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整合初探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20 06:35:00

导语:语文教学整合初探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教学整合初探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场教学设备上的革命已经在中国的教室里迅猛地展开,我校以语文教学为突破口,展开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经过一年的实验,我们的结论是:计算机网络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实现主体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想环境,是学生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环境。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应具备的各种能力,该项实验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引起了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创新精神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场教学设备上的革命已经在中国的教室里迅猛地展开了,而语文课更以其丰富的信息及其文字书写量大而费时的特点,期待着多媒体普及和有效利用。我校以语文教学为突破口,展开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

该实验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就是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语文课中,字词句段篇教学的最终归宿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成文。所以,培养学生写作中的创新精神是提高学生语文创造力的核心内容。

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学生的活动,确立科学、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展示的集成性,超文本链接的选取性,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高速传输的便捷性,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等特点,让学生带着任务和目标进行资料查询,协作交流,模拟操作多媒体情景创设以及动态模拟展示等,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在课堂汇报过程中,完成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的多向交流,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评价,反馈和指导,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又大大增加学生的视觉和信息接收量,有利于信息加工,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运用和处理信息的现代化素质。经过一年的实验,我们实现了本阶段的实验目标,实验的结论是:计算机网络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实现主体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想环境,是学生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环境。在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协作交流,在知识和能力意义的主动建构下进行的。

一、该项实验对学生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研究表明,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语文学习能力密切联系。学生对语文越感兴趣,语文能力也就越好。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学习,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实验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学校校园网的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创造了优异条件。例如,笔者在教学《开国大典》一课时,创设情境,让学生以摄影记者的身份亲临当时的会场,观看开国大典盛况(播放《开国大典》光盘片段),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庄严与神圣,并抓拍具有历史意义的镜头,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喜闻乐见,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立在科学人性观基础上的主体教育思想要求确立和提高人的主体地位,充分释放和发挥人的巨大能动作用,让他们意识到并主动地追求和实现个人在教育过程,自我发展中的价值,充分调动积极性,能动地进行学习、工作与社会生活。它要求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在教育过程中,教育首先要把学生当成自主意识的主体,让学生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教育者的作用在于推动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塑造成代替他的发展,教师更多地是一名向导和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而不是建立在学生被动与无知基础上的专断的权威。在网络情境的语文教学,教师没有过多的解释,而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的主体,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不再是简单的“内存”。形象友好的人机交互接口,鲜活多变的认知材料,为学生的写作提供范例和心理准备。这不仅对识字,作文有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应具备的各种能力。

1、培养学生形成“超文本”的技能。

超级文本显示结构不同于传统文本的固定式线性结构,它是一种多维立体的网络的结构。他的结构处于多个维面的交叉点上,网上连通就能实现文本节点的跳跃,向多重时空辐射和伸展,学生驾驭了超文本的写作,也就完成了“换笔”’(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形成网上获取知识、加工、反馈、整合的能力,具备了现代人应有的素质之一。

语文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一种写作技能,更重要的在于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知识,形成能力的能力,”对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故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适合个体发展的教学方法。如向学生提供专门用于自学电脑的演示性光盘:“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畅通无阻”等,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各取所需,自求发展。从而寓教法于学法之中,使教法学法化。当然采用什么样的教法,十分重要的是考虑学生的能力,诸如学生用探索法学习的能力,独立从事实践操作的能力等。

2、培养学生适于网络交际的语言能力。

1)、活用“电脑”语言。

传统的写作是以文字表述为主,而在以多媒体为手段形成了电子文本中,除文字之外,符号、声音及三维动画,都成了构成电子文本的“表情语言”、“有声语言”。尤其在电子邮件和“聊天室”中,人们适时采用创造出的“脸谱”语言,表情达意,眉目传情。这种“脸谱”简洁、含蓄、形象、幽默,给电子文本增添了无限情趣,并与文字语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网上交际任务。

2)、善于提炼“关键词”

超文本的电子读物和依靠信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的网络建立起来的环球巨型资料信息出现以后,以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鸿沟被打破了,读者根据自身需要所调阅与组合成的许多文本结构都是前所未有的。传统文章用纸张书写和印刷的文本只能列出章节的标题,而在计算机屏幕上写作和调阅的文章,则需要把每个句子或段落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块,并使之相互之间建立起多种网络化联系妥点,从而以各种不同的顺序提供给读者。尤其重要的是,对每篇文章乃至章节都应选择最适当的“关键词”来概括其内容,以便给读者提供迅速解决的检索方式,这实际上是将文章纳入信息社会中巨大的“文章数据库”。人适应电子文本的这一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提示性词语的锤炼,着力于言语信息筛选、鉴别的教学。如“用三个形容词准确描述你自己,并连词成段”可提供一个练习范例。

3)形成个性的语言风格。

二十一世纪是四海一家的世纪,也是个性张扬的世纪。每个人既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也是富有个性的独特的一分子。个性化的语言特征源于独立的人格特征和思维品质。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有自己的主见与认识理解,有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自信自尊,不盲目服从,不轻信他人;要勇于向常规发出挑战,标新立异,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善于并敢于怀疑权威的东西。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些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选用独创的词语等。请品味一下学生在一篇谈电脑对学习是否有影响的作文中体现的精妙的个性语言:“电脑没有思想感情,人和电脑共处时间长了,大概还不至于把头弄成方的或者脑细胞变成了个芯片。”多么富有创造、富有个性。

4)熟用交际语。

网上文章交际性强,培养学生有意识的运用交际性和论证性的常用熟语,显得也很重要。如要善于运用“我认为……”、“我的做法是……”、“我的观点是……”、“我看……”,“总之”等把握全文的篇章结构。

3、培养学生语文中的创新能力。

在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中,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主席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深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面对瞬息万变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能力显得极为重要。因此,以创新为目标推进素质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1)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个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获取知识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开拓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探究性学习”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生应该象“小科学家”一样,以个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就必须煞费苦心的告诉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教会学生面对陌生领域去寻找答案的方法,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那个无边际无际的知识海洋。而现代教育基础就恰好具备了大容量存储教学信息的优势,他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的丰富的学习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以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探究过程中,人不仅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提高认知水平,更能激发其创新意识。发掘其创造的潜能。

2)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力”。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也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根本因素,可见,培养“创新”能力,十分关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信息技术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首先,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传统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由被动变主动,由“接受”变“获取”。特别是通过交互式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电脑网络交互式小说的兴起,大大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学生置身其中,可以充分驰骋自己的想象,随意改变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命运和结局。人机对话的互动性,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启迪思维,推动想象,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其次,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又将影视艺术中时空跳跃,时间倒置,蒙太奇等手法运用于电子文本的合成中,这也非常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二十一世纪,写作将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式。为了使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弄潮儿,就必须培养学生应用电脑进行写作的各种能力。

二、该项实验对教师教学产生的影响

此项实验,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关系和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以下转变:即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媒体由教师的演示工具变成学生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实现上述四个转变,关键是教师要树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现代素质教育观念。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接受者,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课堂上圈划重点,课后反复抄写,背诵。事实证明,这种以应试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扼杀了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不再以教师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前台的“演”,转为后台的“导”,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备课上。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三、该项实验引起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

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手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模式的变化,我校的实验教师正在形成自己教学的风格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实验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或采用单机教学,或采用多机教学,或多种教学手段同时使用,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对教材的挖掘,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引导学生自学,注意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探索适合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上不断进步。我们主要尝试了以下几种:

(1)“情境探索”式

创设学习情境——指导观察情境——意义建构——自我评价

(2)“主题合作”式

确定学习主题——制定主题学习计划——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提供相关资源——指导浏览——分析资源——组织协作学习活动——形成、展示作品——评价作品

(3)“个体自主”式

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方法——主体探索资源——自我监控——目标检测——修改完善。

总之,该项实验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的探索还只是开始,但我们已认识到这一实验的革命性的生命力。我们会把这工作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