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身份认同过程探讨
时间:2022-10-08 03:42:47
导语:幼儿教师身份认同过程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教师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对一名幼儿教师职业生涯进行分析,认为身份认同是一个持续变化且与社会认同相互作用的过程。当教师能够较好调适自我或当教师自我认同能够得到社会支持的时候,其职业生涯韧性增强。
关键词:幼儿教师;身份认同;职业韧性
一、引言
本文采用传统的叙事研究方法探究一名幼儿教师的身份认同过程。研究以某幼儿园周老师的教师生涯为对象,探讨周老师在职业生涯早期是如何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矛盾与冲突的?在成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过程中,周老师的自我身份与社会身份认同之间经历了复杂的相互作用,她努力在学校里“保持一点自我”,但最终却陷入矛盾之中。她的故事既包含了其对自我身份的反应,也包含了她与人生中重要他人(如家人、同事、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引起我们进一步思考:在职业生涯早期,当幼儿教师能够较好调适自我和社会身份认同时,其职业生涯韧性是否增强?
二、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
(一)研究方法叙事研究指:“根据人们经历的故事进行研究,并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的一种研究方式,它关注的是在一定的场景和时间中,发生着的事情,主人公是如何思考、应对、理解这些事情的。”[1]因为,身份认同是动态的过程,是对社会环境的反映和调适,而叙事研究将个体的经验及模糊的本性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丰富的、连续的自我,既表达了长期沉默的个体的声音,也因为身份认同的重构,改变其对先前故事的叙述。因此,叙事研究比较适合进行身份认同研究。
(二)两个基本概念:身份认同与职业韧性“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对所归属群体的认知以及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和对行为模式进行整合的心理历程。[2]身份认同一方面寻求自我与他人的区别,强调个体差异的(即个体自我);另一方面是明确我与他人的联系,强调具有相同特征的集体的自我(即社会自我)。用利科(P.Ricoeur)的话说,前者是指“作为个性的身份认同”,后者则是“作为共性的身份认同”。不论是“作为个性的身份认同”还是“作为共性的身份认同”都是一个持续变化和转化的过程。它是个体在社会情境中选择和内化部分经验而持续建构的。这个建构过程不可能是单一的自我认同或纯粹的社会认同,而是个人与社会共识调适和能动的动态过程。这个动态的调适过程,大部分教师都经历过。特别是在教师职业生涯早期,既要坚持自我,保持独立性,又要适应教师的新身份,如教学话语、行为举止,甚至生活习惯。因此,这个调适过程是十分困难的,但也是理解教师“职业韧性”的一个重要部分。“职业韧性”这个概念最初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London的职业动机理论。他认为职业韧性是一种个人特质,指个人在不够乐观的环境下对职业变更的抵抗,是对变动的、甚至恶劣的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3][4]在教师职业生涯中,特别是职业生涯早期,矛盾和冲突有时候会产生消极影响,导致他们脱离专业身份,如离职、产生职业倦怠,但有时候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如学习新的知识或成为改变行为的动力。
三、一名幼儿教师的身份认同过程
周老师是一所公办幼儿园的教师,幼儿园位于二线城市。她带的班级有22名小朋友。作为一名女性,周老师说,她从未想过当老师,更没想过会当幼儿园老师。2006年,她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在家里人的帮助下,她在当地一所特殊学校找到一份助教工作。在那里,她工作得到周围人较高的评价,她有了更多的自信。但特殊学校没有编制,工作不稳定,周老师还是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们说我脾气好,性格开朗,有耐心。很多人都说我更适合当幼儿园老师。”“当一名幼儿教师”这个身份重构的想法让她选择了复读考大学。2008年,周老师考上了一所师范学院攻读学前教育专业。大学四年的学习是一个美好的经历,周老师更加了解自己,特别是她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方面也可以做得很好。小时候,她认为自己是班里“最笨”的人,因为每次考试,她的成绩都很不理想,她时常因考试成绩差受到父母的责备。然而,当在大学里取得较高的分数并获得奖学金时,她认识到,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就能够很好的完成学业。在学校里,周老师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各方面的表现也很优秀,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这极大的增强了其自信心。2012年大学毕业后,周老师顺利进入某市一所公立幼儿园成为一名教师。2012年9月在第一次访谈时,周老师讲述了她对幼儿教育的看法。她认为给予儿童幸福与快乐才是教育的根本价值,特别是在特殊学校当助教的时候,她强烈的感受到,快乐给人带来的愉悦(特殊学校的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期望较低,大多数家长期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开心就好。)。她不喜欢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更喜欢回归大自然。因此,她尽可能的带她班级的孩子到户外,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来制定教学计划。她的教育理念是尽可能让儿童回归自然本性,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只学习书本上的东西。对于周老师的这种看法,幼儿园的其他教师虽然没有明确的反对,但也没有很好的回应。对此,周老师感到十分孤单,她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第一学期,周老师坚持认为:做自己想做的,而不是别人希望她做的。2014年第二次访谈周老师时,发现她所在班级的表现得到园长和学生家长的肯定,园长也正考虑让其担任幼儿园中层管理职务。对此,周老师感到十分满意,但她不确定是否接受这个安排。因为,她在之前访谈中所提及的对幼儿教育的坚持越来越无法继续了。当前的学生家长更加看重学生的各方面才艺,她要不停的与持不同意见的教师和家长进行争论。为此,她放弃了很多之前想要坚持的教育理念,她需要不断满足家长提出的建议和要求。(其他班同学多才多艺,自己家小孩只知道玩。)她在第一次访谈中提到的孤独感依然存在。在这次访谈中,周老师已经开始考虑寻找一份新的非教师工作。2015年3月,我们再次见到周老师时,周老师已经是幼儿园的中层管理者了。她说:“一是园长希望她能留下;二是她依旧喜欢和小朋友们在一起。”
四、结论
(一)身份认同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周老师的故事讲述了她是如何成为一名幼儿教师的,也说明了其身份认同的过程。在周老师的整个童年时期,周老师的身份认同处于“失语”状态。学习成绩差、父母的责备让她缺乏自信,高考的失利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看法。然而,当她在特殊学校当助教时,她作为教师的身份被周围的人确立,引导她读大学,去争取幼儿教师职位。现在,她不仅是一个具有任职资格的教师,同时,对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也有自己清晰的看法,其身份认同变得更加清晰了。但当她的教育理想没有得到周围的人的认可时,其身份认同又极容易产生变化。周老师的教师身份认同包含了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教师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等教育观念,其自我身份认同又告诉她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值得做的。但是,社会的交互作用对周老师的身份认同有着重要影响,并不是周老师的所有教育理念都能得到支持。在周老师的讲述中,她的教师工作反对她发展特殊的身份认同,因此,她感到被孤立,而这种感觉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也就是当她任教两年以后,她考虑离开。事实上,在两年的教学中,她已经放弃了许多关于教育的想法,这表明在一种冲突的环境下,想要继续保持自我身份认同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二)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我们发现,这种冲突产生于周老师的自我身份认同与社会身份认同的不一致。周老师的信念、价值观、教育期望与现实的幼儿教师职业要求产生了冲突。这个不一致在职业生涯初期会导致某些人感到压力和沮丧,会危害到一个人的职业韧性,同时也会带来某些人职业韧性的增长。在职业生涯初期,由于周老师的认知能力有限,缺少成为教师的潜能,周老师一直按其他人的方式生活。之后,随着新的社会经验及她对自己在社会中角色、位置、职业的不同理解,她选择了教师身份。因此,我们认为职业韧性比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获得以及实现身份认同和归属,对教师更有积极效果。如果周老师不能协调认知的矛盾,将致使她脱离这个领域,她同事的观点及她的职业能力使其妥协。很明显,周老师认为作为一名幼儿老师,她带给了学生快乐,这有可能有助于建构其个体认同,而不是赞成她同事相反的观点来判断她的教学效果。当她处于不同社会关系的中心时,专业身份的形成包括协调经历中的不一致。然而,面对强烈的“文化适应”,周老师根据其对社会的认知及身份的形成在工作中选择她可以接受的身份。因此,为确保周老师不一致的经历引导其成长及保持其专业身份,我们认为也许有必要有意识的支持周老师在同事的互动间做出的选择。园长对其工作的肯定以及升职的过程对其继续从事幼儿教师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三)当教师能够较好调适自我和社会身份认同时,其职业生涯韧性增强身份认同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常常发生在与他人相互作用的结果及发展自我身份认同的一部分。对教师来说,在他们职业初期,与同事(教师和园长)、儿童、儿童家长的互动是自我建构的决定性因素。成功的衔接在新的自我身份建构过程中似乎有助于其专业身份的形成。周老师与其他人偶尔会有不一致的互动经历,这使她对自己从事幼儿教师的决定产生疑问,她渴望“有一点点自我”使她能够面对工作中的变化。同时,持续的身份认同能够增强她的职业韧性,增强她处理消极经历的能力,例如在幼儿园被孤立,虽然这个经历被描述为“痛苦”。
作者:喻涛 周灿彬 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泸州老窖天府中学
参考文献:
[1]鞠玉翠,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10.
[2]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01):21-27.
- 上一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探讨
- 下一篇:幼儿教师音乐素质职前培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