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鼓励与批评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时间:2022-04-05 04:06:00

导语:发挥鼓励与批评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发挥鼓励与批评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想更好地履行这项神圣的使命,必须学会用爱来教育孩子,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会用爱去看待整个世界,才能更快乐地成长。当然,爱也有不同的方式,鼓励与批评都是爱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二者同样重要,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下面作简要论述。

1鼓励的价值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鼓励式教育非常重要。鼓励式教育让孩子在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增强了自信,并能使他们用积极、认真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许多专家也认为鼓励式教育是一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孩子喜欢做、应该做的事情有很多,多多鼓励是非常重要的,但请记住最重要的还是要有爱、有心,用健康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1.1鼓励孩子参加活动

在孩子幼年时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参加一些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尤其是参加一些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既能从小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又能增强孩子的自信,提高他们在课外活动中的独立意识和团结意识。教师应很好地发挥他们在幼儿活动中的领导和组织作用。不过,在引导孩子参加活动时,一定要记得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一些幼师认识不到这一点,带学生参加各类选拔性的比赛,让他们从小就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难免会让孩子们失去往日的童真。这也许是在这个日新月异、处于高压状态下的社会,幼儿教育的一种缺失。对于一些不爱活动的小朋友,教师就应该采取鼓励的方法,例如说:“你是咱们班学习成绩很优秀的学生,能不能再争当一个积极的小活动家呢?“”小朋友们都很积极,你也不能落后啊,你一定会更棒的!”等这些带有鼓励性质的话语。此外,教师还可以多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户外活动等。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组织亲子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还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

1.2鼓励孩子与人交流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自闭、自私的现象也很常见。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课上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多和家长接触,做好家长工作。孩子都有想表现的欲望,教师在课上应充分尊重孩子的这一需求,而且还应不失时机地激发他们的这种表现欲。鼓励孩子与人交流,不仅可以拓宽孩子自身和其他伙伴的视野,还可以让他们慢慢学会自己去了解新的东西,培养自我探索的能力。教师不仅要鼓励孩子与人交流,还应适时引导。面对比较内向的幼儿,老师应多和他接触,找到他身上的闪光点。笔者在教学时就遇到过这种问题,有一位小朋友非常不愿意说话,通过和家长的接触,笔者发现这位小朋友知道的故事特别多,于是笔者就组织了一次课前讲故事的活动,渐渐地有好多孩子都围在这位小朋友的桌前,听他讲故事,他也因此多了很多好朋友。有这样一句话:“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交流的重要性。孩子只有在与人交流中,才能学会知识,才能学会成长。

1.3鼓励孩子均衡发展

打好基础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的,孩子在幼儿时易受到周围环境和家人的影响,形成偏爱某一种课程的习惯。一些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某个方面超过其他孩子,带他们参加各种补习班,如钢琴、舞蹈等,这种做法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会养成孩子的思维定式:只要一门优秀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偏科的习惯甚至是不喜欢学习学校的基础知识,而是沉迷于业余爱好。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灌输给他们一个观念:偏科不能要,均衡发展十分重要。补习班可以作为一种业余爱好,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但是要到10岁以后,而且不宜太多。这样才能保证孩子有一个快乐、均衡的童年,而不是为“上班”所累。

2批评的艺术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却免不了会犯错误,犯了错就要受到批评。其实批评也是讲究方式的,有艺术的批评会让孩子心悦诚服的接受并改正。笔者提出了“爱的批评”这一观念,“爱的批评”并不等同于传统所说的批评式教育,二者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在批评中贯穿了“爱”,而批评式教育主要是用指出错误、训诫过失、要求改正等的方法,使被教育者遵从教育的目的。批评在教育孩子中是必不可少,因此掌握批评的艺术十分重要。

2.1批评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幼儿处于成长阶段,从小尊重和培养他们的自尊心是十分重要的。一些家长和老师缺乏对幼儿心理和生理特点的了解,认为幼儿没有自尊心,其实大错特错。幼儿的自尊心十分脆弱,一旦受到伤害便要花更大的力气去平复,因此在教育幼儿时一定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幼儿时时要接受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这也就决定了他们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机会要比成人多得多。当幼儿犯错误时,要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再耐心地告诉他某一问题最好的处理方法,切不可将幼儿完全否定或是让所有人都知道幼儿的错误,这样反而会使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更不利于他们今后的成长。古语有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幼儿是否能听得懂、接受得了老师“逆耳”的“忠言”还值得深思。当老师批评学生时,学生一定会以为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也变糟了,因此批评前肯定学生的优点就相当于把“逆耳”的“忠言”变成“顺耳”的“忠言”,学生也会乐于接受这种方式的批评。

2.2批评时要抓住重点,有理有据

为人师表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以理服人,对于幼儿,很难用理性的道理去说服他们,所以一些幼师就怠慢了这一点,当孩子犯错时只会历数孩子的不是,而忘了让孩子懂得今后怎样做才对的重要性。虽然批评孩子时,不能和他讲一些深奥的道理,但一般在四五岁时,他们已经有了简单的是非观念,这时候老师讲一些浅显的道理,孩子们还是听得懂的。而且,他们只有学会了理解这些浅显的道理,才会更容易接受更深一层的知识,这也是每个孩子健康发展的必经阶段。此外,批评时切不可漫天撒网。一些教师常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经常因为学生犯错误使自己很生气,也很焦躁,在批评学生时,从学生的一个错误说到另一个错误,从当前的错误延伸到先前的错误,这也就犯了教学中的一个大忌。正确的批评方法是针对一个错误而谈,让孩子明确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使他们知道自己今后应该改正和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教师的批评中明白自己的过失,才会更加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2.3批评时要语词恰当,大方得体

对于语言的使用,大部分老师都会觉得无关紧要,也并没有非常在意。然而,也许正是这种“无关紧要”影响了很多学生。一些老师经常会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教学中,心情不好时也会把脾气发在自己的学生身上,特别是当老师处在气头上时,说出的话也会毫无章法、不修边幅。其实教师的这种情绪和行为也会影响到孩子,特别是幼儿,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喜欢,有时调皮正是他们引起老师注意的一种方式,而并不是真的要惹老师生气。所以,教师在批评时一定要注意不掺杂自己的主观情绪,做到客观、公正,尽可能当情绪冷静下来后,对幼儿进行教育。在语词的使用上,教师应比其他人更加注意大方得体。老师的行为总是学生的参照标准,幼儿对于教师的崇拜心理又是学生整个受教育阶段最高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很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如果一些幼师在孩子心智还未成熟的这一阶段,不拘小节,经常使用过分的字眼来批评学生,便会对幼儿产生不良影响,轻者会让他们也学会这些词语,不分场合、胡乱使用,重则使他们心理朝着畸形发展。幼儿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起始十分关键,任何家长与老师都不能忽视。教育的意义不仅在教人更在育人。同样,作为一名幼师,在教好幼儿的同时,更要注意“育”好幼儿。对幼儿进行教育,一定要正确把握幼儿的心理,做到教育与幼儿心理紧密联系。幼儿教育要有爱,鼓励与批评同样重要、缺一不可,为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必须把鼓励与批评相结合,切不可使二者对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