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与小学美术课堂的融合

时间:2022-11-10 05:20:58

导语:地方文化与小学美术课堂的融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方文化与小学美术课堂的融合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应发掘学校周围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及人文资源,将地方文化合理地融入美术课堂,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该文探究如何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融入闽南牌坊艺术文化的相关元素,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关键词:美术课程;闽南牌坊;艺术价值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是美术教学的目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绘画的方法与技巧,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心智发育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与文化修养。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当地的乡土文化素材,能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更好地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闽南地区文化资源中的可选素材较多,但部分学校未能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未能有效结合闽南地区的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使美术教学资源较为单一。通过几年的学习,高年级的小学生心智逐渐发展,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闽南文化之一的牌坊艺术文化元素,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故乡,增强自身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之后更深层次的美术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品牌坊价值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牌坊,又称牌楼,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建筑,被誉为“传统文化的综合载体”,其集历史性、标志性、纪念性、美观性于一体。牌坊是中国建筑中的独特门类,其集雕刻、彩绘、匾联文辞和书法等艺术于一身,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较高的审美价值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将牌坊艺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不仅能让学生了解牌坊的历史,而且能使他们认识牌坊的艺术美。如,六年级学生通过学习《保护文物》《古建筑的保护》等课,可以了解古建筑等传统文化载体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历史韵味,并能有效地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的这两节课为“欣赏•评述”“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涵盖的知识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分析其中蕴藏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并以此为铺垫,带领学生考察周边的明清牌坊,认真观察其外观特点、内在含义及历史背景,从中体会牌坊的艺术价值,深入思考保护古建筑等古迹的方法。将牌坊艺术融入上述的美术课堂教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牌坊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演变历程。如,在成都发现的汉代画像砖上(图1)描绘了有关建筑的图案,这一图案便是当今牌坊的雏形,说明当时类似牌坊的建筑便已出现。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牌坊的构造和南北方地区牌坊的差异。北方的牌坊造型厚重、敦实,较多地采用了彩画雕饰和琉璃材质,给人富丽堂皇的感觉;南方的闽南牌坊则淡雅、灵巧、轻盈,装饰艺术以雕刻见长。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牌坊的作用。牌坊多用以弘扬传统文化。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牌坊,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教师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了解人文景观,收集当地牌坊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牌坊的魅力,同时引导学生以写生、宣传画、手抄报方式呈现自己掌握的牌坊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树立保护古建筑的意识。

二、观牌坊外形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想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师应进行实地走访与调查。漳州龙海地区离厦门海沧区东孚较近,笔者实地考察、分析此地的多处牌坊并作了详细记录。此地区的牌坊多为明清时期所建,通体青白石相间,整体和谐自然、风格相似。当前,部分小学生对牌坊的了解不足,难以从审美的角度欣赏牌坊的外形、历史文化内涵和装饰艺术。笔者认为,将闽南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可以实现地方文化与学校美术教育的双赢:将地方文化中的美术资源融入小学美术教育,可以丰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小学美术课堂焕发生机;小学美术课堂可以作为传承、弘扬地方乡土美术资源的重要平台,教师应在美术教学中引入具有直观性的生活性材料,彰显地方乡土美术中蕴涵的人文思想与传统艺术观念。美术教师应将闽南牌坊艺术文化元素有效地融入美术课堂。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美术课程中,关于对称、装饰、雕刻等主题课程较多,教师可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融入闽南牌坊的艺术文化元素。如:三年级《平平稳稳》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感受物体对称与均衡的表现形式,找出生活中对称或均衡的物体;与二年级的《对折剪纸》一课相比,四年级的《对称的美》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对称美,在物体呈现、图片欣赏方面的课程内容也更为复杂。闽南地区的牌坊多为四柱三间的门楼样式,柱数均为双数,间数均为单间,一般为一间或三间,中间大、宽、广,左右两边较为低矮、窄小,外形构造属于轴对称图形,楼层分为一、三、五、七、九等,每一层的两头都微微翘起,整体形状更为美观、复杂。牌坊上多为雕刻艺术,教师可以将其图案作为美术创作元素加以利用,让学生充分了解牌坊的具体形态,探究其组成规律,以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五年级的《形体的组合》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牌坊的外形美,用重复、并列、叠加、相交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其形态之美。总之,教师应努力发掘当地的乡土美术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美术创作的生活性材料。

三、赏牌坊艺术美,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融入牌坊的艺术美,让学生实地考察,近距离接触文物,感受文物中蕴含的艺术魅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赏析牌坊中精湛的手工雕刻技艺,认识中国传统的圆雕、透雕、高浮雕、浅浮雕、阴线刻等雕刻技法。在牌坊中,匠人综合运用了不同的雕刻技法,使牌坊具有古朴、雅致的气质。闽南牌坊一般以圆雕、透雕和浮雕为主,分别雕有人物(图2)、动物(龙、凤、狮、麒麟、鹤、蝙蝠、锦鸡等)、花草(牡丹、芙蓉、莲花、水仙花、松、梅、兰、竹、菊等)、书法、文辞及一些故事场景等。人物和动物纹样都具有一定的意义,这些石雕工艺和图案装饰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装饰寓意吉祥的纹饰数量较多,展现了牌坊独特的美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将牌坊上的雕刻纹样融入小学高年级的美术教学。如,在六年级的美术课《雕与刻的乐趣》《浮雕》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图片,分组实地考察,让学生进行简短的文字记录和快速的线描写生,以此增强学生的摄影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及绘画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考察过程中分工合作,拍照记录或用笔描绘牌坊上的雕刻纹样,分析雕刻的手法、内容及寓意等,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如,离东孚较近的龙海角美镇玉江村港内社“廖氏节孝坊”正中间的浮雕刻画的是祝寿的场景,正中间的桌子将两边的人物分开,浮雕中人物的神情、动态栩栩如生,慈祥的老母亲安详地坐在桌子旁,四个儿孙正为她祝寿,两边各有喻示富贵、吉祥的动物——鹿和鹤,鹿在古代被认为是神物,而鹤代表着长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描述浮雕的内容,以此让学生了解牌坊蕴含的文化内涵,感受牌坊的艺术美,不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牌坊中浮雕的具体内容,自主分析相关的技法与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与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艺术来源于生活。闽南地方文化中的美术资源体现了地方特色,小学美术教师应努力将闽南牌坊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魅力、个性特点融入小学美术课程,引导学生开展针对闽南牌坊的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课堂走向生活、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同时努力丰富美术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其桢,崔素英.牌坊•中国.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

[2]李昕.析中国牌坊.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3]乔云飞,罗微.牌坊建筑文化初探.四川文物,2003(3).

作者:郑晶晶 单位:厦门市海沧区东孚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