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小学教育中隐性不公平问题探讨

时间:2022-09-26 02:47:34

导语:城市小学教育中隐性不公平问题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城市小学教育中隐性不公平问题探讨

摘要:隐性教育不公平问题,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无意识的对学生造成一定的生理或是心理的伤害产生的问题。在教育范围基本全面覆盖的现代社会,城市小学教育中的隐性不公平问题逐渐显现,在城市小学教育过程中,隐性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位置排列、被提问问题的频率、教师关注度等方面,针对教师产生隐性不公平问题,可能接受到的相关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确实提出可能性解决策略,从而达到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完善城市小学教育教育公平体制,发展小学教育教育公平理论,推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字:教育公平;城市;隐性

一、城市小学教育中隐性不公平的内涵及特点

1、隐性不公平教育的内涵

2016年2月4日,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战略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健全法治为可靠保障、以加强党的领导为坚强保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1]可见,教育公平是我国现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我国学者对教育公平比较一致的观念是:全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育公平应包含起点公平,过程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而且是三者的统一。[2]专家学者将教育公平的研究重心较多地放在教育起点之上,研究中心放在区域差异、资源配置差异等一系列显性教育不公平问题,笔者将从教育过程这个环节中分析城市小学教育隐性教育不公平问题。隐性不公平教育问题,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被教师忽视的问题,或是教师无意识受某些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学生因素、个人因素等的影响对学生造成一定的生理或是心理的伤害。

2、城市小学教育中的隐性不公平的特点

1)无意识性。对于隐性不公平问题并不是教师主观意愿上愿意造成的,而是在教师潜意识支配下造成的,例如,教师对于女孩子的要求,总是相较于男孩子要更乖巧些;教师对于孩子上课期间关注度的多少等等;2)伤害性。既然是不公平问题造成的行为或是心理问题,就必定给孩子带来身体或是心理上的一定的伤害,例如,教师在分配座位上,最佳位置只有那么几个,对于位置相对较偏的孩子来说,对于眼睛、脖子都会产生一定的损伤,如果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会进一步带来孩子精神上的伤害;3)延缓性。隐性教育不公平问题给孩子们带来的生理或是心理的伤害,并不是立即、即刻就会反映出来,这种伤害日积月累,才会显示在孩子的行为或是语言上,例如,某位老师对于某位学生的态度一直采取严格要求,在这位老师长时间的教导下,这位同学开始出现做某些事情畏手畏脚,做事情没主见,没有人发号施令,就不知如何下手。

二、城市小学教育中的隐性不公平表现

在我国各方面全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基本保证,教育范围基本全面覆盖,全体公民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我们需重新审视城市小学教育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在教育公平的追求道路上己走过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从法律上肯定了全体国民不分民族、地区、身份,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实现了教育权利的公平;第二,致力于消除城乡间、地区间、阶层间、性别间在入学率、教育资源的占有量、升学率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不平等,基本实现了以儿童入学率为代表的教育起点公平。[3]今天,孩子们基本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但是真正的教育公平是否真正实现,这才是我们今天着重思考的问题。

1、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隐性不公平的显性行为表现

第一,学生位置排列,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视线,大概是以教师为圆心的呈扇形分布的,教师大致会将成绩好的学生安排在扇形的中心,其它依据教师自身喜爱程度依次排列;第二,教师上课提问频率以及方式方法,教师在课上跟学生的互动频率可以影响到孩子的积极性,教师会偏向于提问回答问题较为完善的、成绩良好的学生回答问题,从而避免陷入跟学生讨论自认为是一些无意义的问题,另外,教师对于学生提出问题的语气、手势等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第三,教师上课跟学生的眼神交流次数,有些教师在上课时的眼神会着重停留在几个学生的身上,对于自己不想管或是无力管的那些学生,在课上基本采取的是视而不见等等。

2、教师在课余教育过程中隐性不公平的显性行为表现

第一,课下交流时间,注意这里的交流时间指的并不是开批评会的时间,而是课下交流学习或是私下闲聊的时间,教师也是拥有自我意识的个体,她有选择自我交往的能力以及权力,但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些细小行为,却在无意识下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第二,教师跟孩子父母交往的方式方法,有些学生的父母可能掌握到教师的升职评优,有些学生的父母可能家财万贯,人都是有趋利性,教师会无意识的对这些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更为关照,从而曲线达到某些效果。

三、产生隐性不公平的归因分析

1、从社会的角度

社会需求,社会的发展潮流在不断的改变,就拿中职教育来讲,在2009年时,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以及高等职业院校共计15642所,可以说是占据我国当时总体教育的“半壁江山”。[4]即使是当年那个时候,教育部门下发的教育经费也只有高等教育的20%,之后更是一路下滑,直至今日,我们的老师依旧告诉我们,中职院校只是给予那些考不上大学的学生一个再一次提升自己机会的地方而已,同理,老师会相对偏爱那些符合社会需求,迎合社会潮流发展的学生。

2、从学校的角度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建校理念,都有自己的培养目标,这些东西是一所学校的教师开展自己教学工作的前提,根据每个学校的理念、培养目标的不同,教师对于孩子的培养重点,关注点也就不同,一所以艺术培养为目标的学校,教师更喜欢多才多艺或是某方面表现尤其突出的学生,一所以普通考试为途径达到升学为目标的学校,教师更喜欢课上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复习的学生。

3、从家庭的角度

现下有些网友总结,我们当今的时代,是一个“拼爹”的时代,虽有夸大社会问题的成分在,却也无比犀利的提出当前社会的一个现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情世故,礼尚往来的国家,且教师在成为教师之前,她首先是一个社会人,她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社会交往,社会生活保持稳定,再者学校教育本就不能脱离家庭教育而存在,所以,教师为了保全自己的生活,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他就必须要跟学生的父母保持联系,在这种交往联系之下,学生父母在教育理念、政治地位、经济实力、人际交往圈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

4、从学生个人的角度

在接受小学教育之前,孩子就已经接受到几年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在这期间,孩子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气质类型、性格特点,有些孩子的性格讨喜,就更受教师的关注些,总的来看,相较于气质类型是多血质的要比抑郁质的学生更受老师欢迎,性格特征外向性的相较于神经质的学生更讨喜,另外,学生的性别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教师更喜欢女学生多一些,因为女学生要相对于男学生更乖巧些。

四、解决城市小学教育隐性不公平问题的基本对策

1、社会做好“领头羊”

我国现基本消除了在民族、地区身份等方面接受教育权利的公平,但是却还没有实现享受教育的公平,这需要我们的社会给我们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教育环境,一所学校能过接纳本地学生和外地学生,但是学校内部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甚至师师关系都收到社会这个“大学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给予学校教育良好的指引方向,给予学校师生良好的公平教育的起模范带头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2、学校做好应尽之责

1)学校教师需增强自身专业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出的无意识地伤害学生的行为,若是一名拥有超强的专业技能的教师,专家学者认为是可以相对减少在教学过程中教育不公平的行为的,若有足够扎实的专业技能,教师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学生,[5]教师克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语言,教师会秉持教育公平原则给学生分配座位,教师会注意在课上对每一位同学的提问的方式等等。2)学校教师需增强法制观念,加强自我约束关于上文中我们列举的种种的隐性不公平教育问题产生的后果,若是情节严重的,教师将接受一定的法律的制裁,因此,教师要增强法制观念,明确自身对于学生来看,有哪些义务,又有那些权利,其实都是有法可循的额,《教师法》第8条规定:“教师负有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3条第2款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6]3)教师培训机构给予教师正确的引导随着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早已不能停留在知识技能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层次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任一行为动作,都有可能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所以,师范类院校在培养教师的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自我评价,并强调提升教师的法制观念。

3、家长树立正确教育理念

在进入学校学习之前,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进入学校学习之后,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但学校教育仅仅只是主要接受教育的途径,家庭教育仍然拥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第一:身处小学教育阶段的孩子是非判断力不足,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但需要注意的是,是统一的教育理念,不能学校教育说是一,家长教育说是二;第二:家长应充分支持教师的教育工作,与学校教师的工作做到相互支持,但绝不是阿谀奉承;第三:家庭教育需要家长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或是正确的榜样作用,不能讲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在孩子面前展现;第四,家长不能无视其他学生的享受教育的权利,要维护教育教学中的教育公平。

4、学生拥有良好的求学心态

小学教育绝不是单单指的是学校教育,最好的小学教育,是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教育环境,社会给予学校教育良好的指引方向,家庭良好的配合学校教育,学校制定积极的教学培养目标,教师提升教师素养,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的缩小城市小学教育中的隐性不公平问题。但决不可忽视的主体是学生个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有积极的表现欲,要勇于展现自己,要勇于锻炼自己,要勇于突破自己,勇于争取或是维护自身利益。

作者:熊欠欠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2]郭喜永.教育公平内涵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8.(5).3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统计与规划司.2004中国教育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158-161.

[4]毛燕.当代中国教育公平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2.

[5]欧阳明.教师教育智慧的修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刘冬梅.关于学生隐性伤害的法律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