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小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研究

时间:2022-10-15 10:05:51

导语:寄宿制小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寄宿制小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研究

摘要:在我国农村有很多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的小学校园生活以寄宿制为主,由于农村人口分散,交通不便,所以寄宿制学校可以很大程度的缓解学生上学困难的问题。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是父母又无法在身边进行实时督导,因此寄宿制学校必须加大对小学生日常行为养成的研究力度,在细节中落实对小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

关键词: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虽然寄宿学校能够极大的锻炼小学生的自立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可以为小学生今后融入社会生活奠定扎实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自主控制能力与是非判断能力相对较差,如果缺乏正确指引,很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甚至沾染一些恶习,这就需要班主任教师与宿舍管理的教师必须加强对寄宿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全面了解小学生的成长过程,将学习管理与生活管理有效结合,树立小学生正确的人生导向,以积极健康的日常行为习惯,严格约束自身行为,实现德育与智育的双提升。

1.寄宿制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分析

(1)引导小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小学生的运动量旺盛,在日常活动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这些能量都需要从小学生的日常膳食补充。寄宿制小学生一日三餐都脱离在父母的视线之外,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督,很容易养成挑食、浪费粮食的不良习惯,因此学校与教师一定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学生饮食习惯的培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让小学生懂得膳食结构平衡,懂得勤俭节约,帮助小学生树立健康意识,以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通过对一些寄宿学校的调查走访,很容易可以发现寄宿制小学生对自己的饮食颇不上心,绝大多数小学生没有营养均衡的意识,个别学生还存在挑食现象,这将为他们的健康埋下隐患。针对这一现象,学校与教师一定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为学生开展一些有关健康饮食的培训讲座,为学生普及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意义,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健康意识。班主任教师也可以制定一系列班级制度,引导学生互相监督,坚决制止浪费粮食的不良行为。(2)引导学生讲究卫生,树立卫生意识寄宿制小学的居住环境大多为多人混居,因此宿舍管理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讲究卫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与此同时,健康的卫生习惯也可以为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小学生带来更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教师与宿舍管理教师必须有效合作,在教学活动与日常活动中渗透对小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引导小学生自觉维护校园环境。清洁卫生习惯:仔细刷牙洗脸、勤洗手换衣、不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注意个人卫生。卫生打扫习惯:先洒水后扫地,经常通风换气,维持校园环境、早晚打扫教室、不乱涂乱画。经过一段时间的习惯养成训练,小学生必将可以建立起主动讲究卫生的意识,同时在学习与生活中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维护校园环境。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以一个干净整洁的形象活跃于班集体中,同时也对保护小学生的身体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舒畅、安逸的学习与生活空间。(3)规范小学生作息习惯小学生在寄宿生活中由于缺少了父母的有效监管,因此很容易暴露出各种问题,这也就需要班主任教师与宿舍管理教师的严格管理,约束小学生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帮助小学生形成规范的生活规律。例如,在寄宿制学校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在宿舍熄灯后很多小学生都会接头交耳窃窃私语不按时睡觉,在影响自己第二天精力的同时也会打扰他人休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一定要强化班风班纪来约束学生行为,让小学生在制度的约束下建立更为科学的作息习惯,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定期开展班会,以班会的形式讨论这一问题,让同学们发表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用学生的角度提出合理意见,用学生的建议作用于学生必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在班会讨论中,每位学生都可以为校园与寝室的文化建设献计献策,让学生在讨论中对作息习惯形成全新认知。(4)渗透德育教育,提高个人素养寄宿制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与社会阅历相对较少,又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强烈的探索欲望,热衷于模仿,并在模仿中获得认知。因此教师的素养与学校环境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极为强烈的影响作用,在实际教学与管理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提高小学生的个人修养为最终任务,让小学生在校园活动中树立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刻苦学习、讲文明懂礼貌的道德与品质,强化落实对他们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小学生定期开展活动文明活动周,并为小学生树立身边的道德榜样,用榜样的力量约束小学生行为,确保他们在活动中可以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真正成为新时代的四有青年。小学生也可以自主查阅多种信息,以板报的形式将德育知识一一陈列,丰富大家的德育视野。在参与文明活动周的过程中,小学生一定会利用多种途径广泛收集德育信息,这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德育渗透,对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极为有利。

2.对寄宿制小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的补充思考

(1)班主任与宿管要加强合作,从细节抓起细节决定成败。学校教育更应如此,因此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衣食住行等细节入手,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严格管理。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与学校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研究。在农村大多数寄宿制学校中,都会安排晚自习对寄宿学生的时间进行合理划分,这也就需要班主任教师结合小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与学习特点,创新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出晚自习的最大价值,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也能够更为合理的安排小学生的课余时间,可以有效避免他们受到一些不良风气的侵袭。还要严格要求小学生不可在这段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让班级与寝室始终萦绕在积极健康的氛围中,让小学生在自觉的实践中促进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对寄宿学生家长的调查走访,可以知道寄宿对提高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学校的规范要求下,大多建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即使在双休日与节假日回家时,小学生大多可以主动完成作业并按时睡觉,改掉了拖沓懒散的坏习惯,而且时间安排得更为合理,衣食住行各方面都不再需要家长的催促,真正步入了有规律的学习生活中。(2)注重过程,逐层深化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对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学校与班主任教师一定要反复抓、重点抓,在学校生活中不断渗透班规班纪,让小学生由最开始的被动遵守到最后主动自觉。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幼,他们的自我控制意识与自觉性相对较差,就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时,积极探索发现、注重培养过程,并在培养中逐层深化,潜移默化的引导小学生,教会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建立多元化的监督评价机制,让小学生可以在一种和谐的监督环境中,做日常行为习惯的反复化、细节化。除此之外,为了实现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也要积极开设一些健康讲座,为小学生设立心理健康档案,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帮助小学生形成自尊自爱、积极向上、开朗乐观、团结友爱的高尚品德。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小学生在人际交流中给人留下良好印象,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会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3)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小学教师肩负着引路人的重要责任,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养成,由于农村地处偏僻、经济相对落后,很难吸引和挽留住优秀的教师人才,这也对当地的教育带来一定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受教育水平,帮助小学生在学校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与当地教育部门一定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树立起为人师表的健康形象,从而引导小学生一步步完善缺点,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学校也要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专业的优秀心理教师为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课,及时疏导小学生的不良情绪,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综上所述,寄宿制学校是农村少数民族当地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寄宿制学校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幼,在学习生活中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督,如果教师不加以有效监管就很容易误入歧途,这也就要求班主任教师与宿舍管理教师必须多方合作,从小学生衣食住行等细节入手,严格规范小学生行为,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为今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邓红.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生活: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兰州大学,2011.

[2]童书玮.新时代云南普洱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8.

[3]陈栋.大结构与微权力:俐侎学生教育生活与教育成就的田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4]肖玲.城中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深圳大学,2018.

[5]赵平.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小学生学校适应性问题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

作者:米秀芳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新添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