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研究
时间:2022-05-10 09:15:45
导语: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观察幼儿是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教师对幼儿生活活动的观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观察具有的一定原则,即观察目标的明确性、观察方法的科学性、观察记录的客观性和观察分析的准确性。同时,提高幼儿教师观察能力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加大重视力度,学校优化职前幼师培养体系,幼儿园提供优质环境支持,教师强化自身理论知识结构。
关键词:生活活动;幼儿教师;观察能力
一切教育都来源于生活,教育和生活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日常生活活动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观察是研究幼儿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教师对幼儿生活活动的观察有着重要意义。但现实的种种不良现象突兀出幼儿教师观察意识、能力、策略缺乏,教师对幼儿生活活动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忽略了幼儿内在的需求,影响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不利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幼儿教师应强化观察儿童意识,注重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加强对幼儿生活活动的观察,提高幼儿教育教学质量。
一、生活活动与教师观察
(一)生活活动。“生活”一词既熟悉又陌生,蕴藏着丰富的内涵。《现代汉语词典》对生活的定义是:其一,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如政治生活、日常生活等;其二,进行的各种生活;其三,生存;其四,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情况。1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同时,他强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揭示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联系紧密,幼儿生活是幼儿教育的中心,幼儿教育的根本意义是幼儿生活之变化。与生活有关的另外一个概念是生活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认为,幼儿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活动,包括入园、进餐、盥洗、喝水、如厕、睡眠、散步、过渡活动、自由活动、离园等。3由此看来,幼儿教育是从幼儿生活中来,又进入幼儿生活里去,幼儿生活活动能反映幼儿最自然、最本真、最真实的发展需要。教师应该重视幼儿生活活动,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二)教师观察。《汉语大词典》中,将观察定义为仔细地察看事物或现象。《社会科学大词典》中指出,观察是在事物的自然条件下为一定任务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在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中,研究者常常将观察作为一种考察、搜集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他们认为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4在观察和观察法概念的基础之上,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教师观察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从观察对象或教育情境科学搜集信息的过程。5综上所述,本文的教师观察是指幼儿教师在幼儿生活活动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比较系统且持久的搜集幼儿语言、动作、思维、情绪等教育信息的过程。相应地,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是指教师在幼儿生活活动中根据幼儿言行举止,有计划地进行搜集信息和科学解读,并反馈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具体包括确定观察目标、运用观察方法、记录观察信息和分析观察结果四项基本能力。教师对幼儿生活活动的深入了解,顺应了“幼儿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发现幼儿兴趣需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有利于推动幼儿园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二、幼儿教师观察的原则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了解儿童是教育者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观察已成为当前学前教育领域教师了解儿童的桥梁,而教师在生活活动中的观察起着最基本、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观察时,要注意观察目标、观察方法、观察记录、观察分析等因素。(一)观察目标的明确性。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独特行为模式是可观察的,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的第一步。教师在进行观察之前,应该明确观察目标,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即具备观察意识、确定观察对象、制订观察计划等,从而使观察成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在具备观察意识方面,教师要明确对幼儿生活活动进行观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有意识地、主动地、持续地深入到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之中。在确定观察对象方面,教师要善于把握、捕捉生活活动中的细节之处,同时又要注意观察大量的典型事件。教师可对观察对象下操作性定义,并将其分解为可观察的一系列子对象。6在幼儿生活活动中,教师观察幼儿通常应该从他们的肢体动作、语言、神情、情绪、态度、个性等外显行为和内在需求来收集重要信息,不能局限于关注幼儿的安全和纪律问题。为更加明确观察目标,更好开展观察工作,制订一份详细的观察计划是很有必要的。一份完整的观察计划应包括观察对象、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方法、观察记录、观察分析等内容。在制订好科学规范的观察计划后,教师应严格依照计划进行观察,以提高持续观察能力。(二)观察方法的科学性教师在对幼儿生活活动进行观察时,既可以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和手段,也可以采取各种观察方法,从而获得有意义的教育信息。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教师要想掌握幼儿多变的身心动态。,就需要具备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要运用身体的各种感觉器官来捕捉信息,即拥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不仅要“看”和“听”,还应主动和幼儿进行“说”,深入了解幼儿的言行举止,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科学的措施,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此外,观察学前儿童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可进行质性研究的方法如叙述性观察法,也有适合定量研究的方法如取样观察法。7教师应根据幼儿生活活动的不同环节,排除无关因素,选择适宜的观察方法,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必要情况下,教师可以将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和日记描述法等多种观察方法结合使用,还可以充分利用拍照、录像、录音等方式观察幼儿,以补充完善观察信息。(三)观察记录的客观性。教师对幼儿生活活动的观察信息应该被及时、客观地记录下来,以保证后续解读分析工作的有效开展。观察记录的完整性影响着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教师对观察到的某一活动细节或某一典型事件,应对其发生的全过程进行完整描述,即写明班级、姓名、性别、一日生活活动环节名称、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记录人、起因、经过、结果等。8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阐述清楚幼儿生活活动中的所有表现,不能遗漏重要情节和后续进展。另外,语言描述在观察记录客观性中也起着着重要作用。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语言、情绪、动作等表现,有次序地客观描述观察内容,避免使用主观性较强的词语,对幼儿的想法和表现也不做主观猜测和价值判断。同时,教师应明确观察记录和教育笔记的不同之处,在进行叙述性语言描述时,要以幼儿的表现为主,尽量避免“我”的想法和做法,以达到记录的客观性要求。(四)观察分析的准确性。教师对幼儿生活活动的观察,不仅要收集幼儿行为表现的有效信息,更要对观察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解读,从而通过幼儿行为表象揭示内在本质,因此,观察分析是教师运用自身已有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对生活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判断、评价、解释的过程。9教师在进行有效分析时,必须将观察记录的信息与儿童行为观察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不能根据个人经验或刻板印象对儿童进行片面性地解读。在入园、进餐、盥洗、喝水、如厕、睡眠、散步、过渡活动、自由活动、离园等生活活动中,教师可以直接运用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理论知识,对幼儿的表面行为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关注行为背后的心理、环境、教育因素。在分析解读观察记录之后,教师可以形成相关的观察分析报告,并再次运用于生活活动实践之中,以检验观察分析的准确性。
三、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提升策略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教师要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10观察幼儿已成为教师必备的一项专业能力,提高幼儿教师观察能力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幼儿园、以及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一)教育行政部门加大重视力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11在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幼儿教师专业观察能力的培养,出台相应培养培训制度,加大教师培养力度,联动多方有效资源,切实发挥教育管理导向作用。提高幼儿教师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教师的观察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制订观察幼儿的相应制度和文件,大力倡导各幼儿园重视对幼儿的观察,从而使得“观察幼儿”这一理念得到广泛普及。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常规检查中,也要更新教育管理理念,不仅要重视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卫生、安全、环境布置等方面,还应检查教师有效观察记录。另外,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知名企业和专家教授深入到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去了解教师观察行为,并根据教师观察能力实际情况,对幼儿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培训。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倡导幼儿园进行科学合理“自我减负”,在一定区域内开展教师观察记录评比活动等,从而有效调动教师观察积极性和有效性。(二)学校优化职前幼师培养体系。学校作为培养幼师的重要机构,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大中专学校,都应该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为有效训练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观察知识,学校应该优化职前幼师培养体系,合理设置观察理论和观察实践课程。在观察理论课程设置方面,除应开设《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儿童科学研究方法》等基础理论课程外,学校还应鼓励教师以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课程形式独立开设《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等专门观察课程。这些观察理论课程联系密切,互相交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观察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因此,各授课教师们应该就观察这一专题理论,达成一致意见,互通有无,使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到对幼儿生活活动观察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原则、方法、记录、分析等知识。在开设观察实践课程方面,除原有的教育见习和实习课程以外,学校应为幼师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机会。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设置观察小组,为每个小组各安排一个校内指导老师和园内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应组织学生有序、多次进入到幼儿园,认真观察幼儿生活活动,收集观察数据,做好观察记录,分析观察结果,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完成相关观察任务,促进自身观察能力提升。(三)幼儿园提供优质环境支持。幼儿园是幼儿教师的力量支撑,幼儿园的大力支持能提高幼儿教师观察水平。为保证幼儿教师对幼儿生活活动进行有效观察,幼儿园需要营造良好的观察环境和氛围。首先,幼儿园应更新管理理念,改善管理制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合理减轻教师的无关工作任务,调动教师观察的积极性和热情。教育家马拉古齐提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他认为瑞吉欧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的专业水平高和共同学习能力强,12因此,幼儿园应针对幼儿生活活动,积极开展教师观察研讨活动,将教师聚集在一起,分享观察经验,总结观察教训,共同提升观察技能。同时,幼儿园可以积极与幼师高校或者培训机构合作,主动邀请专家学者来园进行指导和培训,也可以派送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教师在与专家学者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系统掌握观察目标的确定、观察计划的制订、观察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观察记录的撰写以及观察结果的分析等相关知识。此外,幼儿园还应重视家庭教育这一重要教育资源,加强家园联系,优化家园合作,积极调动家长参与观察幼儿活动。幼儿园也要鼓励教师主动和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表现,让家长提供相关信息和建议,从而促进教师更好地观察幼儿。(四)教师强化自身理论知识结构。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是教师观察幼儿生活活动的必备条件。要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幼儿教师应该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加强自身理论修养。自我反思、阅读学习、虚心请教是提升自我的三种有效方法。在日常的幼儿生活活动中,教师累积的保教经验影响着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因此,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在保教活动中的言行举止,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教师对自我的反思,体现出对儿童行为观察的重视,有助于促进教师更新理论框架。阅读专业书籍也能丰富教师的观察知识,完善观察实践能力。幼儿教师在工作之余,可以培养阅读的爱好,形成阅读的习惯,深入了解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文件,阅读观察相关著作,如《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教育叙事与案例撰写》等。此外,教师在自我反思和阅读书籍时,遇到相关观察问题,可以多和其他人交流想法,虚心向专业人士请教,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从而产生观察灵感,优化观察知识结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幼儿在日常生活活动中会反映出最真实、最自然的天性,因此,教师不应该忽略对幼儿生活活动的观察。教师只有对幼儿生活活动进行深入了解,才能发现幼儿内心真实需求,从而进行有效教育。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不仅包括幼儿生活活动,还有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等。教师对这些活动的观察,仍然需要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刘一春 李林烛 单位: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生物工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索
- 下一篇:公共美术教育精准靶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