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儿童教育艺术活动

时间:2022-01-14 03:06:13

导语:管窥儿童教育艺术活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管窥儿童教育艺术活动

一、以“游戏性”的方式

体验乡土文化《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如录像、参观、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儿童的美术活动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游戏”,教师应是“游戏”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应该精心组织,合理安排,耐心引导,以充分启迪“玩者”的心智,发散“玩者”的思维。“大地的工作”第四回,题记写到:“我们无意否定某些经验的价值,只是想真正做一回‘儿童’。我们用感官触摸,用心灵体悟,用游戏验证我们的生活。”杜梁老师每次都直接把活动要求布置下来(其实更像是游戏比赛),例如在第八节草人剧场,籍由泉州木偶戏的由来,以稻草人为偶。制作环节开始时,杜梁老师边手拿着一把稻草,边像孩童般肆无忌惮地往地上甩打着,“孩子们,这样做呢,是为了甩到稻草里一些残枝,便以呆会的草人制作。”说话的间隙,杜梁老师又挥动着手里的稻草,熟练地扎起了稻草人,紧接着舞动稻草人跟孩子玩了起来。这一切,逗得孩子相当开心,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孩子也跟着甩起了稻草,那个场面,那个的壮观。在东山村梯田,在灌满水的田里,孩子们凭借着灯光,跟随着音乐,拿着制作好的稻草人舞动起来,玩得不亦乐乎。心情在飞,欢笑也在飞。

二、重在体验,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所以我们要立足生活,更要超越课堂,让学生亲历学习。“大地的工作”第四回,没有冗长的说明,活动后没有评价,有的是动手、动脑、请求支援、合作等实际行动。例如第六节“花灯筑梦”,从编草绳———糊灯笼———领灯芯———挂灯笼,每个环节杜梁老师都要求学生自己解决: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请求伙伴或家长的帮助。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合作学习的能力。更让孩子们喜欢的是第七节“拔灯探古”,“拔灯”这个元宵节英都特有的民俗活动,虽然大家早有耳闻,但有参与这种活动的机会很少,夜幕降临,他们将自制的花灯点上,绵延的“灯路”引来了不少围观的村民。孩子提着灯小心翼翼的走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仿佛回到过元宵节的时候,真正体验了一回有特色的英都“拔拔灯”。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的乡土文化,是与自然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增加了城市的学生对朴素自然的美感的认识与体验,同时也是回归自然、认同乡土的途径,是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三、巧用乡土资源,探究艺术表现

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美术教学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有效手段。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艺术创作的原材料可以就地取材,造价低廉,有利于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美术教学活动:如一些俯拾即是的泥块、木料、竹子等都可用来作为泥塑、木刻、竹雕、竹编等创作活动的材料。“大地的工作”第四回,带领孩子们在东山村梯田里,以家庭为单位,利用田地里的泥土堆砌和塑造风狮爷的形象,追溯“风狮爷”的文化渊源,体会通过劳动创造所带来的艺术的愉悦。在学校操场孩子们用稻草制作“木偶”,心灵凭借如梦似幻的“草人剧场”获得解放和求渎。在大岭村梯田用宣纸包裸露在田间的石头,以大地为载体,寻找原点,发掘事物的可能性,从劳动中获得美和快乐,实现“大地艺术”。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美术资源,给孩子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体验,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给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四、情感升华,渗透人文关怀

在活动最后三个环节里分别“植根万福”,让孩子在翔云革命烈士纪念碑四周种下了美丽的刺桐树苗,回馈对大地的感恩。“奇异恩典”让孩子在《爱是奇迹》的反复吟唱中,以泥土为礼互相馈赠,传播闽南文化的同时,更唤醒孩子珍爱地球的大爱精神;通过“吉祥如意”让孩子感受大地的精神是奉献,不是夺取。“刺桐花开”是温暖的提示,人人都是这大爱的传人。培养孩子爱自然,爱大地,爱这块生我养我的热土!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形式,杜梁老师带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回归的、发现美的启发,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的我们,只有不断寻找到一种孩子们能够接受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究、体验,这样才能让每一次艺术教学都能真正抵达孩子的心灵。

作者:蔡聪灵单位:福建省南安市柳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