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系列化在幼儿教育的作用
时间:2022-10-16 10:13:15
导语:绘本系列化在幼儿教育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绘本作为幼儿能看懂的书,在集体活动及各类区域的材料投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幼儿阅读的主体对象。但面对参差庞杂的绘本世界,该如何选择?教育教学活动的绘本利用有何思路可寻?对此,我们提出绘本利用“系列化”主张。将绘本“系列化”可以促使幼儿更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也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达成教育目标。本文将结合先行实施的“冬眠的动物”和“神奇的色彩女王”两个教学实践,对绘本“系列化”策略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
一、绘本“系列化”的必要性——面对碎片化认知
随着日常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习惯利用时间间隙学习。然而,“碎片化”本身是一种成人的、认知补充的学习策略,与儿童的认知启蒙存在本质差异。一方面,我们要防止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知识化倾向,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关注幼儿教育对儿童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影响与塑造。时展对未来人才提出了创新的内在要求,固化的、被动、缺乏联系的知识接受式的学习已经与时代要求相去甚远。我们需要在认知启蒙阶段给儿童树立、培养起联系的、发散的、多维整合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比如我们在设计“冬眠的动物”这一系列活动时,就是以“冬眠动物”作为关联主题,将部分与“冬眠动物”相关的绘本编排组合到一起,既带有科普的意义,又将之融汇到“语言、艺术、科学、社会、健康”五大领域的集体活动中,形成彼此联系又各具重心的系列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绘本相应投放到系列活动所设计的“阅读区、科学角、美工区、益智区、表演区、自然角”等六个区域中,配之以“主题墙,科普展”等。如此,不同的绘本、不同的领域在相同的主题关联下形成互动共生的认知情境,为幼儿提供了感知学习的场域。主题活动持续约两个星期,基本达成预期目标——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冬眠的含义,认识部分需要冬眠的动物,产生了解身边事物的兴趣。
二、“系列化”组合策略——横联合与纵聚合
我们谈“系列化”,“系列”是终点表现的形态,“化”是一个从起点开始的有目的、有方法的设计。如果说“系列”本身的意义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挖掘,但其基础在“化”设计起点与“化”的组合思路。组合形式有横联合与纵聚合。横联合就是将围绕同一主题,相同层级、不同面向的绘本编排在一起形成一个彼此关联的认知场;纵聚合则是在某一主题之下,将具有认知递进关系的不同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聚合在一个“系列”之中与推动儿童在感知学习过程中追问与深入探究的兴趣。“冬眠的动物”系列第一周就是横联合的组合方式。在选择绘本时,我们首先确定的是科学绘本《冬眠的动物》。通过该绘本,幼儿大致能够体会到“冬眠”的含义,并对动物的冬眠有了初步的了解。其中,“蚯蚓”作为“冬眠”的特殊存在生动有趣,因此产生了以《蚯蚓的日记》作为蓝本的语言活动。幼儿对蚯蚓的生活习性有了深入了解,颠覆了以往对于这种动物的直观感知。幼儿感觉新奇不已的同时,产生了期盼了解其他动物的愿望。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并非单一的知识性课程,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引用多样性学习方式,让幼儿能学在其中又乐在其中。我们创设以这些动物为蓝本的系列辅助课程——音乐:青蛙唱歌,美术:小刺猬的麻烦,健康:小动物的特殊本领,以增添幼儿对于主题活动的兴趣,并加深对于冬眠动物的认识。关于动植物主题的活动,自然角是首先需要考虑投放材料的区域。在这个主题中,因为“冬眠”而导致的局限性使得无法投放过多的实物,因此除“小乌龟,蚯蚓”外,其他的动物则用图片的形式代替,这也为后面完整的“科普展”打下了基础。表演区作为幼儿自主性游戏区,我们为其提供的是根据科学活动“冬眠的动物”改编的剧本《冬眠的动物》及相关动物的头饰。益智区提供的是动物拼图,美工区则提供超轻黏土,这两个区域的材料都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考验幼儿对动物形体特征的了解程度。在第一周的课程活动基础上,第二周的活动设计就具有了纵聚合的特征。我们选择了绘本《准备冬眠的那一晚》作为社会领域的活动,通过该活动让幼儿了解动物冬眠所需要的条件,引发幼儿的思考,引出谈话活动“动物冬眠的方式”。数学是具有明确领域目标要求的活动。根据中班数学领域的目标要求,结合主题,我们选择了绘本《三只熊》作为蓝本,设计中班领域的数学活动“一一对应”,同时在科学角中投放“一一对应”的材料,加强幼儿对于该数学知识的掌握。这些活动都是对第一周活动的深入与追问。
三、绘本的利用策略——多本关联与单本开掘
绘本作为课外读物,读者的选择可以随意。但当我们试图将其引入教育活动中时,就必须考虑到绘本内容与教育活动内容的契合度与适用度问题。而“系列化”意图在这个问题上就更加关键,这就是一个绘本利用策略的问题。依照“主题”筛选可供利用的绘本考验设计者阅读面与理解力,并坚持有节制、有特点、有个性的原则。利用多个绘本组合成“系列”之外,我们也可以对单个绘本进行深度开掘,以形成有递进、有层次的“系列”课程。《神奇的色彩女王》本身是一本关于色彩的绘本,这本绘本通过色彩女王的心情变化引出不同的颜色,来体现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感觉。幼儿通过小班的学习对“红、黄、蓝”三色已经非常熟悉。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中班美术领域所提出的要求,中班时对于颜色的认识需在直觉感知上更进一步。经过筛选,我们找到《神奇的色彩女王》这样一本绘本,形成了颜色系列的第一个课程——“神奇的色彩女王”。在随后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不仅兴趣高,且预设的活动目标完成度也高。同时对于绘本中的“色彩女王”这样一个形象,幼儿对其也充满了好奇,他们有很多关于她的问题,如:她的城堡在哪里?她城堡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她怎么总是穿这件衣服?她还有其他颜色大臣吗?……幼儿的这些回应说明了活动的成功,同时也反映了一次的活动无法满足幼儿的需求,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课程学习来满足。基于此,颜色系列的第二个活动就应运而生——“奇妙的颜色”。该活动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解答幼儿疑问的同时,提出了更高的美术领域要求,要求幼儿利用绘本中的三原色——红、黄、蓝,进行两两混色,得出三间色——橙、紫、绿,与此同时,在原有绘本的基础上再进行创编,将新得到的颜色,新发现的问题加进去,使得绘本变得更加丰富。在该课程的实践中,有幼儿发现不同量的颜色混合后产生的新颜色并非一样的,有些甚至有比较明显的区别。这也就是颜色调和过程中的一个常见问题,颜色比例的不同导致的颜色深浅差异。于是,该系列的第三个课程产生了——“奇妙的颜色2”。这个新生成的课程要解决的知识目标就是“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颜色变化的认知,知道同一类的颜色有深浅。”有了前两次的活动作为铺垫,幼儿对于该系列的活动显得情绪高涨,为了让他们有更好的直观感受,“色彩女王”作为一个主线人物是一直存在且贯穿在整个系列活动中的。因此,当幼儿看到“色彩女王”时就知道接下来会是怎样的课程,他们对于带有实践操作的课程充满期待。由此可见,这样一种系列的方式,不仅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完成教学目标,更可以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取更多,同时也能保持他们更高的学习兴趣,更加符合幼儿多样化学习的需求。
四、“系列”与拓展的本质化
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我们所说的“系列化”,不是“系统化”。系统化涉及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这与幼儿教育无关。“系列化”的特点在其开放性与可延展性。“系列”本身为儿童提供了感知学习的“类”化的群组,在此基础上,儿童可以在教师或家长的帮助下尝试相似或进一步的活动,使园内活动获得拓展。而拓展本身正是儿童运用联系的方式面对素材、生活,面对学习的能力训练,也是绘本“系列化”策略的动机所在。我们认为,幼儿的拓展首先需要成人特别是教师的支持。幼儿在学习资源的获取方面基本上是无力的,有时家长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事先要有所准备。比如,为了延续幼儿的兴趣,我们在阅读区适量投放相关冬眠动物的生活习性类绘本,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我们找到了《小鼹鼠要冬眠》《我一直在睡觉啊》《蛇究竟去哪里了》等绘本,分批投放到阅读区内,并通过“家长志愿者”的方式,让家长参与其中,带领幼儿共同阅读。我们同时在家长群向家长提出“亲子阅读”的要求,要求家长在进行阅读的同时记录幼儿的童言童语,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这个环节不仅让幼儿关于冬眠动物的知识得到了提升,同时学习环境及方式的变化也增添了幼儿的兴趣,进一步巩固了主题活动预设的目标。对于家长来说,这样的契机能增进亲子关系,使得家园联系更为紧密。关于拓展的另一个问题需要关注,即绘本只是手段,拓展绝不能局限于绘本本身。拓展延伸本身就是突破原有经验,获取新的认知、体验。所以,从既有“系列”基础上延展出去,才能让教育活动真正达成联系、发散、多维的动机。比如我们在“冬眠的动物”系列活动的最后,提出“弄醒冬眠的动物会发生什么?”这样一个延伸问题,并推荐相关绘本《999个青蛙兄弟的春天》作为该问题的延伸绘本,引发幼儿之后的自主探索学习。同时,在主题活动进行总结时,我们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一本关于主题的小绘本来展示主题活动的学习成果,连同之前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一起布置在“冬眠动物科普展”中。两个系列绘本课程活动总体达成了先行设定的教育目标,活动效果也部分地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系列化”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绘本“情境化”努力,其效果是给儿童无论在横向的空间维度还是纵向的时间维度都营造了相对稳定的感知学习情境。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更细致、更具体的问题,需要我们通过更多实践去发现、研究和解决。
作者:赵娟 单位:南通市竹行街道星怡幼儿园
- 上一篇:农村地区幼儿教育现状及改善措施
- 下一篇:现代学徒制下中职班级管理实践研究
精品范文
2绘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