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融合心育策略研究
时间:2022-03-25 03:33:53
导语:小学美术教学融合心育策略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心育与“五育”的融合是时代飞速发展下社会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诉求,小学美术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心育元素,在发展心理能力、提高自我修养、塑造完美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运用促进教学目标内在整合、发挥教学内容协同作用、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实施开放的教学评价这四个小学美术教学与心育的融合策略,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心育;融合策略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这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是对其心理素养的考验。将心育与“五育”融合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诉求,教师只有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顺应其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促使其良好适应社会发展、积极进行自我建构等,才能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与人格基础。同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五育”并举已然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方针之一,美育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审美观点的重要责任。美术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教授基本的绘画知识和技巧的同时,教师也承担着美育的责任,要积极促进学生在审美能力、审美态度、审美情操等方面的发展。此外,美术教育由于自身的学科特性,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能够给予学生较大的空间,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同时,可以为学生放松心理压力、表达内心感受、进行心理调适提供良好契机。这对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发展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等具有重要作用。美术课程应促进学生情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并以“健康第一”作为课程理念与指导思想。由此可见,教师应在美术课程的基础教学以外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将心育融合在美术教学之中,在提高学生美术修养的同时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1]。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心育的价值分析
心育是通过开发人的心理潜能,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与机能,以促进人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和自我完善为根本取向的教育。心育关注的是人的心理发展,应将其与“五育”相提并论,使其与“五育”相辅相成。小学美术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心育元素。如:绘画是发挥学生创造力、促使其表达内心的过程;各种美术活动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与心理能力的过程;作品鉴赏是提高学生审美技能、丰富其精神世界的过程;等等。小学美术与心育均是学生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探寻两者融合的价值,发挥两者结合的优势,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释放内心情感,发展心理能力小学美术教学与心育的融合能够帮助学生自主释放内心情感,通过绘画创作的途径表达自我,从而学会调节情绪,发展心理能力。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而绘画作为美术的类别之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深受学生的喜爱。绘画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绘画素养与技能,而且是他们表达思想、释放情感的媒介。同时,绘画创作也是学生倾注足够的专心与耐心、获得创作满足感的过程。绘画创作是人充分审视与释放自我的过程,学生在绘画创作中会主动结合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融合自身创作时的情感、意志、心态等。因此,教师结合心育的诉求,鼓励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对其调节情绪、培养专注品质等具有重要作用。2.陶冶审美情操,提高自我修养《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指出美术欣赏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与影响。美术欣赏不仅是学生认识美术作品、理解作品内涵、认识美术特征与表现的过程,而且是学生了解作品的社会、文化、情感等背景的过程。通过美术欣赏,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可以认识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在学生进行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已有的认识对鉴赏起到的反作用,将心育中品格对人格塑造影响的内容融入鉴赏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与启迪,以此让学生从鉴赏的作品中提取到关于审美、道德的因素,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心理认知,使其学会保持和谐心态,提高自身的意志品质、情感道德方面的修养。3.丰富精神世界,塑造完美人格美术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受、认识、创造美的机会,心育的融合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增强学生对世界的感受与认知,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术教学中,学生作品展示与交流也是重要环节,基于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学生的作品质量往往参差不齐。让每名学生学会从情感和意识上充分地接纳自己,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自我信任感,是需要教师结合心育的内容加以正向引导的。小学美术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的良好环境,教师结合心育融合与引导,能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影响与体验。如,教师在结合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入自我认知部分的心育学科认知内容,并通过举例、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自我认知的情感体验,可以强化建立自信的重要性,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审视与了解自己,让学生在正视自身不足的同时勇于面对困难与挑战,这也是学生塑造人格的过程。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心育的具体策略
1.目标的融合,促进内在整合。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的导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心育,就需要将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与心育的目标进行内在整合。在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着眼学生整体发展的前提下,心育目标作为潜隐性的教学目标能够在学生自主心理建构方面得到自然拓展,而非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另外设计几条心育层面的目标。针对不同的学段,小学美术课程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中设定了不同的目标。因此,二者的融合就需要教师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各领域中,在完成美术基础目标之上进一步融合心育的内容。在“造型•表现”领域中,在学生大胆创作与表达的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鼓励与引导学生建立对自我表现的自信和乐观的态度。在“设计•应用”领域中,在学生利用所学的美术技能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利用恰当的时机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应对问题的能力,强调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的重要性。在“欣赏•评述”领域,在学生学会欣赏、审美能力有所提高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身心特点,认同自身的角色位置,在悦纳自我的同时悦纳他人。在“综合•探索”领域,在学生的美术素养不断提升与发展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强化自身的优良人格特质,认识到心理健康的价值与作用,学会自我引导和自觉维护,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师只有将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与心育目标内在整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双重教育的作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内容的融合,发挥协同作用。小学美术教学与心育的融合能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渗透有效进行,即通过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与心育内容的有机整合,协同发挥作用。小学美术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心育资源,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取与挖掘教材中的心育内容,结合具体的心育知识,将美术教学与心育融合的教育价值融入课堂教学[2]。一方面,教师能够利用教学内容中本身就具备的心育内容。如,在描绘自然景色的作品赏析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理解作品内涵,引导学生多观察、发现自然的美与壮观,在调节学生情绪状态,使学生在获得放松、愉悦的感受的同时,融入心育相关的内容,从对自然美的赏析延伸到作者眼中对自然美的观察,启发学生学会发现美的本质在于内心,让学生积极乐观地看待世界、观察世界、欣赏他人。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利用美术专业知识进一步挖掘作品背后的故事,将故事背景与心育知识结合。如,教师可以介绍名画的创作者付出的心血与努力,让学生形成对追求理想与克服困难之间关系的初步认识,从而延伸到认识创作者的人格特质,认识人格塑造对自我发展的意义,并能够对高尚人格怀有崇敬之情。教师将心育的内容与美术教学内容协同发挥作用,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心理方面的成长,既能够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又能促进学生人格的不断完善。3.教学的融合,运用适切方法。小学美术教学与心育的融合需要充分利用活动这一共同载体,通过创设适宜的情境、开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受到多重教育的影响。小学美术教学通常离不开各种美术活动的开展,美术活动作为活动课程,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也是学校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心育需要经过认知、情感最终落实到行为,人的心理发展与培育关键在于活动。因此,美术与心育均能够通过活动课程得到较好的融合。参与活动的过程既提升了学生的美术素养与兴趣,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美术与心育融合活动的开展需要满足活动课程的几个要素,即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与体验,并与间接经验互相补充;基于学生自主的兴趣、自然的状态;基于特定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直接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适当开展作品展览、美术游戏、手工创作等美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与表现的机会,让其在直接体验中获得更为深刻的认知和更深层次的发展。如,在开展手工创作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合作、共享材料、共同探讨,让学生在合作中共享美术成果。这种“过程—体验”的心育方法能够帮助学生适应学习环境,学会融入不同的集体,强化沟通与赞赏行为。4.评价的融合,实施评价开放。评价是每一项教育工作的自然归宿,小学美术教学与心育的融合也需要在教学评价环节中落实。除了评价学生的美术素养、美术兴趣等,教师还需要融合心育评价的原则与特色,解决“唯分数论”的问题。心育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心理成长,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将评价从认知性转向综合性、从书面性转向情境性、从定论式转向对话式,以增强心育评价的教育性、发展性、主体性、客观性与全面性[3]。在两者融合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开放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式以及评价的场景。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学生美术档案的方式,记录学生的美术情况、爱好、性格等[4]。学生的美术档案能够将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与家长多方参与评价。评价从课堂延伸至课后,可以让每名学生都获得全面且综合的评价,发挥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的成长。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对自我的认知更加深刻,同时在不同的阶段不断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使美术技能与心理能力获得同步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与心育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美育是“五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心育为学生在“五育”的发展上提供了心理支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心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释放内心情感、发展心理能力;陶冶审美情操,提高自我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塑造完美人格。因此,教师通过在目的上促进教学目标内在整合、在内容上发挥协同作用、在教学上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在评价上实施开放的教学评价这四种融合策略,能够进一步将小学美术教学与心育融合落实到实践层面,从而同步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与心理素养,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天强.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4):68-69.
[2]孔霞.在小学美术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中国教师,2019(S1):181-182.
[3]沈贵鹏.心理教育课程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90.
[4]陆琛.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207.
作者:李丽
- 上一篇:小学美术课程中色彩教学实践研究
- 下一篇:理工科学生自主管理学习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