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探究

时间:2022-09-06 03:52:35

导语: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探究

一、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养成的重要意义

(一)父母是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即子女所接受的来自家中长辈的有意识的教育。这是一个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是父母的言语、行为举止、思想观念等各种因素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产生影响的过程。家长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在孩子的个人成长过程中,家长无疑对其影响最大。这就使未成年人受到家长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巨大影响。因此,家庭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是家长,家长的行为举止就是孩子们的风向标,只有家长充分发挥其良好的引领作用,才能有效地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才能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接班人。(二)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自古以来,我国重视家庭品德养成的著作触手可及,如《论语》、《颜氏家训》以及司马光的《家范》等,这些都表明古人对于家庭教育十分重视。曾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生怎样的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的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的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3]的上述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在当代美国,人们也认识到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我们相信变革》一书的序言中,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说:美国家庭应该注重家庭教育,使自己的子女有能力与中国的孩子竞争将来就业的机会。[4]因此,如何提高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养成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水平,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三)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品德发展影响深远而持久。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中具有关键作用。”[5]一般而言,个人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是小学阶段,在此阶段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因为未成年人的心灵比较纯洁,心智尚未成熟,若在此阶段对其进行良好的家庭思想品德教育,就会取得较为可观的效果。同时,良好的家庭思想品德教育是未成年人素质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未成年人自尊心和独立性养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其思想品德教育的养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总之,良好的家庭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培养未成年人坚强、刚毅的性格;而过于放纵或不当的家庭思想品德教育会使孩子们变得敏感和封闭。因此,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以适应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需要,已是大势所趋。

二、家庭教育视角下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未成年人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然而从家庭教育的视角来分析,当前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养成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一)家长重智轻德现象的存在。现阶段父母评判孩子的主要标准仍是学业成绩,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会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来提高学习成绩。只有子女的优秀成绩才能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正是这种心理使得他们产生一些惩罚性的教育方式。央视曾经报道现在已经很少有未成年人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他们面对的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以及繁重的家庭作业。因此孩子“考多少分”便成了众多家庭氛围好坏的晴雨表。正如笔者曾听到一名小学生所说:我考第一名,父母都很高兴,满足我的所有要求;但是当我考的不好的时候,看到的却是父母失望的眼神。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会造成未成年人过于孤僻、封闭的性格,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的伤害,甚至会产生很大的心理障碍,与父母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没有同情心与包容度,甚至产生一些过激行为。然而,在当今高度发展的社会文明中,精神世界的空虚、道德规则意识的缺失是许多问题产生的关键。家长在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不能忽视其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树立。(二)家长教育理念充满矛盾。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文化变革的关键时期,众多未成年人家长经历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冲击。家长们的教育理念也充满了矛盾与冲突,不知所从的情况下出现了重养轻教的现象。很多家长过于宠溺孩子,唯恐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盲目地满足他们提出的一切物质方面的要求。优养固然重要,但是在此过程中忽略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从而导致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空虚、道德素养的缺乏。(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当前,不少家长在教育方式上面临艰难抉择。他们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来自外国教育理念的冲击。总的来看,中国家长常见的不当教育方式可分为保守型和放任型。保守型的家长会对子女的活动时间、范围以及交往对象都进行过多的干涉,使子女按照家长意志行事而缺乏主动权。放任型的家长则往往表现为不负责任,他们缺乏家庭教育的意识,甚至将其造成的严重后果推卸给学校和老师。笔者认为,父母爱护孩子是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基础,但爱而不教,管而不严,自然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根据未成年人性格与内在心理需求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才能把握未成年人的心理感受,达到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过严和过宽的教育方式都容易造成孩子的叛逆心理,不利于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就曾指出:“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矣。”[7]言外之意,过于溺爱和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可取的,要宽严结合,适中有度。如果家长们教育方法不当,就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有时甚至会造成家长和孩子的共同紧张、孩子的心理疲惫以及行为上的叛逆,最终使未成年人在发展过程中无法解决道德和心理问题。

三、家庭教育视角下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养成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针对上述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家庭教育中影响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养成的因素,这样才能针对性地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一)家长素质影响未成年人品德养成。家庭教育具有“潜移默化、不断渗透”等特点。家长的素质对于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家长的素质是他们性格、品格和修养的综合体现。教育的本质即经验的转移。具有较高素养的家长通常具有较高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这使得这类家长往往有更为先进的教育观念,也善于运用较为科学的教育方法,探索未成年人的性格差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对自己子女的品德发展进行更好的教化。反之,当家长的素质较低时,他们很难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也很难以正确合适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为孩子的品德养成带来问题。家长的素质影响到家庭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具有较高素质的家长会选择比较积极、民主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与孩子进行平等、真诚地沟通。他们尊重孩子自身的想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帮助培养自信心。他们重视对于未成年人进行社会法律、法规以及伦理的教育,以为其提供更高质量的思想品德教育,防止其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素质较低的家长则常常表现为对孩子的宠溺或者是过度看中学习而忽略其道德的发展。因此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未成年人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做好充分准备。(二)问题家庭阻碍未成年人品德养成。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问题家庭、单亲家庭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问题家庭主要包括离异家庭、单亲家庭、暴力家庭等。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中的未成年人极易出现心理和思想问题,他们很少得到父母的关心与呵护,无法享受一个正常完整家庭的和谐自由的家庭氛围,这些都极容易引发一系列道德犯罪问题。就拿去年发生的“空姐遇难”事件来说,嫌疑人之所以做出这样伤天害理的事情,是因为他从小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环境中,没有接受到来自父母的良好的教育,导致他性格孤僻、封闭,遇到事情就主张用武力解决问题。心理学家说过:“完整的家庭对于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这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取长补短的一种完美配合。”[8]父母之间若一直小吵不断,家庭气氛紧张,孩子长期在提心吊胆、紧张不安中生活,则容易形成忧郁、孤僻的性格,产生心理不健康问题。可见,一个正常完整、相对和谐的家庭对于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性。实证研究也表明,未成年犯中,近一半人员来自单亲家庭或者残缺家庭。随着我国离婚率的升高,出现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这不可避免地给未成年人的正常成长带来一系列的教育问题。(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尚未形成合力。教育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密切配合。部分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了,教育的效果好坏都是学校的责任,与家长无关。还有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颇为敏感,经常到学校反映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却很少与老师一起讨论解决孩子现存问题的措施与方案。还有一些家长忙于工作、应酬,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受教育情况。这都导致了家庭与学校脱节,教师不了解家长,更不清楚家庭情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9]这深刻揭示了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的重要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够很好地统一起来。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重任,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加强与学校的沟通。

四、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养成的家庭教育对策

解决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问题,关键要从家庭教育入手。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思想品德教育观念。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思想品德教育观念,意味着每个家庭必须认识到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的重要性。家长的教育观念决定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是提高未成年人思想品德质量的关键。家长必须先懂得教育未成年人的基本原理,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养成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家长的素质,使家长更好、更有效地发挥榜样和引导作用。由于未成年人心理不成熟,对父母依赖性还较大,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应有意识地引导教育孩子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这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大有益处。家长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条式的教育观念,让民主自由的氛围走进家庭,把思想品德教育与各种娱乐活动相结合,使未成年人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不同时期的孩子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如“80后”主张自我意识的觉醒,“90后”主张平等自由。因此,家庭思想品德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才能得到孩子的认可。家长要树立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水平为首要任务的家庭教育观念,树立开放、自由的教育理念,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也就是说,父母是孩子的老师的同时,孩子也是家长的老师,双方应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二)运用科学方法开展家庭思想品德教育。家长需要遵循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培养和教育未成年人。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承和吸收人类优秀道德文化遗产,针对家庭情况和孩子自身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这就需要家长主动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升教育能力。科学的家庭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做到三点:第一,加强对孩子自我教育的指导,引导未成年人逐步从“他律”过渡到“自律”;第二,运用潜移默化的教育以及系统的强化教育,提升教育效果;第三,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的一致性,避免形式混乱等问题,以免破坏已经收获的良好效果。(三)创建良好的家庭思想品德教育氛围。相对和谐和睦、自由平等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助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家庭氛围对于未成年人的性格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感染作用。因此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父母要严于律己、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处处为孩子做出导向和示范作用,尽量避免问题家庭的产生,为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安静和谐的家庭氛围,使未成年人享受到正常完整家庭应有的欢乐,进而自信乐观、与人为善。此外,父母不应过度干涉孩子的正常交往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在民主的基础上给予未成年人正确的教导,这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思想健康发展。最后,家长要带领孩子多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一起读书看报、一起谈论电视节目的心得体会、一起登山远足、一起完成手工活动等。父母与子女沟通的机会增多,才能够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情况,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民主、健康向上的家庭环境。(四)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联系。在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问题上,家庭和学校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应树立科学育人、认真负责的教育观念,不断加强与未成年人的家庭联系,加强与未成年人家长的双向沟通与互动,增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应帮助家长明确树立以提高未成年人思想品德修养为核心的教育观念,以培养具有较高道德情操的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目标。在学校与家庭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教会家长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来开展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工作。家访是家庭与学校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此外,家长委员会、家长培训班、家长会等都有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家校互动,不仅使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家长接触与沟通,亦有助于家长和老师从各个角度和方面来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品德养成等情况。双方能从交流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制定措施解决问题。家校互动也有助于让家长明确自己的监护职责与教养义务,提升教育方式和能力,为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作者:潘梦启 单位:深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