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中美幼儿教育对比

时间:2022-04-05 04:36:00

导语:剖析中美幼儿教育对比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剖析中美幼儿教育对比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中美两国经济水平也存在差异,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发展背景,中国的传统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静态接受,美国的教育则表达的是对知识的动态改变。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和积累,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相比较而言,美国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和批判精神,注重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创造。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美国的幼儿教育理念认为,早教的培养目标是对幼儿早期心智的启蒙。

中国的幼儿教育注重对于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对于知识的继承,而美国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自立,对传统知识的批判。中美幼儿教育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面对如何评价孩子,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评价方式。在中国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老师有着绝对的权利,学生对老师只有服从。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幼儿教育中,很多父母都采取的是一种“打击式教育”,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表现有共同特征:自信心不够强、内敛、迷茫、对外界的评价非常的敏感。这其实与中国人的本性特征有很大关系,中国人的心理特征是内敛、不爱表现自己,尤其是当面对外人时,许多家长习惯性的批评孩子,认为这种批评是个人谦虚的一种表现,这个时候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特点。美国的幼儿教师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评价,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其理由是,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你的孩子会刺激别的孩子。这种有关幼儿评价的观念与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大相径庭的。

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是以玩为主,还是以学为主,这一向是各国幼教工作者思考的问题。美国的学前教育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另外还表现在美国幼儿教育者十分注重儿童的天性,玩的比重比较大,注重启发和引导孩子。幼儿园的教育中虽然也有常识、语言、美术等教学活动,但没有通用的教学大纲,也没有教材,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幼儿的学习与否也是比较随性的。与美国幼儿园相比,中国幼儿园,尤其到了大班以后,明显地侧重于学,全国有统一的教育纲要,每个幼儿园有精细的教学计划和安排。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看中美幼儿教育的差异。

1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是衡量人才质量的标准,是未来社会的发展与竞争力的标志。实验调查结果表明,创造力高的儿童都具备兴趣爱好广泛、热情、自信、坚毅和能吃苦耐劳等非智力因素。每个幼儿都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科学家关于创造力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力应从小开始。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和疑惑,但同时又缺乏对人类已有文化知识和经验的掌握,所以在理解他所接触的世界时,幼儿有其独特的视角,而这种独特的视角正是创造力的表现。幼儿理解的过程正是他创造力发挥的过程,他创造性地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去同化或顺应未知的知识、技能、经验、情感等。美国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根据兴趣而学,学生一般学得主动、灵活、高兴。因此美国的科学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同样是教幼儿认识植物的生长,美国的教师偏向让幼儿亲自参加比较严格的实验过程。在教授孩子对环保问题的看法,美国的许多幼儿园都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比如环保问题,幼儿园会让孩子从家里带一些环保的材料:塑料瓶、纸杯等等,带到幼儿园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将这些材料进行再利用,做成好看的玩具或者容器,让孩子明白环保和回收垃圾的重要性。再比如认识动物或者植物,老师会带领孩子外出野外参观,让孩子亲自去观察各种植物的不同特性,去亲身触摸和感知大自然。这种科学教育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视让幼儿掌握科学探索技能和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而我国的教师习惯于通过书本知识,告诉他们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肥料,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在接受知识时不易形成一种批判性思维的方式,而简单的认为老师说的肯定是对的,久而久之,会限制孩子们的创造力发挥。因此,与美国幼儿园相比,中国幼儿园会显得非常稳重。美国的幼儿完全是玩乐的天堂,孩子不需要在上小学之前学习字母、音标。他只需要快乐就好,只要表现出自己的本性就好。创造力就是在快乐的氛围中才能体现,如果孩子学习过程本身就是死记硬背,也不可能存在创造力的火花和灵感。另外,从美国的教材编写来看,美国的幼儿教材显得很浅显,对孩子没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数学方面的计算和中国的数学知识传授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材可能和美国初中的教材难度相当。但是美国人更注重的是对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2对日常行为的规定

我们先来看看一个美国幼儿园对于幼儿园里所有人的行为的规定:从这张表可以看出,美国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所有人,包括教师、家长都是抱着极其耐心的态度在对待每一个孩子。尤其在对于大龄幼儿的教育中,如果教师发现有孩子不愿意听老师讲课,不会去斥责他,而是劝其离开,保持其他孩子在一个好的氛围内学习。强迫是美国幼儿教育中的最大忌讳。而国内许多幼儿园在这方面还远远不够。在家庭教育中,中美幼儿园教育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式家庭教育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能否找个好职业,能否在顺境中度过一生。若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也愿意。为此,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生活上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为了能让孩子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尤其我们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这种宠爱无疑使得孩子自立的能力与责任的精神日渐欠缺,甚至减退,而不少孩子更易于出现心理的疾病和性格的偏执表现。这样的结果才会产生现今社会中的高分低能的孩子的出现。当然目前这种情况正在得到改善,很多中国家长已经清楚的认识到独子的家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努力去改善。与此相比,美国家庭的育儿观有很大不同,他们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的能力,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发展自身的能力特长,并养成刻苦、节俭的好品质,孩子们很小就需要懂得父母的并不会完全遗留给他们,要过好的生活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国家长并不比中国家长更有耐心,也不是不如中国家长负责任。他们主要是认为儿童有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成人要接受、理解并尊重它们,这是教育的前提。

3幼儿课程目标的制定

中、美两国幼儿教育的课程内容无论在广度、深度以及内容的组织上均有显著差异。美国的科学教育目标包括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心理原动力的发展,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良好的个人品德表现以及拓宽的职业意识与性别角色。美国提出的幼儿科学教育的一般目标和特殊目标是比较全面和科学的。其中对发展幼儿创造性、批判性的重视尤其值得我们借鉴。另外,美国很大程度上是把科学知识的教学作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手段而非教学的目的。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确定的课程目标是:开发幼儿的智力;丰富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的粗浅知识,培养幼儿对自然与社会的兴趣和求知欲;形成对人与事物的正确态度。在教学方法方面,美国普遍使用发现法,探索实验法。而我国则普遍使用讲解、演示和让幼儿按指令操作等方法。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美国幼儿园中对五岁左右的幼儿一周会有几次和生活相关的课堂知识,比如做面包或者姜汁饼干,在做饼干的过程中会使用很多的器皿和量勺,教师会让每个幼儿都有经历去亲自摸下面粉、搅拌下姜汁,让幼儿亲自感受和使用各种安全的厨房用具。在例如美国幼儿园中会在天气爽朗的时候带领幼儿出门观察花朵的颜色、小草的成长,让幼儿亲自去感受大自然中的种种动植物,并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孩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结语

1)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培养观念。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传统思想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子女负有彰显家庭、荣耀父母的职责,子女的前途决定了全家的命运。因此,中国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培养,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比别的孩子优秀,成绩比别的孩子好,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美国和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美国是一个只有两三百年历史的移民国家,历史文化没有中国那么悠久,也没有过于传统思想的束缚,相比而言,美国人更自由、更具有个性、更崇尚个人发展,实现自我,是一种“个人本位”观念。因此,美国的家庭教育是希望孩子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其着眼点在于培养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即具有尊重、责任和智慧的良好公民。

2)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中,几乎不存在独立的个人利益,个人的利益是与家庭家族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家族的一切成员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的部分,子女背负着“光宗耀祖”、“光耀门第”的责任。而在美国父母看来,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有能力的、积极主动的权利主体,有主动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他们在出生、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是自主的行动者,能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意见,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美国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自己去决定自己的事情,从不强迫孩子,对孩子的想法给予理解和支持。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美国的家庭教育到了孩子成人以后就基本结束了,孩子已经成长为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立的个性和经济能力,他们需要自己决定自己未来的道路如何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