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养成教育家校合作研究
时间:2022-09-06 03:49:18
导语:一年级学生养成教育家校合作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小学阶段,尤其低年级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家校合作是学校与家庭携手共同促进学生成长的一种教育行为,能营造互动、沟通、协调、一致的家校合作关系,起到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作用,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作为一所新建学校,我们把家校合作作为学生养成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家校合作;家校互动;养成教育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应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为主,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意义重大。因此,养成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德育“质”的指标。我校是新建学校,本学年一年级只有103名学生。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可塑性,许多好习惯都尚未养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在上面描绘丰富而美好的画卷。因此我校将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决定以习惯培养为目标,通过对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从而引导其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知道,家校合作是学校与家庭携手共同促进学生成长的一种教育行为,能营造互动、沟通、协调、一致的家校合作关系,起到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作用,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健康发展。在实践探索中,我校充分意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让学校和家长成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合伙人,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发挥了家长的积极作用。
一、家校协同,落实“养成教育”
(一)入学第一课,家校联系进行中。养成教育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学生主要是以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等养成教育为主。由于每个人都有复杂的思维、丰富的感情、繁多的生活及学习内容,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不能孤立进行,它们之间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一年级是学生生活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上小学之前,学生主要在家庭或幼儿园接受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游戏,而进入小学以后,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要坚持课堂学习,遵守学校纪律,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习环境和要求与之前大不相同。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环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小学和幼儿园的衔接,注重学习的趣味性。考虑到以上因素,我校在开学初就编制了新生入学亲子共读手册,明确告知家长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班级课表、入学准备等事项。入学准备方面包含学生篇(学习物品准备、生活用品准备、文明礼仪规范、课堂常规、课间常规、校园安全、校园卫生)和家长篇两大部分内容。附:新生家长课堂邀请函尊敬的家长:您好!您的孩子即将跨入小学的大门,我们真诚地感谢您对我校的信任与支持。也正因这份责任感,我们需要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系统的常规教育,以便能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是为孩子的良好品行、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希望您能和我们一起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二)仪式参与,互动中更融合。只有15名教职工和103名学生的升旗仪式怎么举行呢?内容、形式可以怎样呈现呢?学校从多角度出发,强化课程管理意识,把升旗仪式纳入课程管理,从讲话内容到参与形式都做了改革,进一步规范了升旗仪式,在传统的升旗仪式程序———出旗、升旗、国旗下讲话、学生宣誓的基础上,统一主题,创新形式。首先,学生发展中心根据学校本学期的工作计划结合重大节庆日,确定每周主题,制定升旗计划。其次,邀请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增加互动,融入活动。如开学第一天,学校举行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全体教师、家长参与,共同见证了孩子的启程。第二周的周一恰逢教师节,升旗仪式围绕“秋日满园情感恩教师节”主题展开,安排了学生讲话、现场采访互动、校长为教师献花等环节。更让人难忘的是,家长代表自发赠送锦旗,为教师们送上节日的祝福。下午,家长代表还参与了庆祝教师节班会课活动,增强了主人翁意识。第六周的主题是“环保”,一(2)班的家长志愿者们主动领取任务,出谋划策,精心构思、创编了一部精彩的情景剧。家长自编自导,彩排走场,全程参与,活动效果较好。第十三周的活动主题是“感恩”,一(3)班的家长录制了语音视频,为孩子们送上祝福和期望。有的孩子听到自己母亲的寄语,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当家长收到孩子们的现场视频后,也是感慨万分。教育无痕,有爱最佳,走心的教育一定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三)多种课程,联动中育新苗。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第二课堂,更是养成教育成果的展演舞台。为了将学生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将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课程来开发和实施。1.家长学校课程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将家长学校活动设计成一系列的课程,家校合作接地气、有活力、见成效。在学校的第一次家长会上,校长组织并参与了全过程,从学校的建立与现状、学校校徽的设计与解读、办学理念贯彻实施的途径三个方面与家长进行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交流;在第二次家长会上,学校将学生常规管理的具体要求一一向家长说明,语、数、英三科教师就本学科的学习要求与家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明确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在班级家长会上,教师与家长互动,共同总结了学生入学一个多月来的各项表现。此外,学校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参与孩子一天的学习和生活,见证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2.亲子共读课程我校从2018年10月起,正式启动“亲子共读”第一阶段的行动计划,首先分三个时间段进行班级读书漂流活动,学校提供共读书目,要求家长和孩子每天阅读半小时,并且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等形式进行互动,每天在班级群里打卡,分享阅读心得。三个班交流结束后,举行第一阶段的阅读展示活动。根据工作安排,搭建家校合作交流沟通的平台,我校于2018年11月23日举行了以“阅读,成就精彩童年”为主题的家长开放日暨亲子阅读展示活动。“亲子共读”第一阶段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考级活动。在活动现场,学生们接受三个小考官的考验!顺利答对就可获得“过关”的认可,集满三次“过关”,自己的“阅读护照”上就可以盖上一个大大的“阅读星”奖章,并获得精美的小礼品。阅读考级之后,学生们迎来具有挑战性的游戏竞猜活动。紧张而热烈的活动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新媒体融入,家校零距离
开学初,学校及班级纷纷建立了家校合作微信群、QQ群。通过这些媒介,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规章制度,使家长对学校更放心。(一)每日午餐秀。每天中午,校长室都会拍摄上传午饭情况。午饭合理的搭配、漂亮的花色,让家长隔着手机屏幕都能闻到饭菜的香味;就餐前井井有条的准备,就餐过程中为学生发放纸巾、盛饭盛汤的情景,让家长看到了教师和工作人员悉心的照看,感受到了学校工作的用心;学生们饭前饭后整齐的坐姿、食堂内安静的氛围以及吃得光光的盘子,让家长看到了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成长和进步,得到了家长的好评。(二)智慧移动小课堂。为了帮助家长有效地进行课后辅导,配合教师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开发了“智慧移动小课堂”课程。每天,任科教师根据当天的授课内容进行视频制作,共享在班级QQ群,家长只需下载就可以指导孩子观看。如此一来,课堂从学校迁移到了学生的家中,家校联系更加紧密。
三、深入家访,让我们的心相连
随着现代化通信工具如QQ、微信的普及,“家访”在许多教师的意识中逐渐淡化,家访这项工作也逐渐被忽视。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我校积极开展了“老师到家”家访活动,让教师们真实地深入学生的原生家庭,让教师与家长促膝长谈,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带着对学生的关爱,带着对家校合作的诚意,学校所有教师都利用下班时间完成此项工作,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回顾总结,在家访活动中我们有如下收获:第一,家访为家校携手培育学生提供了最直接的机会,让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家庭表现,也让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在校行为。频繁的家校联系能促使学生变得更好。第二,家访以学生为链,让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探知家长的想法,与家长、学生面对面交流,增进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亲其师,信其道”,家长和学生感受到学校、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内心深处会获得满满的正能量,会更加热爱学校,热爱教师,从而也会喜爱学习。第三,家访使家长敞开心扉,也让教师明白: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几十分之一,而在家长心目中却是百分之一百,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家长无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明天和希望。家访让教师们更加感受到“一个也不能放弃”的责任和意义。第四,家访可以引导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通过沟通,家校共同寻找孩子的成长策略,帮助其健康快乐地成长。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校教育不可以再局限于学校之内、课堂之内,必须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有人说:“教育从来都不仅仅是学校的专利,完美的教育需要家校社会的良好互动”。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如何更好地构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协作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来管理和教育学生,构建“德育合伙人”的家校育人模式,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方向。筻
作者:解维丽 单位:江苏南京市江宁上坊新城小学
- 上一篇:浅谈职业素养提升课程体系建设
- 下一篇: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