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养成教育与职业道德建设路径探讨
时间:2022-03-27 09:05:45
导语:教师养成教育与职业道德建设路径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教育公平属于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保证,而教师又在促进教育公平过程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属于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改革成功的最关键要素。职业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在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的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从现阶段的情况开看,我国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与教育整体的发展未能达到协调,其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教师养成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作用、现状的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教师;养成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早在两年之前,就在某大学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牢固的科学知识,另外,还应具有一颗仁爱之心。由此可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但属于教师的崇高职责与时代使命,而且也属于教师自我完善的必然需要。但是,在当前社会各种不定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一些教师甚至出现了职业道德失范的严重问题,此对教师的整体形象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促进高校教师养成教育与职业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道德与养成教育的内涵和作用
职业道德是每一个从业人员需要在职业活动过程中严格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属于社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符合人们道德要求的准则、情操和品格的总和。而养成教育实际是指: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各种教育手段,使受教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形成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标准要求。开展教师职业道德与养成教育联合的最终目的,是让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向职业活动中渗透,从而使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行为和习惯。应该说,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职业生活的一种体现。这种体现是基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来进行决定,还可以调节教师职业生活中不同类型的利益关系以及社会意识。教师职业道德对于教育以及社会生活都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养成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能够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形成良好社会风尚;(2)能够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加强自身的职业教育行为和道德素质的培养,逐步实现自身全面素质的提升,最终达到新时期教育部门要求的人才素质要求。(3)能够推进教师教育事业上的进步。每一项事业的发展都与人的职业道德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谓促进事业发展实际就是通过一定的影响作用使社会生活变得更美好。这种影响作用归结到底是要借助职业道德行为体现出来。(4)能够对不正之风产生抵制作用。在当前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冲击下,某些教育干部中逐渐出现了以权谋私和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对此,只有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与道德规范建设,才能有效抵挡这股不正之风的侵蚀。
二、我国教师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1.教育过程中的师范性不足
按照要求,教师教育过程中的学术性与师范性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现实中的学术性被过分推崇,而师范性却被冷落一旁。这一现象的形成主要是教育课程自身原因造成的:多数课程由事实、推论等组成,其中即缺乏理论的精致性与经典隽永性,同时还缺乏热点的透湿性与哲学深刻性,使得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感到痛苦。在师资配置上,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大多被委任教授专业课,他们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指导研究生上,而水平相对要低一些的教师就会被指派进行教育类共同课的教授,此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2.重教书、轻育人和功利思想的相互助长
当前,师范生普遍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只要学好知识将来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知识对师范生自身的作用,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事实上,知识同时具有内控性与外控性两种内涵,所谓内控性也就是修炼自身,而外控性是指改变外界,所有知识均需要实现此两种功能。在现阶段一味强调面向就业的社会背景下,知识的外控性被无限放大,而知识的内控性被淡化。要实现合格教师的培养,首先要进行育人。在强调应试与外控性知识的社会环境条件下,育人的目的性与自觉性均较弱,导致重教书、轻育人和功利思想相互助长,使得求用意识得到了强化。许多师范生带着英语书或考研书去上专业课,甚至要求尽量多的开展练习讲课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理论课程。而有些教师就被这种思想所挟持,让就业逻辑全面控制了整个教学过程。
3.强职业取向淹没了针对健全美善者的培养
在市场崇拜和功利思想的作用下,使得专业教育的职业取向被凸显出来,甚至专业被市场所代替,最终以教师的强职业取向将健全美善者的培养淹没。客观的讲,师范院校不允许过分偏重于职业取向,否则易于因迷失自我而步入歧途。相关院校在为大学生寻求谋生技能的时候,不可忽视针对学生个人素质方面的培养,因为这将是未来人才竞争的主要砝码。在针对师范生进行培养过程中,应培养他们追求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远离低俗和媚俗美的侵扰,借此培养师范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与经验。
三、提高教师养成教育与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方案
1.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师德建设属于一个长效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短时间实现,在新的时期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不但需要提升教师内在的自律性,而且还要营造适宜于师德建设的外部氛围。具体建设中,首先让学校党员干部带头进行示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师德建设的顺利开展;其次通过大力宣传师德建设过程中的杰出人物和先进思想,借助榜样的力量对教师进行引导,以此营造争做先进的良好校园氛围;另外还要借助创设师德竞争环境,用师德竞争推动师德建设的进步。借助创设师德竞争的舆论环境,来实现宣传师德竞争的价值、作用和有关政策,使之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发挥鸣锣开道的作用。
2.教师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表现属于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利用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表现方式。好的行为能够彰显一个人的知识、道德与修养,属于对自我的客观反映,也是个体人格的重要展现。而教师作为被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群体,其行为的表现不但属于自己的外在行为表达,而且要体现其作为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所具备的内在准则,通过自我行为与教师规范行为的融合表达,使教师这一大众期待行为得以构建。从行为层面的最终目的来看,教师的养成教育是为了成功塑造出教师的良好行为习惯,并将习惯的养成作为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养成的同时又在养成中进行内化,只有不断的反复追寻,才能够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促进教师道德素养的形成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即就是说,治学应先修身,修身先修德,这种思想不但属于古人的推崇,而也受到当代学者的认可。所谓教师的道德修行,实际就是要求教师做到:忠诚于职业、关心学生和自身。当教师具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时,其就会无怨无悔的将自己的青春交给教育事业,并让自身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属于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表现,只有将学生像自己孩子一样对待,那么教师才会全力以赴、爱岗敬业、无怨无悔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要使教师做到以上两点,还必须建立在自我关爱的基础上,在自我关爱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自我的客观存在,同时还要认识到自我超越的积极意义。一个具备良好道德素养的教师,就必须具有忠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而这四心的养成是需要教师在工作实践过程中获得。
4.制定具体的师德规范
教师的道德规范属于教师在职业教育生涯必须进行遵守的行为准则,属于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所制定的一些特殊道德要求,也属于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作为教师,只有在自觉遵守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有关教师的职责与义务才可能得到很好的执行。按照国家有关教育法要求,针对高职教师所制定的职业道德规范中包含以下内容:爱岗敬业、依法执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等。以上规范具有简约、抽象和倡导性较强的特点,不足之处在于:其中缺乏具体、细致和可操作性强的道德标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全面认清高校教师的重要性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在坚持有关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目标引领、内容优化和关怀适应等策略的引进,同时以科学化的建设、体制机制、投入保障、制度安排和工作评估作为保障,这将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
作者:张宜 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车丽娜.论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中的自主责任意识[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05):12-16.
[2]韩忠月,韩光举,邓朝珍.教师职业道德形成路径的系统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3(09):45-46.
[3]李天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特殊教育事业新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21):354-355.
- 上一篇:农村流动小学生养成教育途径研究
- 下一篇:计算机教育游戏认知学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