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沙池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策略分析

时间:2022-03-25 03:50:34

导语:幼儿沙池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策略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幼儿沙池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策略分析

摘要:沙池游戏具有想象性和创造性,是当前幼儿普遍较为喜欢的游戏之一,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有着不同教育价值和探讨。因此教师介入游戏指导的时机、方式、目的等对幼儿沙池游戏的教育成效至关重要。教师介入沙池游戏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幼儿提高沙池游戏水平,从而在游戏中启发幼儿全面发展。在幼儿园沙池游戏实践中发现,教师对如何介入游戏指导出现困惑现象,需要深入研究和充分准备。

关键词:幼儿;沙池游戏;教师;介入指导

一、教师介入幼儿沙池游戏指导的常见问题和原因剖析

指导目标不明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介入游戏指导时应具备目标意识,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原有的水平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在幼儿沙池游戏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各年龄段的幼儿玩法单一,大多是铲沙、堆沙等简单动作,有的甚至“乱玩”,游戏层次感不强,幼儿思维创新性不够,忽略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发展需求。分析这一现象原因,主要是沙池游戏中教师缺乏“主心骨”,指导目标模糊,介入幼儿游戏指导时机和指导方式等不够明确,不够合理。游戏中如果教师指导目标不明确,幼儿游戏就会失去主题,失去教育价值。只有带有主题、计划和目标的沙池游戏,才能更好地促进师幼共同发展。[1-5]引导材料不恰当。幼儿阶段学致分为三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发展目标和兴趣都不一样,所以准备和投放的游戏材料应适合幼儿发展需求。比如,小班幼儿最大的特点是喜欢模仿,大多只会无计划地独立游戏、不断地模仿挖沙、堆沙,学习一些简单的基本动作,一般以平行游戏为主,随着游戏水平提升,也会慢慢学会用一些模具做一些简单的造型。因此,材料选择上可简单些,可收集不同形状、大小的铲子、小桶、漏斗和废旧盒子。中班幼儿与同伴的合作性游戏逐步发展起来,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沙池游戏中也慢慢过渡到联合游戏,例如找宝藏、堆山丘、建树林、建城堡等,游戏不再单一化,创造性游戏慢慢开始萌芽。教师在材料的选择上,除了铲子、漏斗和小桶辅助性的材料外,应添加半成品的材料投入,既满足中班幼儿游戏中的建构需求,又有效地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大班的幼儿在沙池建构游戏中,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明显提升,他们会自己建立小组进行合作游戏,在游戏中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开始逐渐独立,沙池建构中的作品也更加精美而细致。因此,除了辅助材料和半成品材料,应该注重低结构和高结构材料的投放,在材料的选择上适合大班幼儿发展,例如水、瓶子、量杯、水管、树枝等,材料促进全面发展,满足大班幼儿探索需求。指导语言不适宜。沙池游戏实践中,教师的指导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和认识误区。通常表现为:①直接传授,过多控制幼儿游戏。在游戏中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不是观察和引导,而是直接制止和传授。直接传授游戏,幼儿就失去思考的过程,游戏经验得不到提升,还较大影响幼儿想象、创造思维的发展。②指导无效,缺乏启发性。教师的指导语对幼儿游戏应起到有效帮助,在原有的水平线上得到提升,无效的指导语往往表现在没有启发性。如:“这是你建立的城堡吗?”“这座城堡真漂亮”等。③不管不问,缺少有效指导。有的教师放羊式组织游戏,很少介入指导,没有观察记录和游戏小结。没有教师观察引导的游戏,就会出现“乱玩”的现象,幼儿发展能力就得不到提升。

二、教师介入指导时机的选择和把握

组织沙池游戏时,教师要把握好对幼儿游戏引导时机,过早或过迟都达不到游戏效果,应仔细观察,因势利导,择机介入。总结经验规律,选择时机通常要把握好三个方面:①看客观需要,看幼儿游戏是否顺畅,客观上是否需要帮助引导。②看效果需要,游戏效果是否达到预设目标,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游戏水平或锻炼是否达到预定效果。③看安全需要,游戏中任何可能的安全风险都是最关键的因素,当发现有安全风险和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时要第一时间介入。教师合理把握好这三个方面,选择好幼儿游戏引导和干预时机,就能合理掌控游戏发展,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同时在游戏中提升幼儿能力。把握时机最有效的途径是做好观察记录。教师通过全程观察和伴随记录游戏中幼儿的兴趣热点、认知经验和游戏困惑以及游戏存在的问题,实时研判是否介入和如何介入游戏,从而推动游戏的持续性发展。在观察、分析、反思中不断提升教师的指导水平,更好支持幼儿的发展,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

三、教师介入游戏指导的方式方法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指导的方式一般有语言引导和行为指引两种,不管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坚持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教师对幼儿沙池游戏要有明确的指导目标。(一)语言引导。主要包括4种方式。1.提问式语言。主要用于解决幼儿游戏中的困惑和疑问,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介入游戏,引导幼儿思考、及时解决问题,指导语应对幼儿游戏起到启发性和引导作用。例如沙池建构主题是“水渠”,教师介入游戏时提问式指导语幼儿,可以试着提问:建立水渠可以用什么材料?什么材料是结实又可组合起来的?水渠里面的水会流向哪里呢?等等。2.建议式语言。幼儿游戏经验不足,在沙池游戏中,当幼儿遇到困难阻断游戏,游戏无法继续推进,幼儿可能对游戏失去趣时。教师可以运用简单的提示建议,帮助幼儿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促进幼儿游戏发展。例如沙池主题是“山坡”,教师介入游戏时建议式指导语可以是:“我觉得山坡上还会有更多好玩的东西,后面的主题需要你们想一想”、“山坡会坍塌,是不是可以参照上次做面饼的方法,面粉里面加了什么才能变成一个大球”等等。3.鼓励式语言。在游戏中对幼儿各种表现给予及时表扬与肯定,鼓励的同时也是提出期望,可增强幼儿自信心,让游戏有更多的创造空间,同时鼓励身边的幼儿,在游戏中逐步养成遵守游戏规则、敢于尝试、团结乐观的良好学习品质。教师介入游戏时鼓励与表扬式语言有:“宝贝真棒!很快就想出办法来了,相信你最后一定会成功”、“今天,文文小朋友进步最大,他学会了分享和谦让”等等。4.角色式语言。教师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游戏中,通过游戏互动引导幼儿游戏。如在沙池角色游戏“甜品屋”中,教师以顾客的角色出现,向幼儿提出“老板,我不想吃蛋糕,这里有三色球冰淇淋吗?”等等。(二)行为指引。主要包括3种方式。1.提供材料。沙池游戏中,幼儿兴趣大多首先来源于丰富有趣的材料,材料应符合幼儿年龄发展需求、层次分明,若材料选择过难或过易,就会降低幼儿兴趣,游戏中就会出现“不闻不问”的状况。其次辅助性材料投放的运用及效果,当幼儿对游戏出现厌倦期时,辅助性材料可以及时更换,材料运用不恰当,即使教师介入游戏指导,效果也不会明显。如沙池游戏的主题是“城堡”,除了用基本的材料来堆城堡、建水渠,辅助材料还可以提供小树枝、小动物、积木,可同时将角色扮演和建构游戏融入到沙池游戏中去。2.场地布置。沙池游戏中,活动目标是否有效完成,教师可以通过场地布置的影响来达到游戏预设的目的。场地布置的前提是保证幼儿安全,检查场地有无危险及影响到幼儿人身安全的因素,检查清洁场地有无危险物品铁钉、破碎的玻璃等,游戏安全性提高了,游戏过程才能通畅有序。3.动作示范。幼儿游戏经验水平有限,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身体语言及动作进行示范指导。如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示范、一个讲解,为幼儿游戏做出及时的反馈。例如组织中班幼儿开展“城堡里的水槽”沙池建构游戏,幼儿在反复铲沙的过程中,沙子纷纷滑落。教师这时可到幼儿旁边,从沙池的底层铲出一些湿沙,学着他的样子拍拍打打,反复几次沙堆越来越大。沙池游戏中,教师简单的身体语言及动作示范,可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技能,提高学习兴趣。以上是结合多年幼儿教学实践中关于幼儿游戏介入指导的探索和思考,教师在组织幼儿其他游戏时也可以举一反三,依此类推,结合实际调整游戏介入指导时机,也能更好达到预定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文强.教育理论基础[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徐文文.《指南》视域下幼儿园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D].长春:沈阳师范大学,2015(6).

[4]崔莲华.教师如何把握好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J].东方青年•教师,2012(5):53.

[5]官秋红.幼儿园中班结构游戏教师指导行动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5.

作者:陈芳 单位:广东省广州军区政治部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