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时间:2022-08-09 03:29:47
导语: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注重家庭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3]因此,培养良好习惯,必须从父母自身做起。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自身素养、家庭的生活方式都对孩子进行直接的或间接的、公开的或潜移默化的教育,家长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规范培养孩子、塑造孩子,孩子的行为表现正是“父母意识”的反映。因此,家庭成员要统一认识、统一做法,平时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努力学习教育专业知识,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改变粗暴单调的教育方式。父母应该学会引导,必要时要软硬兼施,即启发教育与严格教育并存。在家庭教育中,作为父母亲,帮助孩子确立目标不是家长的唯一任务,引导孩子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培养孩子多想办法,多养成好习惯才是根本,必要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景交融,才会使好习惯深入孩子心灵。
二、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是习惯养成教育的基地,教师是长期不懈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训练师。小学生入学之前大部分时间是和家长一起度过的,被宠爱着,有的甚至于被溺爱着,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自由任性。而入学后进入了学校这个大环境,每个学生都不再是唯一的焦点,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个性特点使得他们无法适应学校集体生活,这个阶段也正是学生开始养成习惯、塑造个性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这个阶段要重视向学生传递“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好习惯”的思想,适当时机在班集体与学生共同制订班级守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求一旦提出,定要坚决贯彻施行。在严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教师一定要躬行示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对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通过养成好习惯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发扬优点,改掉缺点,我一直坚信不经过反复训练及亲身实践的习惯养成教育是不会成功的。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习惯养成教育也会由“他律”阶段进入“自律”阶段,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学生必将受益终生。
三、改善社会环境,减少不良影响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指出:“只有健康的社会,才有健康的人。”要想在现代社会中实现习惯教育的理想,就必须构建健康的社会环境。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好的东西不易学,坏的却模仿的很快。例如,来自电视里的诈骗抢劫、暴力色情;游戏里的虚伪阴险;以及社会上弄虚作假等不良风气,所有这些失调失控的环境,对自控力较差的青少年学生产生诱惑和影响,致使许多不良习惯很快形成,并且在学生中不断蔓延。从社会层面来说,政府要大力弘扬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严格禁止未成年人出入网吧、购买烟酒等。社区工作人员要加强学校周边治理,必要时公安人员也要加入治理队伍,在寒暑假时,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充分挖掘社区中的人力资源,邀请一些方面的专家、学者成立一个校外课堂,让这些校外教育者给学生在知识、心理、行为等方面做专业化的指导,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四、家庭、学校、社会应形成教育合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样的一致性,那么学校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4]长期以来,学校、家庭、社会对于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的意识不够协调,导致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转化。现代教育不仅在时间上将扩展到一个人的终生,而且在空间上将扩展到全社会。在这种趋势下,学校、家庭和社会需三者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创设一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环境,使他们茁壮成长。
作者:戚雨蒙工作单位:辽宁省盘锦市辽化小学
- 上一篇:思想政治下的大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 下一篇: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