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业艺术教育的前景思索

时间:2022-02-27 04:33:00

导语:高校职业艺术教育的前景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职业艺术教育的前景思索

高等职业艺术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等职业艺术教育从不同的层面发生了新的变化,高等职业艺术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这使其自身的内容更加丰富,由高等职业艺术教育体系的建立、结构的不断合理完善,向具有明显特色的教育体系迈进。

一、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中国高等职业艺术教育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壮大,中专升格的高等职业艺术教育为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中国人口众多经济落后,高等院校的数量、规模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不能满足同龄学生读书的需求;所以,中国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发展空间广阔,生源十分丰富。据教育部2005年7月27日公布的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4年全国共招收普通本科、高职(专科)学生447.34万人,比上年增加65.17万人,增长17.05%,其中本科招生209.92万人,高职(专科)招生237.43万人。普通本科、高职(专科)在校生1333.50万人,比上年增加224.93万人,增长20.29%,其中本科在校生737.84万人,高职(专科)在校生595.65万人。

高等教育资源扩大,校均规模增加。2004年全国共有普通、成人高等学校2236所,其中普通高校1731所,比上年增加179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684所,高职(专科)院校1047所。全国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769个,比上年增加49个。普通高校校均规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由上年的7143人增加到7704人,其中本科院校由上年的11662人增加到13561人,高职(专科)院校由上年的2893人增加到3209人。(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5-5-23)但是在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中国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发展受到升格前中师、中专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的制约,不能适应高等艺术教育的时代要求,造成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和高等艺术教育质量上的巨大差距,更重要的是对其差异认识不足,即便有所认识,但缺乏相对应的措施,导致其社会信誉度降低,招生数量滑坡和生源质量下降。在实际教学中没有认真分析和研究如何使“低分进入,高质量培养”的理念和方法。

调查数据显示,许多高等职业艺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是:学校升格了,办学层次没有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没有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学历结构偏低

近年来,升格的高等职业学院艺术学科大多数没有达到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到2005年,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基本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的要求。教师学历层次整体水平偏低,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教师严重缺乏,远远低于高职院校中的其他学科。

(二)“双师”素质教师偏少,专业教师来源渠道单一

高职院校艺术学科离《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对“双师”素质教师的合格标准要求的比例50%还有很大的差距。许多教师长期以来在中专学校养成了养尊处优的习惯,不能适应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等运作规律,没有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习惯,对一些不能达到高校教师水平和基本素质的教师,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对高等艺术教育认识不足

学校升格后,许多艺术学科的教师由于缺乏高等艺术教育的经验,不能适应高考生源入学后对于知识需求,在教学上仍然存在着中考入学生源的陈旧的教学方法,造成了教与学的尖锐矛盾。

(四)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交流平台和科学研究的氛围,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课程设置中,既缺乏普通高等艺术教育的严谨,又脱离职业艺术教育的特点,表现在理论和实践脱节,基础知识不扎实。例如,近期由部分院校艺术学科教师编写的美术教材,明确划分了美术科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时量。《设计素描》规定了课时量为84节,在第五章中自然形训练规定为24课时,包括:第一节人物、动物结构训练,其中又分“人物头像”、“人体写生”、“动物写生”三个部分;第二节风景写生训练;第三节肌理构成训练(细节)。按照高职院校艺术学科专业课时每周不超过10-12节的规定,这一章复杂的教学内容,在24节课内是不可能完成的。

在近几年的高等职业艺术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高等职业艺术教育不具备本科艺术教育的文化艺术积淀,表现为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不完整,出现了高等职业美术学科的毕业生不能完成一幅简单的头像写生等的情况。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后既没有享受到专业艺术教育的精髓,同时也没有保持原有中专的基础教学传统。在学科建设中,一味追求“数字”上的达标,这使职业艺术教育的实训和实操性特点成为一种形式。由此可以看出,教材编写者没有认真研究艺术教学的规律,缺乏高等艺术教育的经验,对职业艺术教育认识极为模糊。

纵观中国高等艺术教育整体发展态势,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处于弱势地位,弱势群体的自卑和不自信,势必造成发展理念的滞后。在强大的市场压力下,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由于缺乏高等艺术教育的经验和对办学定位、市场规律深入的研究,往往在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的情况下,步高等艺术教育强势专业的后尘。新开专业由于准备不足,对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缺乏足够的信心,必然造成办学效果不理想,从而使教师和系部管理者之间失去信任,使艺术专业学生在和本科院校艺术专业教育的横向比较中,失去对本校艺术教育资源的信任,形成教学管理上的混乱和教学过程中硬件和软件的脱节,使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失信于学生、失信于社会,即使面对十分丰富的生源,也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由于起点和层次较低,旧的模式和体系过于庞大和根深蒂固,高等职业艺术学科很难在短期内发生质的飞跃。虽然高职院校对艺术学科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推行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等建设性的举措,但由于艺术学科主体薄弱,所投入的资金不能在短期内产生效益;高层次人才由于势单力薄,在短期内很难发挥较大的作用。

二、高等职业艺术教育人才资源的优化整合

高等职业艺术教育要承担起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首先要优化艺术教育管理队伍和师资资源,建立培养合格高等职业艺术人才的办学理念和科学定位,建立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新理念和创新意识,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和认识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现象,重新把握和建构新的高等职业艺术教育体系,以新的方式重新组织和拓展教育教学活动。在办学的各个环节都体现时代精神,按照现代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发展规律和要求,改造原有的办学思路、教育教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以确保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的实现。

中国高等职业学院的艺术学科的发展急需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体系,建立一支较为成熟的、具有时代前瞻性的职业艺术教育管理体系和优质的教学队伍,在高等艺术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不断探索和研究职业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发展的关键是要配备艺术修养高、具有艺术教育前瞻性的高水平人才,并实现其对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管理。要把国际交流与合作视为学科发展、提高教育水平、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重要途径,围绕职业艺术教育的中心与培养目标,整合国际资源,吸取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际教育经验和人才培养经验,造就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信息时代的艺术人才。

此外,我们还应学习国外高等艺术教育早已形成了合理的科学而规范的教授、专家治校模式;学习国际高等职业艺术教育教学上形成的合理健全的管理体系和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体系,保证教学质量。通过高等职业艺术学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管理层的水平,促使其人才合理配置,在艺术教育的现实中,从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律中,在对国内外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深刻体会艺术学科发展的前瞻性、艺术学科的管理水平与艺术家的学术水平、艺术家的学历、经历和修养等各方面之间有至关重要的联系。

高等职业艺术院校生存的根本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关注学校管理运转机制、就业率和声望等,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发展,是实现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实现现代高等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完整功能。

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级艺术应用型人才,而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艺术学科办学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高等职业的艺术人才培养工作正面临来自国际、国内高等艺术教育的严峻挑战。

国际上,艺术与科学、艺术与信息技术、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都给中国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一系列冲击。从国内情况看,高等艺术教育向职业艺术教育的飞速转化的趋势,直接挤压和制约着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发展。一大批中国高等本科院校艺术学科向实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这一批优质生源在优质师资队伍和良好的办学条件下培养的实用性艺术人才,直接影响着高等职业院校的专科毕业生的就业。高等院校艺术学科的战略性教学结构调整,加快了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学科对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性调整的步伐。

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办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拉近高职艺术教育与高等艺术教育在就业率方面存在的距离,使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到和普通高等艺术教育的高度。高等艺术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实操性和应用型艺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科技紧密结合的专业艺术人才,使他们不仅仅是艺术家,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一专多能的艺术技能与技术,从而成为既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又有过硬的实际技能,毕业后走出校门能立即进入工作状态的实用型、操作型艺术人才。这正是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

突破一个旧的理念和模式是痛苦的,建立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需要付出几代人的艰辛,百年树人用现代人的观念来认识,时间太久,社会的进步必然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旧的理念和模式迟早要打破,来得越快,新的机制建立的越早,越能把自己的行业做大做强;否则只能徘徊和停滞不前。所以,高等职业艺术教育要想飞速发展,首先要从艺术学科管理岗位上进行优质资源置换,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

引进人才和重用人才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发挥专业带头人的作用非常重要,一些新升格的高等职业学院艺术学科,把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应付教育部门评估的重要指标,并没有把高层次人才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艺术学科跨跃式发展的重要因素来看待。因此,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职业院校的领导层,从思想上确立新的教育理念,抓住机遇,敢于开拓前进迎接挑战。

三、构建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质量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职业针对性,教育内容的产业性和办学过程的社会性,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艺术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当具有层次的高等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产、学、研结合,艺术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这是办好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竞争的今天,企业在选择人才时不会考虑录用后的再培养,企业需要所选人才一经录用立即能进入工作状态,立即产生经济效益,这就是说市场要求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每一个都是合格的人才,否则一出校门,就会被社会淘汰。

目前,中国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对于职业艺术人才需求量在逐年递增,企业要求的是能出产品的实用性艺术人才。但是,人才层次的高等性显得不足。据笔者2006年在广州一些设计企业的调查显示,许多院校培养的设计型人才企业适应性能力不强,在企业中不具有实际设计工作经验,不能进行独立设计。在对毕业生的实际调查中了解到,毕业生普遍认为在高校中对艺术设计的人文、科技知识掌握不够,许多新的科技材料在大学没有接触过,所以不能把设计的文化性和科学技术性协调统一起来。大学毕业生只有在企业经过几年的艰苦锻炼后,才真正能适应社会需求。

一些设计公司的经理认为,毕业生对产品设计的文化背景不能全面理解,所以在产品设计中不能吃透厂家和消费者的心理,只会模仿和剽窃他人的设计形式,而不能设计出具有创新思维的艺术品。这些问题折射出高等职业艺术教育中对学生的文化、哲学和心理学学习和教育上的不足。从表面看就业率很高,但实际上由于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不强,失业率同样很高。

因此,建立健全严密的职业艺术教育教学的质量评估体系异常重要。在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主要取决于办学的质量。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质量评估体系是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放办学和产、学、研结合以及和企业、行业、地方紧密结合,利用其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形成教学形式多样化、办学主体多元化、实训基地化,保证高等职业艺术教育教学的质量,使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国际水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与当代技术发展水平同步。

人才培养模式一要继承,二要创新,适时、超前地开办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对开设新专业要做出市场预测,建立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以应用能力大小和艺术劳动实践技能高低为主体的质量观,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综合意识、综合能力、实践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各院校要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科学研究机构的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与直接获取实际能力、经验为主的艺术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与社会的广泛交流中获取艺术知识和技能,树立职业艺术教育观。加强艺术基础教学是应对多变艺术思潮的一种重要策略,以本源性知识学习和艺术基础知识、技能来不断拓宽艺术的自学能力,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优化、更新学生的知识,来适应社会的需求。

人才培养应注重对艺术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形成整体性艺术学概念,真正把艺术学科知识在社会、生活和科技三者之间相互渗透与综合,注重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的相互渗透与迁移;把高等教育中普通艺术教育和职业艺术教育相融合,使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学生既能具有普通高等艺术教育的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造能力和职业能力,又具有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艺术实操性能力,使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学生更具有实用性,从而培养出“艺术家+设计师+操作手+技术工”的复合型人才。

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方面,高校应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自学并重,克服迁就和迎合学生兴趣的急功近利思想,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开发和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性。注重艺术实践,发挥实践教学的功能。老师针对艺术专业和职业特点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指导艺术实践,从艺术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在实践中强调学生成品艺术制作和艺术实践的完整性,在艺术实践中使学生学会用文化学、历史学、艺术哲学和美学的观点分析所进行的艺术实践的学术性和实用性。

培养学生艺术实践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在学生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开放艺术实验室、工作室;实行完全学分制,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履行岗位职责,承担本职工作,完成各项任务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及时进入角色;培养出知识面宽、能力强、艺术素质高的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