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分析论文

时间:2022-02-23 05:22:00

导语: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分析论文

1、问题分析

1.工程现存问题

对11篇论文所涉及的影响远程教育发展问题进行统计,并按五个方面的分析框架进行分类,从被提及的频次和具体描述可以找出工程现存的突出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问题被提及7次,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设备不足”(王继新等,2005;石福新,2006;孙宗凌等,2007);“设备利用率不高”(梁松林,2007;杨晓宏等,2007);“设备方案需要进一步升级”(查锐,2005),“需要进一步加大设备投入”(龚道敏,2007)。

教育资源建设方面的问题被提及6次,主要反映在3个方面:“无法适应多版本的需要”(王宁,2006),“资源与教材不配套”(查锐,2005;王继新,2005),“资源类型单一”(杨晓宏等,2007),“本地特色资源不足”(张新民等,2007),“资源对农村学校的针对性不足”(刘和海等,2006)。

人力支持及培训方面的问题被提及10次,总体上认为“培训不到位”(石福新,2006),具体可归纳为5个方面:“师生素质不能适应远程教育要求”(王继新等,2005),“缺乏专职的信息技术老师”(龚道敏,2007),“教师缺乏有效培训”(梁松林,2007)和“重复培训”(王宁,2006),“缺乏技术管理人员”(杨晓宏等,2007年),远程教育的“技术支持和维护不足,部分人员培训后仍然不能适应工作”(王童等,2006),“培训后的支持不足”(孙宗凌等,2007),“缺乏发展性培训”(王宁,2006)。

普及应用方面的问题被提及5次,总体上认为“应用水平不高”(杨晓宏,2007),虽然“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有明显提高,但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不明显”(龚道敏,2007),“教师应用能力处在初级阶段”(王继新等,2005),“教师应用已成为攻坚问题”(王宁,2006),需要改变“应用引领不到位”(石福新,2006)的状况。

投入与管理方面的问题被提及10次,表现在对远程教育的“认识有待提高”(查锐,2005;梁松林,2007),“管理缺少持续性”(王宁,2006),“政策规范应加强”(张新明等,2007),“有效的技术保障体系有待加强”(梁松林,2007),需要“减轻教师工作量,使他们有时间学习,依托网络形成学习共同体”(查锐,2005)等。这些都反映了目前在农村远程教育中“领导力不足”(石福新,2006)。研究者希望改变“资金配套不足”(查锐,2005)和“后续资金不足”(张新明等,2007)等问题,并实现“投入要扶弱”(刘和海,2006),改变“应试的评价与农远有冲突”(刘和海,2006)和“应试评价影响教师应用”(张新明等,2007)的状况,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和评价体系”(杨晓宏等,2007)。

2.现存关键问题分析以上文献分析表明,从“普及应用”这一结果性指标可以看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取得的成绩是初步的,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而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人力支持与培训、投入与管理四项因素对远程教育支持水平的提高,对普及应用水平的影响至关重要。在这四个支持性影响因素中,人力支持与培训、投入与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是进一步可持续发展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环节。

对投入与管理问题可从三个层面分析:第一是人的问题。

领导是否重视和积极制定并落实管理措施。第二是机制或制度(包括评价制度)问题。在管理机制和制度上,是不是有效采用远程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个层面是经费保障问题。因此,投入与管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领导力问题。而领导力的问题又可以与人力支持与培训问题一起,纳入人力资源方面。

由此得出,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绩效的关键问题是,提高管理者、教师、技术人员对远程教育这一新型教育方式的领导能力、运用能力和保障能力。

3.关键问题形成的工程设计因素分析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和交互式的教育形式。它的优势需要通过一系列课程开发和学习支持服务来实现。

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采用的方式是由农村教师采用国家提供的优质课程(如小班教学资源)或系统化知识点资源(包括教案、课件、多媒体素材、习题等),组织与学生面对面的教学。它与农村中小学长期以来习惯采用的面授教学相比,在组织管理、技术支持和教学策略上都有较大的不同。农村学校、师生乃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都需要一个学习和逐步适应的过程。无论是管理者、教师,还是技术人员,他们的学习和适应无非有两条途经,一是培训,二是实践探索。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整体设计上,培训经费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中央本级财政在有限的投入中,先后开展了技术骨干人员的培训、学科教师送培下乡、项目学校校长远程培训。由于资金和管理体制的要求和限制,这些培训多是对骨干的、示范性的和一次性的。

许多学者认为,尽管工程组织了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的大量培训,但是远程教育的培训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持续的专业发展和提高。

省级以及地县级培训、校本培训应该是远程教育培训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培训。然而,一些地方配套设备采购经费已经出现了困难,培训经费往往就更难落实。西北师范大学的一项对河西走廊25所学校的调查显示:远程教育需要设备投入、资源投入、培训投入和日常管理、运行维护投入(张有录

等,2007年)。

目前经费保障主要是一次性设备和资源投入,后几项投入对大多数农村学校落实起来十分困难。

河西走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经完成项目的建设经费和设备购置经费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国家项目投入+学校自筹投入”、“单独依靠国家项目投入”、“单独依靠学校自筹投入”,所占比例分别为77.7%、7.6%、14.7%。该调查也表明,在教师培训方面国家、省级、地市级、区县级和学校的投入比例分别占1%、21.3%、29.3%、21.3%和27%,无其它方面的投入。

教育技术界一般认为,当硬件、软件、人力资源配比为4:3:3时,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的效益。而在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前的资金投入下,暴露出来的人力资源不适应问题符合规律。就笔者所了解的情况,对这一问题,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并不是当时在整体设计时没有意识到,而是在争取项目经费中解决诸多矛盾的一种策略选择。在培训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实践就是最主要的推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普及应用的途径,它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需要长时间的磨砺。

4.关键问题形成的现实条件郭绍青(2008年)指出:“三种模式的应用水平与效果与大多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的发展密切相关,工程的有效应用可分为五个发展时期,即:设备闲置期、设备低效益运行期、尝试应用期、发展应用期、自然应用期”。培训的数量和质量与应用起步从哪一时期开始以及低水平应用时期所经历的时间长短有关。培训不足或培训无效的学校会出现设备闲置和低效益运行,而且这段时间会相对较长,甚至不能顺利进入尝试和发展应用时期。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显示,每周应用不足6小时的光盘设备有2%,卫星接收设备有3%,计算机教室有2%,多媒体教室有3%。说明这些学校到2007年的工程后期,仍处于低应用状况。

调查表明,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发展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校长。校长的观念与意识会对学校应用发展的速度与水平起主导作用(郭绍青,2008)。

一些学校反映,无论是技术培训,还是学科培训,都是在培训教师,但教师回到学校后,由于校长对远程教育认识跟不上,还是没有办法利用资源有效开展对全体教师的校本培训和远程教育推广。从远程教育工程已经开展的培训看,对校长的培训相对于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更为不足,这也成为管理水平提高和制度化的有效校本培训等项任务在农村学校落实困难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低水平运用情况下,设备利用率不高必然存在。

部分学校领导认为,远程教育是一种负担,不管使用何种模式,都要投入,这对本来资金就缺乏的农村学校压力很大。

一些学校的设备仅用于教师上公开课或应付上级检查。有些学校的电脑教室设锁,电脑放在库房里。很多农村学校机房电压不稳定,负载过小,学校机房跳闸频繁;温度过高,粉尘过大,影响机器的寿命或出现机器频繁死机;部分电子软件过期,或人为损坏,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出现故障后,部分学校的兼职技术人员不能正常排除,提供商也没有及时提供服务。这些都会导致远程教学设备利用率不高或无法正常使用。

也有一些学校,大多数教师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了应用积极性。

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应用率已经达到每周16小时以上的光盘设备有69%、卫星接收设备有65%、多媒体教室有84%、计算机教室有85%。在这些学校中,远程教育设备不足的问题会显得越来越突出。

当初,在项目投入范围内,首先解决农村中小学“三种模式”全覆盖,不失为一种合理的策略选择。今天看来,对于完全小学只有一台计算机,一所拥有500名学生以上的初中只有一间30座的计算机教室和一间多媒体教室是不够用的。即使有电视机+DVD的补充,学校教师应用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还是经常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但这是发展中的问题,按照项目管理理论,它不应该成为评价这一工程的成功与否的证据范围(王珠珠,2006年),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管理者、教师、技术人员的远程教育实践机会和应用水平提高的可能性。

教师不知道如何面对和解决资源与自己所用教材不配套问题,也是影响教师运用水平不高的原因之

一。工程项目学校所采用的教材版本涉及十多家不同的出版单位,教育部通过中央电化教育馆整合发送的免费资源虽然内容比较丰富,但多与人教版相配套,其它版本不能做到系列化配套。而教学光盘、项目配置的资源库,在版本、容量以及配备的数量等方面都有限,加之经费紧张,这些资源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和补充。教师面对与自己所用教材版本不一的资源就不知道应该怎么用。一些教师选择了不用或自己做课件。

在农村学校现有设备条件下,靠教师自己做课件上课,要想实现经常性、高质量的教学很难。

2、结论与建议

对2003-2007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普及应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需要正视并客观地看待。它既是工程设计阶段由于资源条件不足而形成的缺憾,也是现有条件下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人力支持与培训、投入和管理等支持因素相互影响的必然结果。作为对一个项目的评价,必须在项目设计的时间、范围、质量和资源的前提下进行,而不应该超越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追求理想化的效果和效益。深入分析工程存在的问题,既“暇不掩瑜”,又会为今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奠定重要基础。

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键要提高管理者、教师、技术人员对远程教育的领导能力、运用能力和保障能力。而在这三种能力的形成过程中,管理者的领导力提高起关键作用。远程教育的发展需要管理者不再满足于用已知的方法去完成当前的新任务,而应该积极主动地与领导和同事们一起,规划新目标并鼓励用创新方法去实现目标。

无论是校长,还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都需要设法提高自己适应新的工作任务和环境的能力,创设健康合作的工作气氛,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共同在远程教育的优质资源环境下,创造提高教育质量的新业绩。

教师的运用能力在工程普及应用方面起核心作用。这种核心作用的发挥既需

要领导力的引领和激励,也需要技术人员对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维护、对资源的提供和对应用方面的指导与保障。只有这三种能力相互支持,相得益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才能在进一步投入的基础上发挥更大的效益。为此,建议如下:

1.加大投入,科学投入。未来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仍需要加大投入。

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的升级和提高,二是资源建设,三是培训经费和日常运转维护费用。基础设施建设应主要采用设立二期工程,以专项资金方式投入。资源建设和培训经费等则建议在工程专项中安排一定款项的同时,逐步用经常性财政投入方式解决,并不断努力使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培训等方面的经费投入比例达到4:3:3。应认真落实教师培训经费的专款专用,让工程对教师培训经费的支持,与写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之中的教师培训经费5%,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共同发挥好作用。用5-10年的时间,力争所有农村初中和大部分农村完全小学的生机比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2006年统计数据看,农村学生分享每台计算机的学生数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多9.51人(生机比全国平均为1:19.39,城市为1:10.66、县镇为1:18.32,农村为1:28.9)。

在增加学生用普通台式机的基础上,还需增加教师移动笔记本电脑,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的积极性和方便性,为农村中小学师生远程教育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高水平的保障条件。

2.进一步系统规划管理者、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提高培训。

2003-2007年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初步提供了远程教育的可接受机会,下一步应下大力气解决用好技术并提高教育质量问题。

为此,应调整2003-2007年工程中,以技术问题为培训切入点的方式,把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作为切入点,首先培训校长,用校长的提高带动学科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学习、研修和实践。

3.继续采用资源内容引导应用的策略。

在国家已经规划的六类资源(知识点资源、探究性资源、自主学习资源、专题教育资源、教师培训资源、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建设基础上,应认真研究在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指导下,以多种资源共建共享方式,解决多教材版本学习内容编排顺序不一致、教材难度不一致和教材内容完全不同三种情况下的资源可用性和选择性问题。

让免费、优质的国家教育资源成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方便获得、能用、好用、管用的资源。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民族聚居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建设形成地方特色资源。让广大农村学校的校长、教师、技术人员在享用资源的同时,提高使用频率和应用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办公室.架起通向未来的桥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加]Helene.基础教育专业发展战略规划框架[M].谈松华,王珠珠,修订版.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

[3]黄荣怀,江新,张进宝.创新与变革———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郭绍青.三种模式在农村中小学教学应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报告[A].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5]王珠珠.远程教育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石福新.湖南农远工程项目学校校长信息素养抽样调研[J].中国电化教育,2006,(6).

[7]刘和海,孙宗凌.绩效视野下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反思[J].中电化教育,2006,(6).

[8]王宁.辽宁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现状与问题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6,(9).

[9]梁松林.论农村中小学英语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江西教育科研,2007,(2).

[10]王童,杨改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我见[J].中国电化教育,2006,(1).

[11]孙宗凌,王清.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7,(10上).

[12]查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5,(12).

[13]龚道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7,(2).

[14]张新明,聂竹明.农远工程资源建设及应用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

[15]王继新,杨九民,贾成净,吴丽娟.提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设施教学应用绩效的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5,(12).

[16]杨晓宏,贾巍.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2).

[17]张有录,杜建荣,公维余,王国俭,杨晓宏.河西走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金投入与应用效益调查[J].中国远程教育,2007,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对2003-2007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现存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人力支持与培训、普及应用、投入与管理五项影响远程教育发展的因素中,人力支持与培训、投入与管理两项中反映的人力资源问题,是影响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文章就工程设计和现实条件两个方面对该问题的形成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今后如何发挥好管理者领导力的引领作用和教师运用能力的核心作用方面提出了建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述五方面影响因素为分析框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