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做与思”融合策略
时间:2022-04-07 10:10:52
导语:小学科学教学“做与思”融合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小学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要做好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做与思”思想对小学科学的重要影响,并将其彻底融入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有效提升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结合我国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建议,以对我国小学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做与思
科学教学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小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1],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惯,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教育手段。要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将“做与思”思想作为教学的主导思想,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小学生在“做”和“思”的教学方式下,有效提升综合能力,获得全面发展,达到新课改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的要求,真正落实教育改革政策,推动我国小学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一、创新诱导,启动学生“做与思”的融合意识
要做好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教师就必须应用创新思维,创新教学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诱导,真正启发和激活小学生“做与思”的融合意识,使“做与思”思想能够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落实。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真正对小学生进行创新诱导,教师就要利用层次设问的方式[2],帮助小学生融入“做与思”思想。教师必须对科学课程中的知识和课题进行深入解读,并划分层次,按照教学内容和课题的不同层次设问,从而由浅入深地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小学生逐渐深入地学习科学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能有效启发小学生的思维逻辑,引导小学生独立思考,对促进小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除此之外,通过层次设问的教学方式,教师还能有效兼顾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层次化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小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引导,促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在教学中收获知识,实现成长和发展。
二、多元设疑,激活学生“做与思”的融合思维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活动,教师就必须通过有效设计疑问,在引导小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教师既能将知识传递给小学生,也能有效突出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主动探究知识,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层层设疑增强师生交流和沟通,教师就能在交流过程中不断引导小学生提出质疑、深入思考,从而由浅入深地系统学习科学知识,拓展视野和思维空间,锻炼发散性思维,快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小学生将“做”和“思”两种思维有效融合起来,形成一体。在“做”的过程中深入思考,验证假设;在“思”的过程中以“做”为引导,探寻真相。一动一静的组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双向发展,显著提高小学生的综刍议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田凡(重庆市渝北区巴蜀小学校重庆401120)合素养和能力[1]。例如,在教学“冷热与温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小道具来辅助教学。教师可准备一盆温水和一个温度计,让学生亲自测量水的温度,并观察水温的变化情况。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思考: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应注意哪些因素?怎样正确读出温度计的数值?水温变化与时间有什么关系?水温是怎样变化的?通过多元化的设问,学生“做与思”思维的融合被有效激活了。
三、优化互动,诱发学生“做与思”的融合个性
要做好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有效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显著提高,教师必须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做好师生互动,不是指单一的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而是学生能够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和建议,跟随教师的引导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巧妙运用教学技巧,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可利用做游戏、演短剧等方式,将“做与思”充分结合,以“做”带“思”,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的个体差性,有效实施差异化教学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自我提高,都能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成长。例如,在《吸热与散热》这一课中,教师可以提供烧杯、水、酒精灯、温度计、三脚架等工具,让学生分组实验。在实验中,教师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利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吸热现象。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隔段时间再测量水温,学生又能直观地感受到散热现象。
四、接轨生活,塑造学生“做与思”的融合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将日常生活与教学充分结合起来,通过小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可以生活中的现象为例,让学生对知识原理和本质内涵产生更加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有效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这对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的养成,也具有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因素,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来,感受学习的快乐,让他们更愿意自主学习[2]。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带动学生思想,将“做与思”有机融合,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真正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丽.做有思想的教师让教材活起来:基于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有效融合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9(8):209.
[2]姜希福.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的有效融合[J].新课程•中旬,2019(4):86.
作者:田凡 单位:重庆市渝北区巴蜀小学校
- 上一篇:小学校长构建和谐校园探讨
- 下一篇:小学教师现代技术工具选择与动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