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与小学教育教学衔接策略
时间:2022-11-06 02:58:07
导语:幼儿园与小学教育教学衔接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文章摸索和研究了幼小衔接的有效策略,提出了幼小衔接课程框架及实践路径。
【关键词】幼小衔接;课程框架;实践路径
一、研究背景
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一个比较陌生的、层次比较高的学习场所,各方面会显露出诸多的不适应。美国政府对50个州的7000多名幼儿园教师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23%—47%的学前儿童尚未达到入学准备的要求。有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刚入学时在学业、社会性和情绪技能上的水平是预测其今后学业成就的重要指标,那些认知能力水平高的儿童的学业成绩更好。儿童学前教育经历与儿童的入学适应也有重要关系,那些具有良好学前教育经历的儿童往往能顺利地完成对正规学校学习生活的适应。由此可见,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对其今后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关注孩子的发展,保证教育的连续性,缩短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使孩子感到教育目标、学习内容的一贯性,使儿童变得越来越热爱学习,越来越变得自信、独立,为儿童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是当前小学与幼儿园共同的任务。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针对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价、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心理准备、适宜的知识准备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衔接研究,以及对入学准备不足儿童的及早干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和重要意义。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历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至今仍为世界基础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清河幼儿园过去一直是小学的附属幼儿园,与小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教学方面一直都是各行其是,缺少互动与资源的有效利用。小学教师不了解幼儿园课程内容和要求,幼儿教师不了解小学课程标准和教材,部分幼儿教师又不自觉地模仿小学超前接轨,使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师又无视幼儿园打下的基础,在教育教学上许多又都重头来,等等。这些现象表明存在衔接上的脱节和重复。基于以上认识,从2007年起,教育集团以省第11期教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与小学教育教学等方面衔接的研究”为抓手,集中教育集团教科研骨干力量,开展摸索研究幼小衔接的有效策略,构建幼小衔接园本课程,促进两学段的相互了解、支持,减小两学段之间的坡度,为孩子的一生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成长。
二、大班幼小衔接课程框架及实施路径
十年来,幼教集团五园分时段、有侧重展开对幼小衔接的研究,集中力量,以点带面。利用淮阴师院学前系教授研究团队的力量,系统指导,引领研究的方向。同时,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全员卷入,提炼、验证、修正着具体的实施策略。(一)解决认识不清、重视不足问题的策略—。编印《幼小衔接手册》,定期召开幼小衔接家长会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对幼小衔接的认识都比较片面,家长们在“幼小衔接”方面更是存在着诸多误区。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首先要解决大家认识观念问题,于是产生了编写《幼小衔接手册》的思考。随后在广泛征集意见、全员发动的基础上,分别编写了面向教师、家长的《幼小衔接手册》,两本手册因对象不同,内容有所侧重,着力于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与《幼小衔接手册》呼应的是组织召开幼小衔接家长会。一是大班第一学期开学时,由本班教师组织召开,重点让家长了解为什么要进行幼小衔接以及家庭如何配合幼儿园进行好幼小衔接。二是从大班第二学期开始,由小学部的骨干教师主讲。通过比较发现,家长们在幼小衔接方面更信服于小学部老师的现身说法。于是我们相对固定地邀请小学部的课题组成员(既有幼儿园工作经历,又有小学的工作经历,现为小学骨干教师)来开家长会。小学部老师用学生的具体案例,帮助家长了解小学的基本情况,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了解幼小衔接中孩子的心理准备、任务意识、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让家长在具体个案的比较中提高认识,效果非常好。由此,逐步形成了大班第一学期开学由园长和班级教师给家长召开幼小衔接会议并辅之以《幼小衔接手册》、大班第二学期开学由小学部的骨干教师给家长开幼小衔接会议并辅之以《幼小衔接手册》的学习情况交流活动。这样,来逐步解决家长以及教师的认识观念问题。(二)解决活动零散、安排随意问题的策略—建立幼小衔接活动框架表、形成重大活动方案。在进行幼小衔接研究之前,幼教集团五所幼儿园开展的幼小衔接活动零零散散、比较随意。开展幼小衔接研究之后,越来越感觉到幼小衔接活动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系统思考、整体安排,需要一进入大班就开始启动。经过反复梳理、推敲,形成了《淮安市清河幼儿园教育集团大班幼小衔接活动框架表》(表1),明确每个月的幼小衔接主要活动内容及目的,做到有序推进。随着系列活动的开展,我们进一步优化了相应活动的方案,如参观小学活动、背上小书包、毕业典礼、幼小衔接座谈会等都有相应的活动方案,用它来规范大班一年的幼小衔接活动,让幼小衔接工作形成体系,循序渐进。幼小衔接框架表和活动方案在运用的过程中,逐年都会有些微调,也将会不断地完善下去。(三)解决问题不清、针对不明问题的策略—开展幼儿发展跟踪调查、进行幼小衔接座谈会。幼小衔接工作只有真正指向解决问题,才有实效性。为此,我们开展大班幼儿进小学后发展情况跟踪调查。调查从情感态度、行为能力、学科成绩3大方面16个小项进行调查,每一小项分为3个等级进行评价。然后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调查报告,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我们工作切入点的依据。在大班第一学期开学前,组织召开大班教师代表与小学低年级教师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交流两个学段年级的主要教学目标、内容,交流对相互学段教育教学的一些建议,加强相互了解、相互配合。如座谈会中,小学部老师提出幼儿园孩子在倾听习惯方面存在明显问题,与问卷调查结果一致。对此,我们在幼儿园的平时活动中加强了对幼小良好倾听习惯培养的重视,并将之列为良好学习习惯子课题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四)解决课程衔接程度不高、内容重复断层问题的策略—梳理主题综合课程、编写幼小衔接补充课程。从与小学部低年级老师的座谈交流中发现,幼儿园与小学在课程上存在重复和断层的问题。如认识时钟,幼儿园的课程中要求幼儿认识半点,而小学课程到一年级下学期才要求认识半点,幼儿园课程拔高了对孩子的要求,对此进行了调整。通过研究,我们更加清楚,幼儿园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不在于认识多少字,而是重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因此,我们重新梳理了主题下每周谈话的话题及谈话提纲,让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与孩子有话可讲,会推进引导。另外发现,我们使用的“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语言领域中看图讲述的活动不多,而看图讲述活动对孩子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于是,我们在主题框架下编写的《幼儿园大班看图讲述教案》供老师们参考;同样还有数学内容、幼儿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补充课程。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教学内容衔接方面的不足。(五)解决理论层次不高、指导性不强问题的策略—撰写研究论文、参与课题赛课等。幼小衔接课题研究主要是在实践层面上的探索,为了提升研究层次、扩大成果,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情况,努力进行实践总结和理论提升。课题研究论文、课题研究报告,分别获得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一、二等奖,近十篇文章在《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幼教新天地》《现代教育报》《淮海晚报》等刊物上发表。其中《幼儿教育》杂志用四版刊发了集团幼小衔接研究的一组文章《幼小衔接,您准备好了吗?》。设计的多篇教案获奖,参加课题研究课评比也获得好成绩。在结题前,课题组收集相关文章,编印《幼小衔接论文集》《优秀教案集萃》等。
三、效果分析
幼小衔接研究所形成的策略,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其运用对实践应用方面也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一)幼儿、教师成长得以促进。几年来,幼教集团五所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规范开展、有序推进,得到家长认可、教师支持。孩子们在园的教育教学重点更加突出,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更加清晰,家园合作要求更有针对性。从学习与发展评价及跟踪调查发现:孩子们任务意识、自理能力增强了,表达能力提高了,思维更加活跃了,学习的好习惯初步形成了,上学的愿望更加强烈了,等等。孩子进入小学后,坡度小了,压力少了,快乐多了,对未来的学习更有信心了。通过几年的课程研究,也成长和成就了一批教科研骨干。(二)家园合作实效得以增强。在幼小衔接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幼儿园与学校层面通过家长会、《幼小衔接家长手册》、问卷表等,与家庭保持着密切有效的沟通联系,不断地改变着家长的教育理念,同时充分地发挥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积极作用,家园合作愉快而有实效,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满意度逐步提高。几年来,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为零投诉,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的积极性更高。(三)幼儿园课程得以优化。在幼小衔接研究过程中,形成了“大班主题谈话活动内容及提纲参考”“大班看图讲述活动方案”“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方案”“幼儿园数学活动教具集”“幼儿园数学区域材料投放集”“幼儿良好习惯教育儿歌集”等园本补充参考课程,这些补充课程的形成和使用过程让教师对当下课程建设产生了更多的思考,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参考。这些补充课程的出现,丰富、充实了幼儿园原有的课程,让课程更多走向园本化。(四)幼儿园与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升。自幼小衔接课题研究以来,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不断得到加强,了解加深,认识趋同,距离消失,感情日渐深厚,成为了进步共同体。幼儿园教育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育行为更加规范科学了,教育效果也越来越显著;小学一年级学生变得好教了,适应能力变强了。近几年来,小学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快速提升,小学部年年获得市区表彰的“素质教育先进集体”,幼儿园也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新课程验证试点园、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园、江苏省教科研基地幼儿园、淮安市“保教工作先进集体”等等,这些与幼小衔接课题研究的推动有着一定的关联。(五)社会影响力得以提高。幼小衔接实践研究形成的优化策略,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多篇文章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上,并在省市级评比中获奖。《优化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实践研究策略》获得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课题论文2014年在省学前教育学会的年会上进行交流发言。《优化幼小的衔接》作为《园所规划管理和品牌打造课程》的课程内容,幼小衔接课题组的两位研究成员先后被提拔到其他园所担任重任,她们将幼小衔接的经验种子播到了新的园地里,生长发芽。市、区教育局领导在多种场合充分肯定幼小衔接的研究成果,安排课题组核心成员先后到洪泽区、盱眙县等全市课题研究活动上作专题介绍,进行区域内推广。清河幼儿园教育集团以幼小衔接课题为载体,对幼小衔接工作开展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探索了一些优化策略,推进了课程的园本化,并在一定范围产生影响。但是我们深知,幼小衔接的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小学的合作,继续研究,不断完善,让幼小衔接课程更加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要求,更加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真正促进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无痕对接,让孩子们都能从容轻松地迈入小学大门,享受学习与成长的快乐。
作者:杨凤芹 孙成平 单位:淮安市清河幼儿园教育集团
- 上一篇: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计探究
- 下一篇:幼儿教育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