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养成教育实践细节分析
时间:2022-10-16 03:58:00
导语:学校养成教育实践细节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加强教师对于养成教育内涵的理解与认同
第一,引领教师提高对养成教育意义的认识。养成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它反映了学校的价值取向,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有明确的目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运动习惯和生活习惯。它不仅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方向标,而且也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全校干部、教师对养成教育有了准确的、深刻的理解,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才有能力实践这一思想。这样,这一教育思想才能落到实处,变成现实。第二,引领教师提高实施养成教育的能力。教师树立了养成教育思想,能使他们的工作有明确的着眼点——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运动习惯和生活习惯。有了着眼点并不能保证学生一定能养成习惯。只有教师具备了实施养成教育的能力的时候,学生的相应习惯才能逐渐形成。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教育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相应的教育知识和教育实践。但以往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仅仅有相应的教育知识和教育实践,并不能保证教育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知识和实践仅仅是形成能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呢?我们在“建构主义”中找到了答案。这一理论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论从哪一渠道获取知识,只有把它们建构起来,知识才能被牢固储存积累和提取。我们还认识到,开展教育研究活动的实质就是一个自我建构过程。所以,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活动,是提高教师教育能力的有效办法。正如教育家冷冉先生所说:“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这是在新的形势下培养骨干力量,造就一大批教育工作上的明白人和能人的主要途径。”所以,我们把组织教师开展研究活动,作为提高教师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第三,引领教师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教师有了“教育思想”,这就意味着教师知道了自己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师有了“教育能力”,这就意味着教师有了践行教育思想的“本事”。但有了它们,并不能保证教师一定会去做该做的事情。这是因为有些事情教师做不做,对他们不会有什么影响。比如,是否教育学生诚实和感恩,是否教育学生会学和爱学,是否教育学生健体和尚艺,是否教育学生自主管理等等,都不会对教师的利益有什么影响。因为教育中的很多内容,现行的办法是评价和考核不出来的,而且还有些是不评价、不考核的。在这种情况下,该做的事去不去做,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良心”——职业道德支配的。教育家冷冉先生常说:“师德的根本问题是要有一个为下一代终生负责的思想。”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为下一代终生负责的思想,它才能自觉地去做到那些不评价、不考核的事情。如是可说,师德是实施养成教育的动力因素。
二、细致设计才能保证养成教育有效实施
老子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有在“细”上下足功夫,才可能做好养成教育。首先可以将“养成教育”分解成几个基本习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将这些基本习惯再次细化成学生摸得着、听得懂、做得到的小习惯,这样的设计保证学校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不盲目。其次,在进行每一项养成教育工作前,学校都要力求把标准和要求做具体。比如培养学生物放有序的生活习惯,就要在前期制定好细致的要求,让学生明确标准,然后教师通过指导、训练进行强化。最后要根据标准进行及时反馈,反馈注重让学生、教师看到差距,更重在表奖和鼓励。
三、多种途径落实养成教育
(一)课程育人——在课程中落实养成教育。1.国家课程中落实养成教育。(1)国家课程中提炼养成教育训练点在国家课程中,我们有时可能更多关注学生在知识上的收获而忽略了习惯培养,其实国家课程是养成教育训练的最好的载体。在国家课程中落实养成教育,我们可以将国家课程中有关养成教育的内容提炼出来,整理成册,在进行国家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指导。比如:在文明习惯的培养中如果我们重点培养知礼、爱国、诚实、友善,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国家教材中能够突出体现这四方面内容的课整理出来,对教师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2)国家课程中打造养成教育特色课堂养成教育特色课堂是指在这样的课堂中更多的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我校以语文和数学为牵头,打造的国家课程特色课堂,就是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效果比较明显,现简单介绍如下。语文“课内大量阅读特色课堂”是指在不增加语文课时的前提下,把授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学国家教材;第二部分学自选教材。国家教材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预习后,在把课文通读几遍的基础上,教师直奔中心,提出主线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理解,不对教材进行深挖,更不进行精细的讲解。这样,省出来的时间就可以把课外读物引进课堂,进行大量阅读。在自选教材的处理上,教师带着学生坚持读完一本本有厚度的书。同时我们探索出“小学语文课内大量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不难看出,这样的特色课堂更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爱上读书。数学“基于预习的小学特色课堂教学模式”分为“问——学——导——练——思”五步。它的特色在于:重自学,重提问,重交流,重思考,重反思。通过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促进学生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预习、倾听、合作、思考的习惯。当然,学校不能把模式变成束缚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枷锁,它只是一种方向,教师会根据自身教学风格、本班学生实际,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灵活的使用模式,通过模式化课堂真正让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轻松,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双重减负。此外,提炼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也很关键,我校师生提炼的70余种学习方法,整合为《学法集》,学生人手一本;指导方法整理为《教法集》,教师人手一本,做为平日习惯训练和养成教育训练课的教材,效果很好。2.地方课程中落实养成教育。将地方课程中的主题教育与养成教育主题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好习惯是养成教育实施的很好途径。比如在实施地方课程中的公共卫生教育内容时,可以开展“食品调查”活动,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各种食品,并且通过食品袋中的各种信息,体验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形成注重食品安全的良好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3.校本课程中落实养成教育依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在充分考虑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开设艺术修养类、科学素养类、身心素质类课程,落实养成教育。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发养成教育课程。比如我校在校本课程中进行“五环习字法”的传授,开发低中高段《写字校本教材》,在教材中不但细致地讲解了写好字的方法,还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将中华民族这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渗透其中,真正做到让学生“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二)管理育人——在班级管理中强化养成教育。学校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了“班级”“教室”的教育意义,通过设计各种班级活动,营造幸福班级文化,推动读书活动等,使教室成为“教师的办公室、学生的习惯养成地和人格成长室”。比如我校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养成好习惯的55个细节》,通过先给学生讲要求,做示范,而后通过不断的训练让学生形成习惯,最后通过争选“完美教室”的活动,激励每位学生巩固好习惯,为班级争光,让教室中处处流动着养成教育。(三)活动育人——在学校活动中突出养成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各种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以及校园的常规活动来落实习惯的养成。活动不在于多,做触动孩子心灵的养成教育活动才是最重要的。(四)环境育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滋养养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着重关注三件事:内容上处处体现养成教育的四方面内容;建设上处处展示学生形象、想法和养成成果;内涵上处处让学生知晓。(五)评价育人——用评价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1.根据年段特点,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在学生习惯的评价上,我们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分别制定不同阶段的评价标准,力求科学、全面,可行,既让学生明确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也让教师明确训练的标准。2.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除了按照学校制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外,我们还应该结合以下评价方法。(1)增值性评价,让学生认清自我,建立信心对于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评价,我们应注重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进而鼓励、表扬,让孩子重拾自信。比如通过学生成长记录,让他们发现自己的进步,做最好的自己。(2)多元化、发展性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除了关注教师的评价,学校还应综合运用学生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习惯形成过程。古人云:做人如水,做事如山。而做养成教育就需要像山一样踏踏实实。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一天天的成长起来,收获自信,走向成功。
作者:李文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辛寨子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巴桑.小学德育工作把习惯养成教育作为重中之重[J].科学导报,2015(17).
[2]孙青义.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生德育重点[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9).
- 上一篇:技校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 下一篇:大一学生养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