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实践活教育理念
时间:2022-07-20 03:23:54
导语:幼儿实践活教育理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于1923年创办的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幼儿园,距今已88年。鼓楼幼儿园在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学习、继承和发扬陈先生的教育理念,激励自己规范教育行为,实践陈先生的教育主张,将“活教育”思想运用到日常教育生活中去。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认为,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学前儿童周围的环境不外乎两个方面:大自然和大社会。自然环境包括植物和各种自然现象,如春天的桃花、杏花、扬花、柳絮,夏天的雷鸣电闪、蜻蜓荷花,秋菊冬雪等。如今鼓楼幼儿园的孩子依然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关切着周围的生活的变化!教师也在孩子们的发现中实践着陈先生的“活教育”主张!
一、直接的经验,自动的研究
陈鹤琴先生说:“最宝贵的是孩子们自动研究的精神可以获得直接的经验,这是学习的有效途径。”他提倡教师要培养孩子乐于学习、好奇探索的态度。美丽的玻璃画一个下雪天的午后,教室里热腾腾的,窗户的玻璃上都蒙着一层水汽。辉辉吃完饭,把自己的小椅子搬到座位上,跪在椅子上向外看,却什么也看不见。他伸出一只小手在玻璃上擦了一下,外面的东西看清了,他就将小脑袋贴在那里往外看。这时燕燕也吃完了,她看到窗户上辉辉手擦过的痕迹,也用小手在玻璃上画起来,并对辉辉说:“辉辉,看我画的圣诞树。”辉辉也用手指画起了画,不一会儿,玻璃边聚集了很多的小朋友,在有水汽的玻璃上写写画画。老师看到了,觉得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绘画方式。于是,老师也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和他们一起来画画,过了一会儿玻璃上画满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没有地方画了怎么办呢?大家建议一起朝玻璃上哈气!孩子们再次用手在玻璃上点点画画……儿童天性活泼好动,自发的兴趣便是儿童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基础。教师要善于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并保持其好奇心,培养他们通过观察、实践来发现问题、仔细思考并找出答案的能力。教师要充分调动孩子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孩子主动探索。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孩子加入了主动学习的行列,这种学习将会使他们记忆深刻而牢固。
二、教师应当是孩子的朋友
大雨,我来啦!快入夏了,天气真的是说变就变,刚才还有太阳高照,可转眼就乌云密布,下起了倾盆大雨。正在吃点心的孩子们站起来想看看外面是什么样子,有一些按捺不住好奇心的小朋友,已经站到门外面去伸手“拦截”小雨点,有的想把头伸进雨中感受一下。老师看出孩子们非常想体验一下在大雨中的感觉,于是对孩子们说:“想不想到雨里踩泡泡?”孩子们欢呼雀跃:“想!”教师请想去的孩子穿好雨衣,卷好裤脚,从门口出发跑到对面的长亭里再跑回来,这大约需要十秒钟的时间。孩子们一边喊着:“啊,大雨,我来啦!”一边勇敢地穿梭在雨中……陈鹤琴先生认为:“教师应当是孩子的朋友!”对于孩子来说,自由的才是快乐的。因为孩子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喜欢探索、喜欢自由,只有满足孩子的这些心理需要,使孩子的心灵处于放松自由的状态,才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充实和快乐。当老师真正把孩子当朋友,并与孩子一起游玩时,孩子获得的不仅仅是快乐,更有发展。
三、课程需预先拟定,也可临时得以变更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稚园课程,教师须有相当的准备,倘使临时发生很有趣的事情,那不妨就改变拟定的功课,以作适时的工作满足儿童的需要。”教师预设的课程如果没有满足幼儿的需要,要灵活调整教育计划,根据幼儿所处的实际环境和兴趣自然地生成新课程。翻飞的羽毛小朋友们都在认真地听教师讲故事,从一个角落里传来窃窃的笑声,奇奇正把涵涵羽绒服里露出的小毛毛揪出来,递给旁边的源源,源源把送过来的羽毛抓在手心里,达到一定数量时,摊开手掌,用嘴巴一吹。呼!所有的羽毛都飞散在空中。涵涵和奇奇忙把头低下,呼呼再吹,羽毛再次翻到空中,旁边的小朋友看见哈哈大笑:“下雪喽!”教师看到后,就停止讲故事,先让孩子玩一玩在空中翻飞的羽毛。之后,老师请孩子们讨论为什么羽毛可以飘在空中,很长时间不落下来,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飘在空中?把羽绒服里的羽绒拔出来,衣服还暖和吗?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孩子们的兴趣已经转移,被翻飞的羽毛所吸引。这时教师主动停下来和孩子们一起探讨羽毛的奥秘,更加贴近幼儿的心理。孩子爱搞“破坏”是其创造萌芽的一种体现,合理利用孩子的天性,从小激发与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望。让孩子们在好奇中去勇敢探索,必会有所获。
四、鼓励幼儿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儿童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能想的,就让他自己想,鼓励幼儿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手,凭借已有的知识去理解和重构新的经验。我想让它们看看下雪……收拾玩具时,教师发现有一张桌子上面散落了一层细细的泥土,桌子旁边的自然角中也有一些泥土散落的痕迹,有些花盆中的泥土也有被手抓过的痕迹。经过周密的“侦察”,教师发现有一筐塑料动物玩具中被谁撒入了大量的泥土。教师端着这筐玩具到孩子中问:是谁把自然角花盆中的泥土撒到这筐玩具里的?”有孩子“报告”:“是涵涵干的!”涵涵坐在角落里偷偷地看老师,脸红红的。教师问:“你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他一句话也不敢说。教师放下筐后把涵涵拉到身边来,并把他抱在怀里,轻声地问:“你为什么要把泥土撒在玩具里呢?”他抬头看了看老师的表情,发现是关切的、温和的,就怯生生的说:“我是想让小动物们看看下雪。”多浪漫的想法啊!教师被他充满爱心的想法所感动。教师心里想:下雪的时候一定要带上孩子,并请他们带上自己心爱的玩具一起去赏雪。教师不能只注重孩子的外在表现,而忽视了孩子的内在感受,忘记孩子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不给他们参与的机会,使孩子的情感得不到应有的共鸣和宣泄。教师要爱护孩子的天性,以孩子的眼光去观察他们,转变教育者的行为,落实幼儿教育的奠基功能,让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五、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陈鹤琴先生根据儿童心理学及教育实践,将杜威的“做中学”发展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强调“儿童要求得真实的知识一定要‘做中学’,而教师也应在‘做中教’,共同在‘做中求进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我们以陈先生“活教育”的理念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准绳,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秋天到了,幼儿园里各种树的叶子纷纷掉落,孩子们踩在落叶上发出吱吱的响声。一阵风吹来,阵阵落叶随风飘落,有的孩子就伸手去接飘落的叶子,有的去拾捡已经落在地上的叶子。童童问老师:“老师,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呢?”幼儿最关心的问题是最基本的科学问题,他们爱提问,却很少思考和分析这些问题。老师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抛回去给孩子,引导孩子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得出自己的结论。
(一)自由表达、倾听、质疑
老师问小朋友:“童童问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谁知道答案啊?”话音未落,小朋友们就叽叽喳喳的抢着回答。炎炎说:“是因为大风把它们吹掉下来了!”老师问:“那风不吹的时候,树叶会不会掉下来呢?”“也会掉下来”畅畅接着说,“是因为小树叶不听大树妈妈的话,大树妈妈就不要它了。”“哦,是吗?小树叶一定很伤心!”老师做出惊讶的表情。“根本就不是这样的,是因为树叶变老了,它没有力气了就从树上掉下来了。”东东神气地说。“秋天到了,树叶就变黄了,变黄了就掉下来了。”洋洋说。“变黄了就会掉下来吗?”老师问。“对的。”“那我们来看看树上的树叶和地上的树叶吧!”老师提出建议。小朋友们有的低头寻找,有的抬头观察,不一会儿又有了新的发现。“老师,地上的树叶也有咖啡色的,也有黄色的,也有有一点绿的。”“树上的树叶有绿的,也有黄的,也有咖啡色的,绿的多。”
(二)集中矛盾焦点
“那树叶到底是为什么会掉下来呢?”孩子们都不说话了,老师又请小朋友看看掉下来的树叶,用脚踩踩它,吱吱作响。这时东东说话了:“它们都干了,一踩就碎了。”老师说:“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树叶为什么会干了呢?”“因为它里面没有水了。”“对,没有水就会掉下来。”好几个孩子都认同这个结论。
(三)动手实践,证明自己的理论
老师:“那我们就来想办法看看树叶掉下来是不是因为它没有水了。有什么好办法呢?”“我们把树叶捡起来,用手把它撕开看一看。”畅畅首先提出建议。老师说:“那我们来试试看吧。”小朋友们自己捡了树叶,撕了起来,有的说里面没有水,一撕就碎了;有的举高手指给老师和同伴看:“有水的,你看看我的手指,有点颜色。”“老师,我想了一个好办法,把树叶里的水弄在餐巾纸上,大家就能看到了。”这时老师说:“噢,看来大家还需要一些工具。我们捡些树叶带到教室去吧,那里也许能找到更好的工具。”回到了教室,老师说明任务:“掉下来的树叶里到底有没有水呢?随便你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试试看,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小朋友们拿着树叶不知该怎么办,有两个孩子用手撕树叶,轻脆的干树叶变成了碎片,而绿一点的树叶变成了一片一片,他们的小手指上弄上了叶汁,然后就用卷纸把它擦掉,卷纸上染上了颜色。渐渐地,孩子们的实验方法越来越多:有的用卷纸包住树叶进行拧的动作;有的把树叶放在桌子上,用建筑区的积木敲打它;有的在美工区拿一张白色的纸,把树叶放在纸上,然后用剪刀(儿童用的钝头剪刀)戳树叶;还有的把两三片树叶叠在一起,然后用滚油泥的棒棒去压滚树叶。孩子们渐渐发现枯黄的树叶是没有水的,而青黄色的叶子是有水的。老师又从室外摘取了几片树上的青树叶,给孩子们挤一挤、压一压,看看与已经掉下来的叶子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发现青青的叶子要比掉下来的叶子水分多得多。老师还引导孩子们观察:青的叶子和黄的叶子、咖啡色的叶子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呢?有新的发现和答案吗?”“是因为树叶里的水变少了。”“树叶里水少了就会变黄,一点水没有就变成了咖啡色。”“没有水就变轻了,风一吹就掉下来了”这样一个秋天散步时引发的探索活动是随机的,教师没有从开始就直接告诉孩子们正确的答案,也没有针对孩子的答案进行是非的简单判断。而是抓住了孩子的疑问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将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同伴的意见,甚至置疑、反驳别人的意见。然后引导幼儿对大家的意见和自己的观点抱着怀疑的态度进行再思考,根据众多的回答中不断地更新、矫正自己的观点。
在这个探索活动中,教师及时进行角色调整,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教师的智慧与幼儿的兴趣交织在一起,达到教师与幼儿展开有效对话、互动分享、合作交往的理想效果。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陈鹤琴的“活教育”,和孩子们一起在陈先生创办的教育沃土上发现、探索孩子们的世界,描绘精彩的童年!
- 上一篇:经信委质量管理工作意见
- 下一篇:电工教学EWB软件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