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奖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时间:2022-03-31 02:56:17
导语:夸奖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受“棒打出孝子”思想的影响,我国很多父母和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上存在一种偏差: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大多采取简单的呵斥和粗暴的惩罚。对于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极力展示出来的好行为缺乏必要的肯定与夸奖,或是为了表现谦虚与家长的威严,在旁人面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从而缺失了一次次对孩子良好品质形成的推动。这种观念是不科学的,需要加以改进。
“夸出来的好孩子”“翘起你的大拇指”都说明了孩子良好的行为在得到不断夸奖时就会不断重复而形成习惯。可是生活中,很多父母、老师没能意识到这一点,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良好行为是自己与生俱来,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无话可说,就不想夸奖。其实孩子的良好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夸奖,是不利于其良好行为的养成的。不仅如此,我发现有些父母在无意识中采用了完全相反的做法,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应对是简单粗暴,语言严厉苛刻;对孩子的良好表现经常是冷默无视,不能有一些恰当的呵护。久而久之,孩子的不良表现在呵斥打骂中被无形放大;好的行为因为得不到有效的支持而被淡化甚至被父母有形的压制。例如某些家长面对别人对自己孩子当面的夸奖往往给予习惯性的虚假的否定,而对孩子表现的不良行为却没有相应的引导,就在这样的无意之中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而孩子好的行为则得不到发展。
一、惩罚与夸奖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孩子表现出不良行为,比如打架、浪费、偷东西、撒谎等,家长就会在语言上训斥,在行为上大打出手,教师的眼神和态度也是恨铁不成钢的架势。父母和教师认为关注孩子的坏行为,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惩罚,希望改掉他们的坏习惯就会走上正确的道路。其实这样做的结果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还产生了更大的副作用。因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孩子的心理影响就越深刻,他们就会有成就感,起码是觉得会引起大人的关注。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观念,家长和教师要关注好的方面,强化好的方面,少说“不要做这个,不要动那个”,多说“你做得好,你做得对,你真聪明,就要那样做”这种奖励对孩子来说越早越好,孩子的年龄越小实施起来效果越是明显。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验,当孩子三到五岁时,这种夸奖效果明显,孩子的眼睛与笑容告诉你他的内心世界春天般的灿烂。当孩子进入少年时期,这种夸奖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家长或老师稍有一点不真实的夸奖,他们会一眼识破,所以他们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孩子在这一阶段就会对父母、教师有逆反心理,不愿接受长辈的建议与意见。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要抓住孩子的幼儿阶段这一黄金年龄段,在夸奖中对幼儿进行因势利导,为他们一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夸奖的方式
为了很好地实施夸奖这种方法,教师与父母就要区分孩子的情感与行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如爱、生气、愤怒、悲伤、沮丧等,这是孩子独有的,家长和教师即使再能干、再努力也是鞭及莫长,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他们感到高兴或者生气,有时自己都无法控制。相反,孩子的具体行为是外在的,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所以说,夸奖只能针对于孩子的行为上,不能实施在他们的情感上,而且这种行为是具体的行为,并非抽象的、看不见说不清的行为。可是有的父母或教师不会区分孩子的具体行为和模糊行为。所谓的模糊行为就是:“这孩子经常做些令人头疼的事情”“这个小孩爱捣乱课堂秩序”“他爱欺负女同学”“这孩子不负责任。”而具体行为则是:“他打了小夏一拳”“他在上课时大声嚷嚷”“他在洁白的墙壁上留下了脚印”“他帮小虎搬好了凳子”“他今天语言课上回答了三次问题等。”所以夸奖就要夸奖这些具体的行为,而不是模糊的行为。作为父母与教师,我们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及时适时的夸奖。如果孩子没有做到,千万不要责怪。孩子偶然做到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要放大他们的闪光点,进行正面强化,巩固这种行为。夸奖一般分为情感形式和物质形式。实际上情感形式往往比物质形式更有效。情感方式有:语言上的激励、眼神的鼓舞、手势的赞许、动作的抚摸和拥抱等方式。请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上的奖励。在孩子的大部分奖励范围内,情感方式的奖励比物质奖励更加有效。物质方式是一种补充方式,如给孩子一块点心,一块糖,一个玩具等都是可以的,孩子的眼里不在乎奖励的多少,奖励的物质价值,只要他们得到奖励总是欢欣鼓舞,喜气洋洋。总之,只要及时适时地对孩子的某一良好的行为给与正确的夸奖,那么孩子的这一行为就会在他们的身上不断重复地出现,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就会在他们的身上生根发芽。当然,对于孩子的夸奖要讲究准确性和时间间隔性。不能随意夸奖孩子,如果太随意,孩子就会无法明确知道你因为什么行为而夸奖他,所以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在孩子表现良好行为时给与夸奖,而且明确告诉他因为什么得到的夸奖。当幼儿开始使用新的令人满意的方式做事时,我们要及时奖励,随着时间的推移,间断性地进行强化,这种良好行为就会形成。心理学家指出:每一个人都希望被赞美,因为在心理上源自于个体渴望被尊重、被认可的精神需求。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只有几岁的幼儿。作为成年人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应把称赞、夸奖当做一件必须完成的教育事件来做。用称赞来温暖孩子幼小的心灵,让我们的夸奖像雨露一样,滋润孩子的品质与行为,让他们在被赏识和肯定中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让孩子在自信、自爱中健康茁壮成长。
作者:张燕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一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周勇.手拉手建起家园共育之桥[M].兰州: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121-123.
[2]卡尔维特.卡尔维特的教育[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98-100.
- 上一篇:不同层次任职教育教学实践探讨
- 下一篇:童话故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