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
时间:2022-07-13 08:36:45
导语:西藏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引言
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状态。[1]职业倦怠多出现于服务类人群,表现为人在工作中所出现的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低的个人成就感等。幼儿教师作为典型的服务类职业,工作较为繁重,情感投入大,且时时面对家长对幼儿发展的较高期望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最为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此一情况在西藏地区又更显突出,西藏是以藏族为主的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海拔高、空气含氧量少,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较为艰苦。部分教师除了需要承受其他教师所共有的工作压力之外,还要面对语言沟通不畅、夫妻两地分居、人际文化差异、组织管理行政化等复杂性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主体生活幸福感与工作质量。因此,结合西藏的教育实际,探究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深层次原因,消除职业倦怠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促进教师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维护边疆政治稳定有积极现实意义。
2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
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西藏的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那曲、阿里7个地(市)35所幼儿园的教师为研究对象,匿名发放问卷476份,回收463份,回收率为97.27%,有效问卷429份,有效率为92.66%。
2.2研究方法
研究工具选用Maslach等人编制的职业倦怠量表(MBI-GS),并结合西藏实际作了适当改编,增加了民族、职称水平、工作地和工资待遇4个基本信息以及1个离职意向维度。因此,正式调查问卷的构成为基本信息(9题)、情绪衰竭(5题)、去个性化(4题)、个人成就感(6题)、离职意向(3题)共5个部分。问卷采用“从不”到“每天”的7层级计分法进行统计。其中,“从不”的得分计为“0”,“每天”的得分计为“6”。由于个人成就感维度全部为反向计分题,数据登记时进行了重新计分。维度得分主要采用项目分的平均值,分数越高,职业倦怠情况越为严重。为便于藏族幼儿教师的理解,问卷题目全部进行了藏汉双语匹配。2.3数据统计方法采用SPSS20.0对研究数据进行录入和处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西藏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情况
根据国际通行的教师职业倦怠诊断标准,当均值M≤2时,教师没有职业倦怠;当2<M<4时,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情况;而M≥4时,教师出现严重的职业倦怠。结果如表1所示,西藏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均值为2.5851,趋于接近中数3,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虽不十分严重,但己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研究数据表明,西藏幼儿教师的去个性化与个人成就感的得分较高,显示教师经过长期的工作投入后,多数教师难以有效获得较高的个人成就感,对工作失去了热情,甚至怀疑工作的价值,进而不再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完善工作内容。但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离职意向的均值为2.0575,相比较而言得分稍低,表明教师尽管逐步丧失了工作兴趣,却依然愿意留在幼儿教师岗位。可能原因是西藏近几年在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有效改善了教师的生活质量,使大部分教师把幼儿教育看成是一份赖以谋生的职业。此外,与国内其他学者研究结果所不同的是,西藏幼儿教师的情绪衰竭得分为2.1375,问题不是特别严重,教师的工作压力尚处于可控范围。
3.2影响西藏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
通过研究数据的相关分析表明,西藏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婚姻状况、性别、民族、职称等因素没有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但受教龄、工作地、工资、学历等因素的影响。
3.2.1教龄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教龄是指教师从事幼儿教育职业的工作年龄。根据研究的需要,将教师的教龄分为5年以下、6~10年、11~15年、16~20年及21年以上共计5个等级。如图1所示,5年教龄以下的新教师基本没有出现职业倦怠问题,能够以较大的热情担负幼儿教育工作。但在第二阶段,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迅速上升至峰值状态,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之后呈逐步下降趋势,但在工作20年以后,教师职业倦怠又稍有回升。
3.2.2工作地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如图2所示,不同工作地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情况也不尽相同。阿里、那曲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比日喀则、林芝和山南的更为严重,分析原因是阿里、那曲的海拔较高,工作环境更为恶劣,生活条件也没有其他地区便利,教师的工作投入与产出回报难以形成正比,且地理位置更为偏远,教学成果不能有效获得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造成的结果就是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偏低,工作积极性有所下降。与研究预期不同的是,结果显示拉萨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也维持在较高水平,去个性化与情绪衰竭问题较为明显。可能原因是拉萨作为省会城市,竞争环境更为激烈,幼儿教师要承担教学检查、行政监督、技能比赛等繁重的任务,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适,且教师经常性面临高成就动机与低工作效率的心理冲突,容易出现疲倦状态。
3.2.3工资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对西藏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与职业倦怠及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教师的待遇与职业倦怠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35,即教师工资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低。具体维度上,教师待遇与去个性化并无显著相关,但与情绪衰竭及离职意向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17和-0.212。同时,教师待遇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58。总体而言,幼儿教师的待遇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及抗压水平,工资越高,教师对职业的认可度也越高,因而能更加自觉消减消极的工作情绪,获取较高的成就动机,教学工作表现也更符合社会期望。
3.2.4学历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西藏幼儿教师的学历信息主要分为研究生、本科、大专、高中(中专)及高中以下5个层次,受研究取样的限制,研究生层次的样本量仅为5人。如表2所示,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幼儿教师无倦怠人数为60人,占相应学历人数的48.39%,有职业倦怠问题的教师为64人,占比51.61%。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无倦怠人数为58人,占相应学历人数的44.96%,有职业倦怠问题的教师为71人,占比55.04%。大专学历的幼儿教师无倦怠人数为35人,占比19.89%,而有职业倦怠问题的教师达到了141人,占比80.11%。西藏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在学历上呈现倒U形发展,大专学历的幼儿教师最为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问题,可能原因是幼儿教师需要承受学历提升与高职业期望能多方面压力,但缺乏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与技巧。
4结论与对策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必不能及时对幼儿进行积极关注,长期以往将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能有效缓解西藏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需综合考虑教龄、工作地、工资和学历等影响因素,从社会、幼儿园和教师个人等方面同时努力,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效能。
4.1完善幼儿教师奖惩机制
合理的幼儿教师奖惩机制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触发教师的竞争欲,进而提升幼儿园的核心竞争力。西藏通过大幅提升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相对稳定了幼教师资队伍,但尚需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教师奖励惩罚机制,如继续推进和推广拉萨地区“优秀幼儿教师”、教学能手等评选活动,以合理的精神与物质奖励保持教师的工作活力。此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西藏需重点关注阿里、那曲等偏远地区的幼儿教师利益,包括给予长期奉献于此的幼儿教师额外荣誉等。同时,西藏政府应采取扩大幼儿教育投入、减少幼儿园班级容量等措施,降低教师的工作负担。
4.2关注偏远地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近年来,寻求专业培训机会、获得学历提升成为西藏幼儿教师实现专业价值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幼儿园往往以师资短缺、资金有限等缘由阻碍教师的继续发展,促使教师产生对待幼儿园的消极情绪。西藏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近几年不断推行“送培下乡”活动,帮助幼儿教师获得实惠。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尤其大部分的“送培下乡”集中于西藏各地区的主要城市,且培训内容难以贴合偏远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实际。西藏需加强对偏远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前期调研,强化对培训教师的技能培训,同时要做好幼儿园管理者的思想工作,切实保证教师培训效能,帮助教师获得个人成就感。
4.3强化幼儿园的组织管理
有效的管理能降低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帮助教师形成对幼儿园及幼教工作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西藏的各类幼儿园管理者要及时更新组织观念,破除组织管理地域化对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障碍。第一,管理者要鼓励幼儿教师成为制度的制定者,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采纳她们的意见。第二,让幼儿教师成为规章制度的实施者,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管理者要学会换位思考,基于对问题背后教师的实际情况予以充分理解,查找原因,反复探讨研究,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第三,在管理中要充分运用心理暗示的功能,加强对优秀教学设计、教师感人事迹等内容的宣传与推广,辅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激发教师间模仿学习的动力。同时,管理者要关注幼儿教师主要为女性群体的特征,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如关注教师健康、积极协调产假等,帮助教师获得职业满足感。
4.4幼儿教师积极进行自我调适
幼儿教师要正确认识职业倦怠,一旦感觉自身出现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等症兆时,应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寻找压力来源,并主动寻找问题解决办法,提高压力应对能力。幼儿教师可以培养部分兴趣爱好,或者通过适当的户外活动释放工作中遇到的紧张、焦虑情绪,有效缓解职业压力。幼儿教师还可以采取认知重建策略,建立职业自信,如经常进行自我激励,学会制定现实可行的、具有灵活性的课堂目标并为取得的部分成功表扬自己。[2]此外,幼儿教师应保持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倦怠最好的解毒剂是教师对幼教职业的热爱和信念。幼儿教师要善于从工作中进行总结反思,形成正确的教师观念、教育观念,培养个人对幼儿的宽容精神。
作者:姜盛祥 单位:西藏大学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淑芸.农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及其干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8).
[2]王磊.质的研究:一种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的研究方法—访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N].中国教育报,2002-5-16.
-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
- 下一篇:浅谈高校美术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