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途径

时间:2022-08-04 10:25:05

导语: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途径

摘要:随着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工作的快速发展,艺术素质教育开始被注重起来,这促使美术欣赏课成了提升学生审美意识、鉴赏能力以及艺术修养的重要课程。如何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寻找到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成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是美术教育者值得去研究的问题。为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旨在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长足性发展。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教育;美术课堂;欣赏课教学

一、引言

小学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良好的教育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社会价值观念的关键。小学美术欣赏教育是推进美育教育有序开展的主要课程,可以锻炼小学生审美能力、认知能力以及欣赏能力,并为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插上飞翔的翅膀。但是这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习特点等,寻找符合其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去优化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不足,才能在提升美术欣赏课教学质量的同时,使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二、美术欣赏课的教育价值

美术学科自身的创造性、感知性、视觉性以及理解性,能够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时,既保证艺术素养的快速提升,又可以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与设计,将自身情感与美术作品进行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既可以保证学习效果,又推进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具备趣味性、审美性等多种的特征性,能为小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带来很多的色彩。因此,美术欣赏课想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授课工作时,鼓励学生通过自身思辨意识的调动以及审美意识的应用,可以对各种美术作品,以及与美有关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观察,并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提升自身欣赏能力、艺术修养以及学习能力的目的。通过美术欣赏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感受其中的艺术内涵,对社会发展与人类文化生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并通过不断地实践与参与,既使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得到提升,又在形成基本美术素养的过程中,真正发挥美术教学的美育教育价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健康成长。

三、小学美术欣赏课有序开展面临的阻碍

(一)受重视程度低

因为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从而使一些小学教育工作者还是认为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以及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忽视了小学生艺术修养与审美意识的培育工作的进行,导致在小学中艺术类的学科并没有足够的课时,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这种现实背景下,人们往往更加重视与学生升学考试有关的主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的美术课堂,则相对受到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这种受重视程度不高的现实条件,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下降,甚至有时会使学生成为其他主流学科争抢的对象,也并没有使学生意识到美术课堂对自身艺术修养培育的重要性。导致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不仅难以顺利开展,也无法发挥其教育价值必以及实效性,小学美术教学的工作只是流于形式。

(二)授课手段落后

小学美术欣赏课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赏析,既能够从观赏者的角度,体会画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又可以结合自身情感需求进行情感共鸣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但不少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欣赏课堂教学工作时,往往会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带领小学生赏析美术作品时,一般选择直接将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与价值意义告诉学生,缺少引导其探究与调动思维意识的过程。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仅会使小学生没有主动发挥探究意识与学习能力的空间,而且在长期被动式欣赏美术作品的学习活动中,小学生思维意识会被严重束缚。这样不仅没有办法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艺术修养与鉴赏能力,也在失去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严重降低小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知识的热情,进而在潜移默化中,不仅难以保证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阻碍小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三)课堂角色定位模糊

教师作为学生参与学习生活的重要引路人,能够通过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参与知识学习活动时,既保证学习效率的快速提升,又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核心素养。但现实情况是,由于教师在进行授课工作时,对课堂角色定位模糊,总是会选择将自身作为教学的中心,并没有意识到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这样的小学美术欣赏课堂中,学生只能依靠教师进行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与学习,对艺术作品的感悟也主要靠着教师的讲解。这种缺少思维意识调动以及审美意识应用的美术课堂,不仅严重与小学生的审美需要、个性化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相背离,忽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教学形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抑制学生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发挥。长此以往,不仅小学生会严重丧失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教师也在单方面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没有办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难以收集学生参与课堂知识学习的实际反馈,很难及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同时,阻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小学美术欣赏课堂创新教学方法的具体途径

(一)革新授课观点,调动学生欣赏积极性

由于每个小学生都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所以他们的学习能力、模仿能力以及探究意识也都较强,而且总是会对新鲜事物有着较高的探究积极性。所以,为了保证小学美术欣赏课堂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教师就需要对自身落后的教学观点进行革新,意识到小学美术教育作为提升学生艺术修养与审美意识的重要课程,保证教学质量不仅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践行,同时也在小学生艺术修养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使其能够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时展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及时性、丰富性,更好地对授课内容进行完善和创新,使小学生在更加直观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充分激起学习热情,进而在潜移默化地过程中,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土与火的艺术”教学活动时,本节课需要学生能够通过对彩陶艺术的欣赏,了解彩陶的主要造型特征与器型特点,从而在感受其艺术魅力的同时,能够动手利用泥条设计出造型优美的作品。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引入,利用互联网的教学资源,收集与彩陶制作流程、艺术特点以及文化背景有关的纪录片,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播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直观对彩陶的艺术价值进行了解。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彩陶的艺术作品图片,如“舞蹈纹彩陶盆”“人面鱼纹盆”等,鼓励学生能够利用手中的紫砂泥,通过泥条盘筑的方法,设计出融入学生情感价值的陶艺作品。通过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引入,不仅能够更加直观感受到彩陶的文化渊源与制作流程,也可以通过多种艺术作品的赏析,充分激起学生自主设计的积极性,进而在保证小学美术欣赏课堂教学效率快速提升的同时,使学生也能够使艺术修养、审美意识、设计能力快速提升。

(二)设计授课目标,建立艺术情境课堂

教师在积极创新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明确的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激发出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参与小学美术欣赏课堂学习活动时,能够更好地对学习方向进行掌握,同时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快速提升。要更好地使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授课内容,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确定,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审美意识,建立更加符合其个性化发展的艺术情境课堂。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不仅更加符合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审美需要,也能在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小学美术欣赏课的价值意义,以保证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当在进行“好大一幅画”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将教学目标定义为:引导学生能够通过对不同时期壁画的欣赏,提升审美能力、组织画面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并利用美术工具,创作出更加符合自身情感价值需要的作品,从而在思维意识的调动中,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教师可以将由古到今的艺术作品进行打印,并按照时间顺序张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们通过欣赏,感受到远古时期的绘画特点,主要以劳动记事、抗击自然灾害、表达情感、狩猎以及宗教信仰内容为主。而现代生活中的巨型绘画,则主要用于广告宣传、装饰生活和满足人们审美需要。这时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利用水粉、彩色铅笔或油画棒,通过色彩的搭配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创作,从而在提升学生创造能力与欣赏能力的过程中,保证教学效果的快速提升。通过艺术情境课堂的建立,不仅可以更好地使学生直观对本节课需要掌握地知识进行了解,也能在充满艺术氛围的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明确角色定位,开展小学合作学习

从学生参与小学课堂知识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当中,可以看出小学教学的实效性,所以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小学生课堂的积极性,才能推进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因此,要想使学生参与到小学美术欣赏课当中来,更好地对自身艺术修养与审美意识进行锻炼,教师就需要通过对小学美术欣赏课堂角色定位进行明确,要意识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引入,来鼓励学生能够在相互间的思考与探究中学习,这样既能让学生完成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通过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改变依赖教师学习知识的不良习惯,并把握学习节奏的同时,与小组成员在相互间思维意识碰撞的过程中,对美术作品所展现出的艺术修养与情感理念进行赏析,达到提升艺术修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进行“什物拼贴”的教学活动时,本节课需要学生能够利用棉花、纸张、丝线、易拉罐等随机材料,通过拼、撕、贴剪等多种方法,在思维意识的调动中,进行对美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教师可以请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预习活动,利用网络搜集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物品和拼接的图画,使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能够对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一个初步了解,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在进行课堂教学工作时,教师就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鼓励学生能够将课前预习成果,与小组成员进行分享与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在动手与动脑中,创作出具有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发挥自身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与组员的相互探讨中,既从多角度出发,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又在思维的碰撞中,设计出更加富有生命力的作品,进而在真正发挥美术欣赏课堂教育意义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对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希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成长为符合新时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欣赏课时,应挖掘其中的美育教育价值,通过对班级学生审美需要、个性化发展以及艺术素养的分析,选择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有效提升小学生艺术修养,全方面地培养小学生的素质,也能在推进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价值,非常值得广泛地实施。

作者:陆博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