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6-11 11:38:39
导语:小学美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引言
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必不可少的方面。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十分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均衡发展。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研究者关于小学美育研究的重点,都集中和聚焦在于怎样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迅速、准确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美术教育的重点,同时也是美术教学的难点。目前,国内多数学校依旧沿用传统的“老师进行演示-学生进行模仿-老师进行实践指导”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长期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会让教师和学生对这门课丧失兴趣,使得这门课的重要性逐渐淡化,在人们观念中成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因此,本文通过对小学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一主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后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发挥更大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二、小学美术欣赏课现状
(一)不同群体对小学美术欣赏课的认识存在偏差。不同群体由于所处的环境及其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因而他们对小学美术欣赏课都会存在着不同程度地误解。首先,美术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虽然他们能够深刻体会到美术教育教学,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其他外在因素的干扰,导致了教师教学热情程度低、教学模式陈旧单一、教学组织秩序较乱。其次,学生是美术课程的主题。虽然他们对美术欣赏课程的兴趣浓厚,但由于其他课程繁重的学习压力,在不少学校使得本属于美术课的时间被其他主课所占用,同时学生于年纪小,也不会意识到美术欣赏课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最后,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和学生的“第一老师”,他们的态度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的态度。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情况下,大多数的家长只会关心学生的主课成绩考了多少分,往往忽视了美术、音乐和体育课程,因为他们觉得这些课是一些副课,没有必要得到那么多关注和重视。(二)专职师资队伍匮乏,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在多数的偏僻地区,小学的专业美术教师人才资源匮乏,数量十分有限,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一个学校几个班或者几个年级只有一两位美术老师,甚至在个别学校美术教师数量为零,由于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美术课程由非美术专业的老师兼任,美术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重视。同时,除了美术教师师资队伍匮乏的原因之外,小学美术欣赏课的课程安排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课时安排上。大家通常觉得美术课和音乐课是所谓的副课,一周只有一节,甚至有时还会被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占课。特别是在乡下的部分小学,有些学生是从没有上过美术和音乐课,这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三)教学内容缺乏对学生生活经验和欣赏兴趣的关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往往注重公共知识,对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的关注较少的问题。如果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老师引导学生对国画、油画的欣赏,由于学生不了解这些画的画风、画法等一些深层次的知识,肯定会逐渐丧失对欣赏课的学习兴趣。相反,小学生们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他们更喜欢漫画、动画等一些较为通俗、抽象的东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除了选取传统的美术欣赏内容,也要与时俱进。此外,教师运用专业术语引导学生分析作品,这样就会让学生体会不到应有的知识体验。专业知识含量过高和学生的能力接受范围之间产生了差距,我们无法要求这么小的学生去欣赏、去热爱那些在我们眼中艺术价值无可比拟的作品,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
三、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美术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的观念。“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互相的知识对流,而不是教师单向的对学生进行强行的灌输”。这就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默守陈规,不能用陈旧落后的观念持久教学,要顺应时代潮流,及时更新观念。如果一个老师经常坚持使用一种陈旧的“单通道式”的教育教学方式,来进行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就会让学生感受不到美术教育的愉悦感和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对这一门课程产生疲倦,失去兴趣。在这小学美术教育是学生在基础教育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学习小学美术欣赏课,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意愿。通过小学美术欣赏课的研究,发现小学美术欣赏课目前存在对其认识存在偏差;专职师资队伍匮乏,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缺乏和学生生活相联系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一学龄段时期,学生的思维活动活跃,都会有自己的观念和想法,都会反感其他人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把强行地灌输给自己。由于对美术的欣赏没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所以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不要把单向的想法强硬灌输给学生;相反,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大量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学生在交流探讨中,就会无形中加强对美术课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和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自由的发展空间。(二)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美术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中。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审美趣味,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教师应注意视觉形象的原则,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模型等工具将所要鉴赏的美术作品放置在特定的情境中来帮助学生观察美、感知美、表达美,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在美术教学中,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亲自进行示范,模仿个别学生平时经常会做的一些习惯性的动作或表情,让学生进行认真观察并且积极回答是谁的动作或表情,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进行表扬;对于回答不准确的学生,美术教师也要使用适当的语言善于引导,这样就有利于在积极的课堂氛围中,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小学时期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终身的发展都具有积极地意义。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一幅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观察,并思考观察后记住了什么,学生可以写下他们记住的,并进行口头演讲。作品给学生的展示,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和学生学习接受情况决定,可以一直呈现着,让学生看着作品进行分析;也可以确定一个时间段,让学生观察完毕以后,凭借着自己对于作品的印象进行分析;也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学生先凭借着记忆进行对于作品的分析,然后再将作品呈现出来,让学生看着作品再次对前面的分析进行补充,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其次,让学生考虑对作品的第一印象,让学生说一说对作品的感受,并将自己从作品中,读到的信息及所感所想在班级内进行交流。这个阶段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积极地去发现作品中的客观事实和规律,如果所有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么他们基本上可以得到,对作品的一个较为全面的观察结果。同时,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各种见解,允许不同类型的意见共存。只有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接受美术教师或艺术批评家对作品的评价,而且让学生感受自己的作品,阅读自己的作品,解释和评价自己的作品。这对于美术教育来说,意义重大。
四、结论
总之,小学美术教育是学生在基础教育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对学生美育、美感能力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意义深远。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摒弃过去的思维模式,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激情和兴趣,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美术育人的重要作用,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
作者:邓伟 单位:甘肃省合水县肖咀乡老庄小学
- 上一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
- 下一篇:生活化下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