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幼儿教育的发展贡献

时间:2022-04-05 04:20:00

导语:音乐对幼儿教育的发展贡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音乐对幼儿教育的发展贡献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当前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忽略音乐教育的倾向,即便是一些重视艺术教育的幼儿园,在相当程度上也存在着“专业化”、“技能化”、“工艺化”的倾向,以致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音乐对幼儿教育的根本作用,严重阻碍了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那么,音乐对于幼儿教育到底有怎样的作用?如何在幼儿教育中更好地发挥音乐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音乐能开发人的智力,这是符合大脑机能活动科学规律的。医学家发现,音乐家的大脑比普通人要发达得多,特别是大脑左半球的容量比普通人多,左右脑之间的纤维比普通人粗。这些脑生理的特征,在7岁前就开始学音乐的人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一)音乐教育能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

一方面,音乐教育能培养幼儿感知空间方位的能力。幼儿根据音乐的旋律线,会产生自身运动的韵律线,即手、脚、身段的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的位置变化。在音乐游戏和舞蹈的群体活动中,能更好地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感知,如个体与个体的位置变化,组与组的队形变换。另一方面,音乐教育能提高幼儿各种感觉器官的感觉和知觉能力。比如,让孩子辨别音高,可以使他们的听觉乃至全身心充分的启动,极其细微地感知音高的任何一点差异。长期接受这样的训练,孩子的耳朵对世界的感知会更为敏锐、准确。心理学教授潘洁女士指出:“音乐是以听觉和动作作为感知觉的基本方式的,而感知觉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幼儿通过感知,将自己所听到的音乐传入大脑,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不同凡响的情感体验,增添幼儿的兴奋情绪和积极动力。幼儿经常接触音乐,受到音乐的熏陶,可以使幼儿心情愉悦,内心平静,对幼儿情感的发展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二)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也是培养孩子记忆力的最佳教材。在幼儿欣赏音乐时,会对节奏、音高、力度、音色等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这就会使幼儿在听觉方面得到很好的提高和加强。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请一些刚生过孩子的母亲将古典音乐中的精品,循环反复地放给婴儿听,不断给婴儿讲解。到婴儿5个月的时候,又进一步实验:把婴儿从没听过的一些曲子,夹在已经听熟的曲子中放给他们听,当听到那些从没听过的乐曲时,婴儿脸上带着惊讶和不安的神情,而听到那些熟悉的曲子时,他们则露出会心的微笑。这个结果说明,5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够记住乐曲了。音乐具有直观性,它能刺激人的感官并引起记忆等心理反应。整齐的节奏、和谐的旋律,不仅易于上口,并能储存在脑海中,使人的记忆进一步加深、巩固。同时,教师教唱歌曲时采用恰当的教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各种形式讲解歌曲的内容,使幼儿理解歌曲的性质,在歌唱时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例如:教师在教唱歌曲时,可以把歌曲内容编成幼儿爱听的故事或结合图画讲给幼儿听,这样幼儿既有兴趣,又记住了歌词,增强了记忆力。实践证明,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注意力和记忆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音乐教育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音乐所要表达的一切都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们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并且通过人的想象转化成为种种形象和情感。例如:学唱《春天来了》这首歌,在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下,幼儿会从歌词“红花开,白花开”联想到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花。有的说“我看到了红色的桃花”,有的说“我还看到美丽的蝴蝶呢!”有的说“还有蜜蜂在花丛中采蜜”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在他们脑海中想象到的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所以说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四)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幼儿的理解力

学习音乐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音乐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十分有益。许多学了音乐的孩子,往往学习起来很轻松,不太吃力,原因之一就在于此。孩子长期接触音乐,可以从音乐中直接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而不需语言的“转译”,从而提升他们的理解力

二、音乐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皮亚杰认为:“语言导致行为的社会化”。有了语言,人们的内心活动才能彼此进行交流。因此,语言的发展是幼儿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音乐教育具备了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诸多因素。歌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歌词再配上动听的旋律,便特别为幼儿乐于接受、吸收。让幼儿多听优美的歌曲,能使幼儿积累许多精炼、优美、富有感情色彩的语汇。随着幼儿经验的积累和情感的发展,随着语汇的丰富和会唱的歌曲数量的增多,多数幼儿会产生一种想自编自唱的冲动,此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鼓励。总的来说,幼儿在音乐教育中获得的语言既丰富又牢固,这是单纯的语言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二)音乐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

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而音乐教育正好可以为德育打好情感基础。人在幼儿时期所接受的音乐教育,往往会作用于他的一生。一首短小的歌曲,往往有巨大的力量和深远的影响。如歌曲《对不起,没关系》以轻快的节奏、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幼儿在边唱边表演中理解歌词的内涵,学会运用礼貌用语;《山羊踩痛小公鸡》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谅互让,友好相处。音乐对幼儿心灵的影响往往是潜在的,但它的教育效果却是明显的,效应也是长期的。音乐是孩子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维生素”,我们应针对幼儿喜情感、厌讲理,喜形象、厌抽象的特点,将德育寓于音乐教学中,真正达到以情感人,以情怡人的目的。

(三)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音乐能使人产生美感,受到美的教育、爱的教育,音乐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的审美感知,具有直觉性、整体性和同一性的特点。幼儿对事物的认识特征,在于对感性经验的全面依赖,以直觉行动为主。幼儿的情感激发,依赖于幼儿审美理解能力,而审美理解能力的提高,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幼儿审美情感的激发,还有赖于欣赏活动的内容和欣赏活动的组织形式,那些富有生命力的、适合幼儿年龄阶段、和生活较为贴近的内容,以及有趣的活动形式,都能给幼儿带来新奇和愉悦,使他们感到生活的乐趣,更加热爱生活。

三、如何在幼儿教育中更好地发挥音乐的作用

(一)合理地对幼儿进行早期音乐教育

长期研究发现,学习音乐是儿童智力开发的金钥匙。为了培养适用于21世纪的人才,我们提倡早期音乐教育,但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应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同步,不仅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法,还应该做到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进行。

(二)在音乐活动中培养与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首先要善于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教师要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保护幼儿兴趣的萌芽,并且要创设条件不断地给予满足,使其稳定并不断的发展。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再次,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把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趣味化,还要注意多提供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识记,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展。

(三)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从音乐教育所需要的音乐素质来看,幼儿的音乐素质不仅仅限于天生就有的素质,还需要在生活环境中进行培养。为此,要创设与音乐意境相一致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地体验音乐。如在欣赏、学习有关春天的乐曲、歌曲、舞蹈时,可以把嫩绿作为基本色调,在活动室四周装点一些柳树、桃花、迎春花等,将活动室布置得具有春天的意境。实践告诉我们,良好的生活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四)针对幼儿的个性和优势,采取“因人施教”和“灵活运用”的方法

在音乐教育中要注重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使幼儿成为真正的主人,同时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幼儿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每个孩子都有接受音乐的愿望和要求。我们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要善于抓住幼儿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音乐教育中享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并将这种乐趣加以巩固、发展,成为他们终生的一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