住行、人生礼仪、节日风俗和信仰禁忌等的社会生活中。它是原始社会到当今中国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形态中历史最悠久、群众性最广泛的艺术形态。传统艺术是指历史沿袭下来的各类艺术思想与作品,它反映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化、思想、道德、风俗以及行为方式等,并对现今社会发展起一定的影响与作用。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继承、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人们也已经充分意识到构筑国家现代先进文化的奠基石就是传统文化。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观念形态的反映,中国传统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曾受到儒家、道家和佛教文化等的影响,并在互相吸收、融合中形成了特有的艺术,是世界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高校设计艺术教育中,强调对中华传统民族艺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本质上是民族主体意识对当今全球化进程的一种回应,但当代大学生的民族主体意识是缺乏的。有识之士指出,艺术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在于“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外国的艺术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增强爱国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树立起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当下流行歌曲、街舞等以日常生活形式深入到大学生的灵魂深处,对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文化环境中的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深省。同时,中华民族留下的数千年的文化遗产、精神财富的传承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危机。

因此,高校设计艺术教育课程对传统民族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弥补大学生民族审美主体意识的“缺失”,还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人类感。设计艺术课程中的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在全国虽然已经铺开,但还没进入科学化、规范化,教学内容里有中国部分,但以汉族为主,其他部分则是发展较快的一些民族,而深入结合当地民族资源的个案仍然相当缺乏。我们应该通过设计艺术教育课程,使学生循序渐进认识自己民族的历史变迁、文化积淀和艺术形式。从而认同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民族。

2.2可行性

就高校设计艺术教育课程本身而言,利用传统民族艺术资源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把传统艺术资源融入教材中,使教学内容得到更多的补充。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作为历史、生态、自然、环境、社会等对传统民族艺术的产生和形成的影响,以及本民族与他民族艺术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以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2)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少数民族在艺术上有着自己的特色,学生在学习少数民族文化时,不仅能了解自己的民族历史、文化,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而且能将传统民族艺术元素运用到设计中,使设计充满文化内涵和民族底蕴。

3)保持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对于民族艺术保护的延续和传承最重要的就是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重视人文,把一种文明、一种文化、一种理念传授下去。

3高校设计艺术教育中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一些思考

高校的重要职能是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设计艺术教育应当承担这一历史重任。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对人才需求的竞争是激烈的,这就给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并关注教育立足于传统文化的问题。学生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才能奠定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修养,使他们在民族情感上树立起精神根基。高校设计艺术教育要从实际出发,依据教育对象来调整教学内容的比重,注重整体与局部、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充分培养学生对各民族艺术文化的兴趣。通过艺术形式唤醒民族记忆、强化民族意识、确立民族认同、提升民族精神,这就是设计艺术教育的目的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发掘、利用传统艺术资源,组织学生访问民间艺人,搜集有关资料,并且可以学习制作民间艺术。使学生了解正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构成了世界美术的多样性。加深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开阔他们的视野。民族传统艺术教育在塑造民族性格、提高民族素质和推动民族文化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感染、渗透和影响广泛存在,生生不息。传承民族文化精髓,能提高设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丰富性和深刻性。设计意味着创造,因此设计艺术专业历来被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学科之一。大批优秀设计师以其自身的实践经历告诉我们,要想设计出创造性成果,就必须扎根于丰厚的文化土壤中。在当前传统文化遭轻视的现实条件下,我们应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艺术的普及教育,探索培养具有设计人文素养、艺术与技术并重、创新型应用的人才。

总之,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设计艺术教育时,既要关注现代艺术潮流,同时也要捍卫中国民族传统艺术。传统是往昔留下的宝贵财富,一个时代确凿的观念有时是下一时代的难题。当今世界,你可以逾越习俗的限制,但不能无视它们。设计艺术课程用丰富的内容、感人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接近学生的生活、打动学生的心灵、表达学生的情感。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是民族的文化标识,是任何一个民族走向现代化过程不可或缺的依靠。我国的民族传统艺术无限丰富,并且具有多重意义与价值,这些资源应当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本。努力探索高校设计艺术教育课程的建设,坚定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态度和立场,坚持本我文化的语境和语义,是高校设计艺术教育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