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活世界中的艺术教育研究
时间:2022-02-16 06:13:00
导语:儿童生活世界中的艺术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正如胡塞尔所言:“生活世界始终是在先被给予的,始终是在先存在着而有效的,但不是出于某种意图、某个课题,不是根据某个普遍的目的有效的。”[1]
生活世界以一种无意识的自然的方式对人产生影响,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生活世界的教育是自然的、直观地、奠基的。儿童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创造、可经验、游戏的世界。
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艺术教育既不同于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儿童自由创造性的灌输式的艺术教育,也有别于偏重儿童自我表现能力而忽视艺术激发和教师作用的园丁式的艺术教育模式,而是意在通过“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2]。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2]
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艺术教育强调生活性、对话性、形象性、活动性、生成性。让枯燥无味、冷漠缺乏情感体验的以知识技能传授为本位的艺术教育回到真实、鲜活、丰富的儿童生活世界中来,是让儿童艺术教育绽放光彩,释放儿童生命活力,实现儿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艺术教育目标
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艺术教育目标是指,幼儿艺术教育目标执行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艺术兴趣和爱好,丰富幼儿的艺术感受和体验,挖掘幼儿的艺术天性和潜能,激发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激情和热情,充分发挥幼儿艺术创作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幼儿艺术教育目标强调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感受和体验,不刻意追求对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力求在生动丰富的活动中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感受艺术,在此过程中主动发现和探索艺术的诸要素,激发幼儿主动表现的欲望。
例如在“礼物”主题单元活动中,安排一系列谈论和表达爱的活动:“我最喜欢的礼物”、“我的生日礼物”、“圣诞礼物”、“为什么送礼物”、“自己动手做礼物”等等。每个活动都有一个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不会被幼儿察觉,在自然而然中完成。如活动“我最喜欢的礼物”的目标是:
(1)以轻松的谈话方式,让幼儿谈谈自己收到的礼物中最喜欢的礼物是什么,让幼儿体会和回忆收到礼物的感觉,并能表达自己对礼物的初步理解。
(2)让幼儿了解收到礼物的感觉可以通过绘画来表现,并让他们能自由的选择主体和颜色。
乍一看活动目标或许会使人感到很奇怪,整个活动几乎都是谈话,作为一次艺术活动,幼儿能得到艺术方面的东西吗?事实上,此次活动不仅实现了通常意义上的教学活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一种轻松自由的心灵体验和交流——在和谐自然的活动中感受到了收到礼物“喜悦”的情感的真实体验。
有的孩子说收到礼物后很高兴,有的说很喜欢,有的说很幸福,有的说很温暖。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引导了对“愉快、喜欢”的表达。
教师:高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幼儿1:跳舞的感觉。
幼儿2:吃糖果的感觉。
幼儿3:感动地感觉。
幼儿4:见人就像笑的感觉。
教师:如果用把你刚刚说的那种感觉画下来你会怎么画?
幼儿1:画一个跳舞的小朋友。
幼儿2:画许多糖果。
幼儿3:画一个小男孩抱着妈妈。
幼儿3:画一张笑脸。
教师:那你会用什么颜色来画表达呢?
幼儿1:我想用红色来画。
幼儿2:我想用红色,黄色,绿色,还有许多好看的颜色来画。
幼儿3:我想用很多颜色画。
幼儿4:我想用太阳的颜色。
教师:既然大家都想好了就回到座位上去画吧。
这样,教师自然地完成了教育目标。整个过程中教师都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生活中的感受,来源生活,又回到生活中去,让孩子自由表达生活。儿童具有感受艺术要素的潜能,重要的是通过教师和幼儿的对话让幼儿充分表达他们的感觉和直觉。充分相信儿童艺术感受能力,给他们自由感受和表达的权利,就会达到教育目标。
二、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儿童艺术教育内容
就是说所选择儿童艺术教育内容不仅可以使单个艺术门类的内容,还可以是多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贯通融合:内容的来源不仅可以使教师根据有的兴趣和需要预先设计的,也可以使教师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敏锐地捕捉来自幼儿生活和兴趣中突发性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来调整教学计划,生发出新的更适宜的活动主题,使活动主体呈现动态、灵活的特性。
艺术教育的内容应该来源于生活,具有生成性;也应该回到生活,具有体验性。如教师带领孩子们来到大自然中,让幼儿在玩耍时带着发现和欣赏的眼睛去寻找和发现大自然的美。他们都找到了大自然的美:
周围是散发着清香的新柳和小花,绿茵茵的草地厚实而柔软,微风吹来,小草轻轻地点头像是和小朋友们打招呼。孩子们背着美丽和清新吸引住了。他们有的迫不及待的想和大自然亲近了。有的孩子躺在草地上,有的趴着,有的打几个滚,有的开心地奔跑起来。他们抚摸着小草,感受不同颜色和样子,甚至勇敢地试图去尝试一下其滋味。
幼儿1:这里的小草很软,像躺在软软的床上。
幼儿2:有的小草开了花。
幼儿3:由蔬菜的香味。
幼儿4:小草的叶子是尖尖的。
美丽的大自然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感受了自然的清新和舒适,呼吸了自然的清爽和芬芳。于是生成了艺术活动“春天在哪里”“美丽的春天”。由此可见,丰富多彩、美丽多姿的生活正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
三、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儿童艺术教育方法画“蜗牛”
幼儿园中班,最前方的小黑板上挂着老师画好的三张示范画。一张一只蜗牛,一张两只蜗牛,一张有蜗牛和其他一些小昆虫。教师在孩子中间巡回指导。当她看到一个孩子画得不一样时,说:“这样画不对,老师再给你一张纸,重新画一张。”
画花朵
教师先让儿童观察一幅画,然后讲解画法,再进行示范,最后发纸张让孩子画。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长期以来,这样进行的艺术教育不仅枯燥无味,脱离远离儿童的生活世界,忽视儿童真实的情感体验,而且教育方法生硬、单一。在这样教育下,儿童的作品缺乏生命力,缺乏灵性,创造力被扼杀了。教师要走出这种误区,让儿童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让他们再次感受宇宙自然、体验人间感情、把握生命意义。只有在儿童的生活世界里,儿童才能获得诗性的智慧,才能赋予艺术以生命和智慧。艺术的体验来源于生活的体验,它是以深度的人生体验和广泛的日常生活体验为根基的。
教师是平等的首席者,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儿童教育注重教师和儿童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通过各种教学组织形式。首先必须充分尊重幼儿,给幼儿充分表达和创造的机会,并为由而营造宽松自由的精神氛围。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就可能扼杀儿童的创造性;艺术活动是儿童情感启迪、交流和表达的天地,也是对儿童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方式,不能片面追求孩子艺术活动的技巧表现;教师要注意听听来自幼儿的声音,而且要倾听幼儿的心声,也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
尊重儿童的想法和做法,在成人积极的参与和鼓励下,儿童的情感、体验、创造等方面得到极大的满足,同时也培养了儿童对艺术活动的兴趣。成人(教师和家长)只有以平等者的身份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与儿童“对话”,才能真正的了解儿童的生活世界,才能真正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秘密。如夏日的一天,某孩子在画一幅“绿色的太阳”,等孩子画好后,爸爸轻轻地问孩子:“你的太阳为什么是绿色的呢?”孩子回答说:“红色的太阳太热了,绿色的太阳凉快。”“想得真好,那怎样让太阳变成绿色呢?”爸爸进一步问道。孩子骄傲地说:我在上面种“很多树!”爸爸很高兴,在孩子的图画上画了一颗五角星。
四、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儿童艺术评价
儿童艺术评价回归儿童生活世界,就是以保护儿童艺术性为出发点,激发幼儿艺术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儿童自信的个性为目的,发挥多种评价相结合的优势,将评价融入艺术活动的整个过程,不仅重视艺术活动的结果,而且也要重视艺术活动的过程。对于儿童艺术作品的评价不能简单的用“好”、“不好”、“像”、“不像”的标准,更不能用所谓的艺术的或教师的主观的眼光去评价。任何艺术都有它的原型。教师要凭着一颗童心,借一双儿童的眼睛去观察和评价。儿童对事物的感知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他们是用心去感受每一棵树、每一片树叶、每一种昆虫的美丽和生命力,进而感受周围山川乃至整个地球的脉搏。因此,评价儿童的作品一定要倾听他们对自己作品的表达设想。
儿童可以和艺术家一样,当“开始画某样东西时,他们不只是描摹它的线条、轮廓和形状,而是把它画成他们希望画的东西。不管它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还是一块石头或一片云,艺术家和儿童总是寻求自己内心的感觉。他们从自己内心运动和发展的宝库中寻找轻和重、动和静、格局和方向。孩子们装扮的游戏是人类学习的重要财富,这种游戏是一种世界范围的现象。当成人试图理解一事物时,他仍然得玩这种游戏。”[3]
儿童的心灵纯洁,充满灵性,感受敏锐,想象力丰富,富有创造力,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让儿童的艺术教育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的艺术潜力。让一颗美好而富于幻想的童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为纯真的童年多留下一点奇瑰浪漫的联想。
- 上一篇:干部思想境界经验交流
- 下一篇:民政部门规范医疗救助管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