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策略分析
时间:2022-04-28 03:16:11
导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策略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文章首先说明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然后从学校要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家庭要重视小学生的行为引导示范、社会为小学生树立良好行为习惯榜样三个方面论述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行为规范教育;校园文化
美国心理学之父WilliamJames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1]。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人的个体成长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习惯的养成体现着一个人的气质,影响一个人在工作与生活中的态度,甚至决定着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当今时代,网络信息丰富多样,其中很多不良信息对小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在学校方面,很多学校只重视小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整体素质的养成,许多教师片面地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家庭方面,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一味满足,最后致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行为习惯观念,养成不良的习惯。由于社会、学校及家长在养成教育方面没有真正的重视,没有做到实践与教育相统一,导致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依然停留在书面上,没有深入小学生的日常生活。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生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形成良好校风和学风的重要因素。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是学生进行其他活动的前提基础,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各方面都有着关键影响。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其全面健康的发展。从小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起因和过程及相关的心理学研究知识可知,人的习惯形成大多会经历从无知的模仿阶段到有意识的依赖阶段再到能自己思考的遵从阶段和服从阶段及习惯阶段[2]。小学生的认知程度及理解能力有限,但其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在父母和教师的教育下,小学生很容易在外部的规定要求和特定的环境中,养成自身的行为习惯。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研究探索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相应对策,是十分必要的。就当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情况,笔者选择了贺州市平桂区实验小学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的100名学生和60名教师及家长作为调查对象。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样本中的小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优良、较差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有着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占43%左右,有着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占50%。由此可见,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一)学校要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1.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更是校园发展的灵魂。学生的三观在潜移默化中会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同时校园文化也影响着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学校要积极建设健康向上且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其次,学校必须重视校园“软”环境建设,并以学生为本,在潜移默化中感化学生,将学生的行为习惯与校园文化紧密相连,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开展卫生活动等,从细微处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于乱扔垃圾的学生进行教育批评,对热爱卫生的学生进行表扬,使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了解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纠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2.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工作中教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靠任课教师及班主任之间及时沟通,制定统一的要求、相互配合、协力共进,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的要求要统一,不能不同的教师要求不同,导致学生无所适从,也不能不同教师要求的程度不同,出现教育的不一致,这样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不利。首先,教师可以自己独特的方法来吸引学生兴趣,并为学生制定能够增强其积极性,促进其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计划。其次,教师与教师之间要相互配合,要及时沟通,一起讨论研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这样,使教育具有连贯性,不会出现教育断裂的现象,让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持续向前发展。(二)家庭要重视小学生的行为引导示范。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对学生来说是耳濡目染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首先,家庭不同成员的教育思想及态度要统一。当前中国的家庭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特别是老一辈的长辈对子女十分溺爱,在这种教育思想下,家长可能会对孩子行为过于放纵,不能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最后导致许多孩子表现出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家庭成员的教育思想及态度要一致,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要讲究家庭教育的方法。家长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习惯时要及时处理,教给学生正确合适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错误,并及时改正。最后,家长要树立正面的榜样去引导学生,家庭教育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学生会从家长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中受到很大影响。另外,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紧密联系,发挥教育的合力,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三)社会为小学生树立良好行为习惯榜样。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良行为,另外加上小学生自身涉世不深、自控力差、辨别信息能力有限等情况,学生对来自外界的信息及网络中的负面消息及不良文化没有较好的辨别能力,小学生会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会进行模仿,这些都不利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因此,不仅需要学校构建积极健康向上的内部环境,更需要全社会营造和谐净化的外部环境。所以小学生面对这些失调的外部环境,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诱惑和影响,导致其许多不良行为习惯的积累,并且这些学生有可能将这种不良行为带到学校并影响其他学生。从社会层面而言,首先,我们要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构建学习型社会,通过网络监管及法制手段建设更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和良好的网络环境。其次,社区可以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在社区开展许多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最后,社区还可以开展学生行为习惯的讲座,在知识、道德、行为等方面对学生和家长做一些讲解及指导,一方面,让家长进行了解,使其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让学生进行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结语
我们教育者,只要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规律、脚踏实地,一心为学生着想,方能不断地达成教育目标,进而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肖娅兰.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J].新课程(小学版),2011(5):.254.[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杨梅 单位:平桂区平桂实验小学
- 上一篇:计算机教育学生身份认同问题分析
- 下一篇:农村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养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