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职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时间:2022-08-09 03:34:59
导语:新时期中职学生养成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中职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理论研究现状以及不足。教育界、学术界对中职学生养成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从理论体系、制度建设、经费投入、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材配置、生源质量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建议。孔祥富(2010)提出,中职教育只有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主动融入“大职教”体系之中,才能迎中等职业教育的真正复兴。李国强、金环(2009)提出,打破师资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观念,实行专兼结合,积极聘用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郝日花(2012)认为,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和行为习惯特点,采用榜样示范、营造氛围等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养成教育。卢政权(2011)指出,中职学生是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往日的学习经历中屡次受到打击,严重动摇了学习的信心,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挫败感、厌学情结。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班会活动、学生社团、效艺术节等活动,通过对这些活动的锻炼,不断的发掘学生的亮点,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组织、沟通、服务能力,进而引导学生逐渐的发展为“自律”,为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上有关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论述已经比较充分,但是目前的相关探讨大多从学生特点和教学方法这两个层面来进行,对素质教育的根源性问题未有很系统的提及。
2.对中职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存在认识偏差。目前,不少学校对于应试教育和养成教育两种教育模式在执行中存在人为割裂,对于和学分考试有关的主干课程,往往会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认真备课;而在养成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像卸了“包袱”一样,减少了讲解的内容,并以活跃课题气氛为目的,开展大量讨论、自由活动,但却疏于系统的有意识的引导,这样仅仅依靠学生自己的理解,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养成教育的关键是要建立一套比较灵活的课程体系,在有相对比较明确价值取向的教学目标下,改变“应试教育”那种单一和呆板的结构,改变以往养成教育中自由散漫、缺乏引导的方式,努力与应试教育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学生身心与技术技能协调健康发展。
3.现阶段中职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中存在的不足。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各项素质和技能都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而养成。各个地方、各个中职学校在结合本校自身的专业特长、教师资源禀赋、教学硬件条件和学生诉求的基础上,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对中职学生进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养成教育。其中不少先进的理念和富有成效的实践经验值得重视并借鉴,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很直观很系统的经验范式给予参考。另一方面,当前的中职教育更多地面临的是行政考核目标与教学本质目标相背离、应试教育与应用教育不匹配、职业技能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难兼顾三大顽症,绝非仅靠学校和教师层面的能力就能有效化解。
二、现阶段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改进对策
1.现阶段中职学生养成教育应准确定位。一是角色定位。中职学生养成教育涉及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等参与主体,从角色定位上来讲,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校老师是最直接执行者,学生家长是重要的执行者;学校教育管理人员、教育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是组织者和协调者。在当前阶段,中职学生养成教育一般是由各学校自行组织并发起动议,申报本地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由学校老师具体执行,家长进行配合。在这样一个发展规制下,养成教育的授课内容、形式、目标主要取决于各个学校和一线教师。二是观念定位。第一,中职学生养成教育向中职学生提供的是职业素养教育,而不仅是专业技能素养教育,更是学生对社会、对工作岗位、对职业发展认知能力的教育。第二,中职养成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要基于系统的方案,即素质养成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现职业生涯中必要的心理成熟、岗位技能、社会适应性等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第三,教学形式应与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行匹配,即必须要让学生知道通过这种形式的教育,我们最终要干什么、要达到这个目标中间有哪些环节是重点等。譬如,心理课程不能仅仅教授学生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而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们在职业岗位上可能遇到的面临晋升、同事相处、换岗失业等等极端情况下的心理变化和心理困境,并为学生提供自我矫正和相互辅导方面的解决方案。
2.现阶段中职学生养成教育中应当完善和规范的问题。一是完善师资配备。对于办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可以对一些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学科配备专职教师,如学生心理辅导、文化礼仪与习惯养成等领域;对于办学条件一般的的学校,可以探索两三个学校联合配备并共享教师资源。对于专业性、实践性比较强的科目,可以聘请兼职教师,如逃生、救生、安全、应急等领域聘请经验丰富的公安部门的培训师,定期专题讲座和实践指导。同时,要注重相关利于师资的继续教育与经验交流,鼓励和支持学校教育管理人员和老师到国内外素质养成教育的优秀典型示范基地学习取经,特别是有关系统化的教学目标及其实现形式的等方面的内容。二是规范考核方法。对学生的考核,先期只分合格与不合格,后期逐步完善量化考核标准。实际上,“2103版的驾驶员资格考试”的实践经验能够提供不少有益启示。这个考试,其本质上就是对驾驶员基本素质的教育与考核,其对基本常识、场景实践、实战操作、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明确的考核范畴(题库)和最低的合格标准。这种形式完全可以借鉴引进到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考核中来。譬如,建立中职学生养成教育考试题库,考试只分合格和不合格,考试合格证作为中职毕业证的附件,相当于就业时综合能力“推荐书”的作用。考试时间跨度可以设置为两年内,补考次数不设明确限制,当然越早通过考核,对学生自己的成长越有利。对老师的考核,一方面要接受学生与家长的口碑考核,另一方面要接受教研部门对教学提纲要进行的审核。
三、对中职学生养成教育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构想
1.从各校百花齐放到校际经验共享互补。由于各地中职学校多为城市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直接管辖,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作为未来两三年内中职学校养成教育的改革直接实施的首选。具体的措施包括:第一,由市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牵头,联合多方面力量积极开发相关社会资源,对目前中职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和社会实践条件有限但是又是学生所必需的领域组织讲师团巡回讲习和实践指导。第二,定期举办全市中职学校养成教育改革的实践经验交流会,聘请企业用工方代表、专家、校方代表、学生代表、教育主管部门代表参与评选优秀经验和优秀课程,并予以表彰。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对比较公认的优秀经验和优秀课程在本市其他中职学校交流、共享、互补。第三,在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中,鼓励并支持本市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引入文化礼仪、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等领域的优秀专职教师。第四,逐步实现中职学校养成教育的优秀实践经验和优秀专业师资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共享,形成如“中职学校养成教育A市经验”的雏形。
2.从城市地方经验到省域经验形成规范。可以将省域范围内各个城市的中职学校纳入整个发展规划视域内,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自主决定全省中职教育阶段养成教育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考核标准等。具体的措施包括:第一,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牵头,联合本省以及国内权威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科研机构、省内典型中职校方代表等,基于省内积累的优秀经验,拟定“中职学校养成教育理论与实务”的省级地方教材并不断完善。第二,联合全省优势资源,精心设计并开发适合中职学龄阶段的社会实践基地和模拟实践基地,将基地建设的经验成果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分享,着力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面对现实问题时的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考虑将适龄阶段应具备的必要的、基本的实践能力和场景处理能力有步骤地纳入考核范畴。第三,将“中职学校养成教育理论与实务”纳入全省中职学习阶段的教学与考试科目,并可以考虑将“中职学校养成教育理论与实务”科目的合格证作为“毕业证”附属材料,为中职学生展示素质、积极就业提供更有力的补充。第四,逐步实现省域层面中职学校养成教育领域的基础目标、基本范式、考核标准等的统一,并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各校、各市、省际间与时俱进地更新与完善养成教育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全省共享办学经验。
3.从省域模式到与全国模式的对接。在全国各各省中职学校养成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国家相关部门可以从整个国家教育体制的层面考虑出发,尝试出台中职学校养成教育的“国家指导意见”、“国家考核标准”等有关具体规范文件。届时,不论是各个城市层面还是省域层面,都已经具备了比较扎实的中职学校养成教育发展平台,只需根据国家规范进行少量修正、完善、对接和融合,即可实现在国家层面对中职教育的统一规划、指导和管理。
作者:李白莉甘霖工作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 上一篇: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论文
- 下一篇:多元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