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的探讨

时间:2022-01-20 10:24:51

导语: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的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的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生;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学科教学;规范行为;爱心桥梁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由此可见,一个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如何在这一时期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对于农村的孩子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广大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大多数家长的文化素质相对低下,对子女不重视教育或缺乏教育,学生的养成教育就落在教师的身上。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小学生实施养成教育?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开发校本课程,实施养成教育标准化

近三年来,我们研讨开发出养成教育系列校本课程。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年级编写了《习惯教育》《礼仪教育》等系列学校课程,每周利用两个晨读时间进行专门教育。通过小学六年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学生的基本素质有了很大提升,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和家长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养成教育素质不断提升,其作用于学科教学、学生学业水平的效益明显。

二、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作用,实现养成教育渗透化

利用学科教学渗透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最易被学生接受。特别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更具养成行为习惯认知教育的功能,经常是用小故事来阐明道理,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比如,笔者在教授《怎样面对困难》时设计了“我遇到的困难”、“怎样战胜困难”、“困难面前不低头”、“我想这样做”四个环节。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互相启发,提出克服困难的切实可行的措施;用座右铭、名人故事、成语、锦囊妙计等激励学生,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笔者还将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困难我不怕》作为他们课堂行为的奖励,既满足了孩子们的成就感,又为培养他们面对困难要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着眼凡行小事,实现养成教育生活化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事抓起,一点一滴都不能马虎。例如,引导学生在校内、外要尊敬长辈,团结同学;讲卫生,爱清洁乃至最基本的坐、立、走、跑姿式,作业书写规范,学习用品摆放,进出校门礼仪等,从细节抓起,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优良品质。“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都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知行结合规范行为,实现养成教育制度化

道德品质是人生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有时候很难把握,我们德育工作者常有这样的感受,多少次苦口婆心的教诲,对学生来说收获甚微。小学德育一定要从实际生活入手,讲究教育实效。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自觉性都比较差,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稳定的动力定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在于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随时督促学生、约束行为。我们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中堡镇中心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中堡镇中心小学学生在家常规》以及《中堡镇中心小学班级、学生星级评比细则》,根据每个班级学生年级特征、行为表现,拟定《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计划》,安排好训练重点,同时还制定《行为规范评比办法》,习惯训练时,低年级老师多以比赛、竞争、夺红旗等方式来进行,中高年级多以活动体验、疏导结合为手段强化进行。

五、搭建爱心桥梁,实现养成教育亲情化

为了帮助学校留守儿童找到缺失的父母之爱,架起孩子和父母的亲情桥梁,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多次深入学生家里,了解他们的生活。积极和他们在外地务工的父母取得联系,向他们汇报孩子的学习情况,构建起了学校、家长、学生沟通的桥梁。在此基础上,我创建了留守儿童之家———“阳光家园”,把学校的留守儿童组织起来,一起活动,一起学习。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利用网络让学生与父母定期视频沟通交流;节假日组织孩子们举办以“亲情”为主题的《阳光家园手抄报》;给孩子们过生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深情的关爱,这些农村留守儿童脸上露出了健康的笑容,“阳光家园”架起了家长和孩子亲情链接的桥梁。

作者:脱立珍 单位:永登县中堡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