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6-12 11:05:15

导语:中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实践与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实践与探索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并且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在这一形势下,养成教育已经成为当前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本论文以养成教育作为研究切入点,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路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中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实践;探索

在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对新课程改革,传统的“传道、受业、解惑”式的化学课堂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课堂教学需求,必须要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等,进而达到塑造完美人格、陶冶情操、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即全面实施行为养成教育。

一、行为养成教育内涵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行为养成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仅是教育的起点,也是一切教育的最终成果,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发展。所谓的养成教育则是指教育工作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训练活动,进而促使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其言行逐渐变得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可以说,养成教育是将一个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1]。尤其是对于当前的中学生来说,受到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行为偏差。集中体现在:1.道德素质较差,不尊重教师和他人、贪图不文明、随意践踏草坪、随意破坏公共设施、作业抄袭、缺乏诚信、考试作弊等;2.厌学心理较为严重,常常出现逃课等现象;3.自我为中心,难以融入集体生活中。并且在集体生活中,常常出现较强的嫉妒心、与他人难以交往等;4.缺乏责任心、没有集体荣誉感;独立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刻苦的精神等。这些行为偏差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对于中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正值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面对这一现象,加强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

二、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行为养成教育实践路径分析

1.在化学课堂上实施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在《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唯物主义,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可以说,在行为养成教育的要求下,中学化学教学不仅仅要完成知识教学,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利用系统的、整体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待、分析、处理和研究问题等。尤其是针对化学这一学科来说,其内部知识之间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例如,在讲授元素周期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门捷列夫的哲学思想插入到教学中;在讲授分子、原子和离子知识中,教师就可以将物质的可分、某一层次的不可分等哲学思想插入到教学中;在讲授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知识时,可将对立统一的哲学规律插入到教学中。2.在化学课堂上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在新课程标准中,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全面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已经成为当前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尤其是在中学化学课本中,就蕴含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在古代化学史上,造纸术、火药等重要的化学工艺就比欧洲等国家早许多年,且我国冶炼、瓷器等化学工艺,也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在近现代的化学史上,我国涌现了一批化学家,为了祖国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成就。例如,素有“中国化工之父”之称的侯德榜先生,热爱祖国,在美国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依然放弃了国外的优渥条件,回到祖国建设祖国。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侯德榜先生面临日本的威逼,依然拒绝,并率领众人入川,建立了川厂。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在加强化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3.借助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合作能力。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化学实验教学还是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标要求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要改变以往的实验教学方式,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进行演变,使其成为探索性实验。如此一来,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并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学习中。同时,在实验教学中,为了取得实验成功,学生必须要严格按照实验的规范,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并进行准确的记录等。如此一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帮助学生养成了科学实验的基本品格、探究的精神等。另一方面,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鉴于化学实验的特殊性,教师可采用小组的方式进行,并在这一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等,组织学生对其进行分工、合作、讨论等。如此,不仅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也促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认识到了集体的重要性,并掌握了与他人进行沟通、合作的能力等。4.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意志品质。鉴于当前中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的现状,教师在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可充分结合化学教学的内容,将二者有机融合到一起。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可结合化学家的经历进行,对其艰辛的经历、百折不挠、发明创造的精神进行颂扬,进而促使学生逐渐养成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在化学历史上,几乎每一个化学家都具备这种顽强、刻苦的钻研精神。教师可将其作为行为养成教育的素材,全面加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教育。5.在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保护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和社会责任意识在当前,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给周围的环境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致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地球上出现温室效应、酸雨、冰川融化等,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不仅仅制约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而在研究中发现,几乎所有的环境污染均是由化学原因所造成的,例如:美国的化学烟雾实践、日本哮喘病水俁病等。鉴于这一现状,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将环保教育全面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具体来说,在进行环保教育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化学知识对环境污染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实验的方式,探究如何进行解决;还可以动员学生结合身边的环境进行调查等,使得学生在调查中,亲身体验中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还要在化学实验课堂上,指导学生缓慢开启水龙头、将酸性溶液导入指定的桶内等,在细节中不断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课标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据此,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对化学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并整理和优化教学资源,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实践和合作能力、意志品质、环境保护教育,进而在教学中逐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张文婷.德育教育下化学学习习惯的养成[J].新课程(中学),2015(4):172.

作者:陶永聪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