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纸塑造型教学的实践
时间:2022-07-09 08:28:14
导语:小学美术纸塑造型教学的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现状,该文作者提出以纸塑造型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发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重视展评方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将吉祥文化与学校纸塑拓展型课程相融合。这不仅可让学生通过吉祥文化感受吉祥造型、吉祥图案以及吉祥色彩的独特美感与艺术魅力,而且可让学生通过纸塑造型的创作形式表达自己对吉祥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对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吉祥元素;纸塑造型
一、山重水复——直面现状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儿童美术学习的核心价值和课程资源,而传统吉祥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的传统文化。但是如今,在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触较少,对传统吉祥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中国吉祥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吉祥文化融入纸塑课程内容,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创新纸塑课堂。
二、追根溯源——价值探讨
教师应该让学生从小就接触优秀的民族文化,让他们浸润在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编写要特别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要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中国特色,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之情。在第二学段(3~4年级)的内容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的特点或寓意[1]。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岁月印痕,美术教师应通过不断挖掘中国传统艺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吉祥文化,深入了解、体验并践行传统吉祥文化,这有利于对传统吉祥文化的有效传承。基于此,文章旨在通过教学实践研究,促进教师对小学美术纸塑造型课程的理解更深刻、更到位,促使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使其具有扎实、丰富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使教学活动成为富有激情的创造性活动;同时,通过实践与研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传统吉祥文化,培养学生对纸塑造型的兴趣,进一步推进学校“神奇的纸艺”美术特色项目,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柳暗花明——内容研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文化喻示美好、幸福,其内容包罗万象。笔者着重围绕三个吉祥元素展开课例开发研究,即造型、寓意以及色彩。1.甄选适合纸塑创作的吉祥造型在纸塑造型拓展型课程教学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以废旧报纸为主要材料,运用不同的方法塑造出具有立体造型,集操作性、欣赏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纸艺类手工作品。吉祥造型根据表现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动物吉祥造型、植物吉祥造型、人物吉祥造型以及文字符号吉祥造型等。要将以上吉祥造型融入纸塑创作,教师就要在众多内容中甄选出适合学生开展创作的吉祥造型,在内容的设置上应进行分层,引导学生先易后难地开展创作。2.梳理适合纸塑彩绘创作的吉祥图案吉祥图案的内容繁杂,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吉祥图案不仅具有装饰功能,而且大多数图案的主题内容具有吉祥美好、健康向上的寓意。传统的吉祥图案以多种形式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既装饰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又以其吉祥的寓意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了解这些美好的寓意,学生就会更好地感受到先民的智慧,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实际学习水平,梳理出适合纸塑彩绘创作的吉祥图案,从五方面选择吉祥图案:动物纹样题材、植物纹样题材、器物题材、人物神仙题材、文字符号题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师需要分层次设置内容的难易程度,层层递进地开展教学。第一阶段,教师选择的吉祥图案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可选择学生较为熟悉、喜爱的形象,引导学生简单说出不同图案的内在寓意。如,鱼、蝴蝶、兔、鸡等动物类纹样,石榴、牡丹、荷花、莲花等植物类纹样,福字、喜字等文字符号类纹样,等等。第二阶段,教师应选择常见的、应用较多的吉祥图案,让学生了解图案的特点与内在寓意,并尝试描绘。如,鸟、象、凤凰等动物类纹样,葫芦、缠枝、卷草、梅花等植物类纹样,如意、花瓶、钱币等器物类纹样,等等。第三阶段,教师可采用特定形象与不同形象的组合,让学生领悟纹样美好的寓意和深层内涵。学生尝试组合、自主创造具有新寓意的新图案。3.提炼富有吉祥寓意的色彩搭配在长期实践中,古人提炼出青、赤、黄、白、黑这五种基本色。这五色被视为正色,暗含了吉祥的含义[2]。吉祥图案的色彩搭配主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高纯度。“红要红得艳,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这是吉祥图案的民间口诀,它充分体现了吉祥图案对色彩纯度的要求[3]。其二,强对比,指色彩形成强烈对比。它要求吉祥图案的色彩在表现浓艳的视觉美感的同时,也要注意色彩的和谐统一,既强调色彩的对比,又讲究色彩间的和谐统一,做到艳丽中不失淡雅,营造出温暖而明丽的视觉效果。
四、独具匠心——策略研究
1.从观察到实践:大胆创造吉祥物品的独特造型(1)简化——由易而难纸塑造型主要由报纸团、纸浆等塑造,过于烦琐的造型不容易表现。传统吉祥物品的造型或精致繁缛、或粗犷简洁。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复杂造型简洁化,可参考泥塑、布艺造型等,学生只要在观察中分析出物品的主要结构便能自行塑造。教师可让学生从简单造型入手,并合理设置内容的难易程度,使学生易于掌握、勇于尝试。(2)概括——特征鲜明纸塑造型大多适合表现较整体、不零散的形象,因此,学生需要抓住对象的特征进行概括表现。正如齐白石那句题款“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学生需要抓住表现对象的内在本质,又不拘泥于其外在形象,大胆地概括归纳,强调整体感,使作品整体具有较强的饱满感、体积感,体现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和美的原则。(3)夸张——彰显个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创作中做到主次分明、突出个性,对于具有寓意的部分加以夸张、强调,对于无关的细节部分加以弱化表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造型时不拘泥于实物,抓住最想突出的局部进行夸张表现,要别出心裁、标新立异,把自己的创意和技术、知识、经验相结合,通过造型创作将创意转变成个性十足的作品。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引导和帮助学生大胆表现、大胆创作。2.从模仿到创作:适时表达吉祥图案的美好寓意(1)临摹——走马观花文中所述的“临摹”指参考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根据其图案学习绘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临摹学习。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临摹并不需要完完全全照着原作进行图案重现。学生可以在原图案的基础上对纹饰加以修改、删减等,抓住原图案的意蕴,从而在临摹过程中了解吉祥图案的精髓。(2)重组——移花接木当学生经过前期的临摹学习实践,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其往往会积累许多传统吉祥图案的素材。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吉祥图案采用分解、组合、夸张等表现手法,创作出新的吉祥图案。这种“移花接木”的手法,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吉祥图案,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为其以后的自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创作——得心应手创作是运用能表达主题的纹样和造型进行艺术表达,这需要学生对吉祥图案的造型、寓意、色彩等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创作过程的重点是抓住主题、发挥创意、表达寓意。这种由简入繁、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创作变得充满乐趣,从而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3.从分析到运用:自由表现吉祥色彩的巧妙搭配(1)知寓意红、黄、黑、白、青“五色”是吉祥图案的色彩基调。其中,红色象征火红,给人直接的视觉冲击。以红色为底色描绘的吉祥图案往往给人温暖、祥和的心理感受。而黄色在吉祥文化中代表的是权威与尊贵,喻示蒸蒸日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吉祥图案色彩的寓意,以更好地开展创作。(2)巧运用吉祥色彩被赋予了不同软硬性质,未加白的为硬色,加了白的为软色。“软靠硬,色不楞”“红忌紫,紫怕黄”“红配黄,亮晃晃”,这些都是古人在描绘传统吉祥图案时的用色口诀[4]。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明度、色相、冷暖以及用色面积大小等方面的对比,使作品色彩形成轻松、明快且热烈的风格。(3)表吉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提炼、归纳出的用色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大胆地搭配色彩,自由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吉祥色彩。
五、别出心裁——展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教师要鼓励学生展现自信、张扬个性、秀出风采,通过展评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形成持续发展的内驱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评价反馈,反思课程设计是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完善等。1.多方位展示教师应立足每一名学生的快乐成长需求,关注学生的进步,为学生搭建多种展示平台,多方位地展示学生的纸塑作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有机会展现个性、显示才华。首先,教师可通过校园美术走廊、美术教室、校外美术馆、工艺博物馆等场所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的作品在校内开花、在校外留香。质朴却具有美好内涵、稚嫩却充满童趣的学生作品,会是校园内外的亮眼风景。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立足本土文化,关注身边的美术遗存,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如:针对半山泥猫习俗,教师可推出“纸塑——猫”主题作品展;在狗年春节前夕,开展“狗年旺旺”主题纸塑作品展;在重阳节前举办“平平安安”主题纸塑作品展;等等。最后,教师可举办民间玩偶纸塑展、吉祥动物展、吉祥器物展等专题展览,努力通过多个吉祥主题营造交流氛围,给学生提供各种交流展示的机会,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平台。2.多形式欣赏教师可利用细节欣赏分析、整体欣赏交流、分步骤欣赏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3.多元化评价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对美术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性[5]。笔者尝试运用开放式微信评价、群聊展评、作品介绍式自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通过在微信或班级平台中展示学生的作品,收获肯定的评价,在美术群聊中与学生、家长一起开展评价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纸塑造型学习的热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六、再行再思——展望延续
通过纸塑造型表现吉祥文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对纸塑创作的热情。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感知与理解,在实践和体验中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热爱之情,使吉祥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承。为了开展好小学美术纸塑造型教学实践活动,教师传承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精髓,用“变”丰富现有的课程内容,赋予课程新的活力。作为课例开发者和实践研究者,教师需要不断增强课程意识,不断提升开发课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周星,陈春.传统吉祥图案色彩的运用及其文化意味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9):64.
[3]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曾佳.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J].艺术百家,2011,27(S2):131-134.
[5]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吴婷婷
- 上一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优化路径
- 下一篇:电分析化学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