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22 04:18:36

导语: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论文

一、养成教育的必要性探析

(一)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急速进步的当下,高校的教育尤其是养成教育需要一次颠覆性的反思和革新。面对人类精神信仰多元化、社会风气浮躁化、价值引领非单一化的影响,大学生们的诚信缺失、道德失落、价值取向畸形,种种的状况令人担忧。在这种大背景下,养成教育呼之欲出,“养成”本意为培养使之形成或长成。古人云:“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治天下之治者在于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这就是说人的本性是自然形成的,但是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则是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培养。这就要通过养成教育来实现,所谓的养成教育是要摒弃传统的知识灌输,唤醒个性的核心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让人获取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大学生养成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者的传授和指导,使受教育者对自身已经形成的行为规范和人格定式重新经过认同、理解、接纳、吸收和转换的过程,再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并在反复的强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目的就是经过养成教育的培养,使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和认知在教育实践的活动中自觉提升和修正,在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自我改造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受教育者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强化训练,最终使受教育者通过主观能动性的调动,通过实践、总结、感悟和学习的过程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和技巧。

(二)大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

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不教育不是说要放弃教育,而是要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形式,让学生在自我意识下自觉地、主动地进行自我能力的认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并不断地完善自我的过程。马克思的德育论中认为,教育与自我教育是相辅相成、统一进行的过程,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促进和完善教育的必要条件和内部原动力。所谓的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就是指大学生为了树立良好的思维道德品质而自觉地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目标而进行的自我培养和修缮活动。因此,强化养成教育就要按照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和规律给予必要的外部指导,要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把教育者的要求和影响主动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维意识和道德准则,变成他们自己的能力,并以此规范自身的思想言行。养成教育的实质和核心,就是要塑造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就是要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培养大学生自我道德认同、自我行为监督和自我素养评价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

(三)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需要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贯将德育作为塑造人思想品格的单向性工作。这种认识是对德育低级层次的认知,缺乏对德育教育本质内涵的界定,容易造成受教育者在思想和行为上的脱节现象,是对德育认知的偏误,充分说明了传统德育教育在实效性上的缺失。与此相反,大学生养成教育在完成传统德育教育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受教育者不断自我修缮和不断社会实践强化训练的过程,具备了双向的学习、交流和反馈的教育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在道德教育的实施上具有较高的优势,它可以准确反馈和评价出受教育者在接受养成教育培养过程之后的行为习惯建立、自我修养能力及养成教育成果实效。大学生养成教育所体现出的教学互动、自我约束、自我修缮、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新模式,有效地诠释了社会实践中高尚思想品格的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质,增强了教育内容的传播效率,保证了养成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中特有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实效性。

二、素质养成教育实践路径的探索

“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是长春师范大学总结多年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经验,历经10年教育积累,探索出的适合师范院校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教师素质、身心素质、特长素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构建了全员养成、全方位养成和全过程养成的格局,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示范性。

(一)明确的目标体系有助于全方位养成

根据素质养成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行为养成的特点,制定整体、阶段和专题相结合的目标体系,从而实现养成教育的全方位进行。整体目标确保养成教育的长效性,阶段目标夯实养成教育的过程性,专题目标保障养成教育的操作性。通过循序渐进的目标培养模式的实施,在过程中赋予养成教育目标的新内涵,有效地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相融合,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体验式内化过程,着实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整体目标的设定要从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来关注,要以师范养成教育的特点为切入口,将“思想道德素质、专业能力素质、教师综合素质、身心素质、特长技能素质”五大目标合理融入整个教育过程中,分步骤、分层次整体实施推进。要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为根本抓手,根据高师院校学生特点,在专业能力素质培养和学生特长技能素质培养上下工夫,同时狠抓教师综合素质和身心素质,强化教师基本技能,让学生具备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运动机能和心理适应能力。阶段目标要侧重养成教育的过程指导,大一阶段为适应期,侧重于大学认识、诚信爱国、三观培养、专业学习、自我展示、自我设计的导航。大二、大三阶段为发展期,侧重于学术科研、实践创新、身心健康、职业道德、特长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大四阶段为成熟期,侧重于学生多种素质的综合运用能力、与社会的对接能力的养成。

(二)明晰的实施体系有助于全过程养成

在目标体系的指导下,实施体系就要紧紧围绕学生的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采取教学、实践和考评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建设,全力提升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教学水平。通过“课内课外”“动手动脑”“软件硬件”“教师学生”的四个结合,全过程训练,全方位覆盖,加强学生教师基本技能培养,促进学生从教能力的整体提升。教学环节中要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拓展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渠道,把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思想政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把知识传授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相辅相成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融会贯通,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选修课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实践环节中要整合育人方法,创新实践体系,拓展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养成教育途径。

(三)完善的保障体系有助于全员养成

素质养成教育质量如何,关键要看学生是否能实现全面发展,是否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此,要想保证养成教育实效,必须狠抓机构保障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保障体系。首先,政策保障是基础。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全面统筹养成教育工作,发挥方向引领作用,协调部门合作,确保养成教育的科学性。其次,人员保障是关键。素质养成教育要想取得扎实的成效,就要成立单独的组织机构,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主抓素质养成项目的规划、培养、督察和考核,确保养成教育的规范性。最后,师资保障是重点。配备高数量和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发挥专兼职教师主导作用,根据高师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特长素质培训,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确保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杨亚庚单位:长春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