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及对策7篇
时间:2022-09-26 11:28:28
导语: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及对策7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责任意识教育关乎社会的和谐与民族的振兴,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农村小学教育需要特殊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用文化去经营学校,就需要培植产生文化的土壤。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采取合理的措施,使少年儿童奠定肩负社会责任的基础。尊重每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让他们健康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把好教育这一关。
关键词:教育;社会责任;适度责罚
1社会责任概述
社会责任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既可以指法律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也可以指道德范畴内的所应当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一个人作为抽象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有履行历史责任的义务;作为具体的社会个体,有履行具体责任的义务。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一切社会关系赖以生存的前提。而责任意识的培养也不是先天就具来的,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不能流于空洞的形式说教。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和时代需要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解释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的变化,成为教育者所希望的人。人才的培养不能一曝十寒、揠苗助长,而需要循序渐进。
2社会责任与农村小学教育的直接关系
农村小学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产生了学校教育的“无责任化”,即不管学生犯了什么错误,都不会承担责任。学校成了学生的乐园,教师只能表扬学生而绝不能批评学生。没有人敢在一堂公开课上批评学生的错误,即使有,那也是温和善意的七分褒扬三分温怒。我们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从没有因为犯错而去干一件“戴罪立功”的事,从没有负错感,悔改观,责任意识是那么的陌生,在学校是如此,在社会上呢?也难怪学生犯了大错依然若无其事一般。孩子是国家的未来,让他们从小担负责任,将来才能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学校教育只有渗透责任意识教育,才是真正的关心爱护学生,关爱祖国的下一代接班人。
2.1关爱学生,渗透责任意识教育: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学生的教材中闪现的光辉思想。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和教育评价体系极端化的结合,追求难以量化的素质和无端的减负,曲解“以人为本”,“只表扬不批评”等等的歪论,致使教育偏离了其实质,责任意识的教育也无法渗透。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怎样就热爱祖国了?应该具体做些什么?从什么做起?小学生的是非观念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没有错误哪有正确?只肯定没批评,又如何建立学生“非”的观念呢?责任教育又怎能渗透呢?第一,关爱学生,就要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不是流于形式,视学生如自己的子女,尊重鼓励其正确的意愿,引导调整其不合理或错误的意愿。对其优点应该肯定,但不能言过其实。对其错误应该视其程度和个体性格特点提出批评,但须中肯。让学生知道,批评也是一种关爱。第二,尊重学生,适度责罚。责罚是对学生不良思想和行为给予的否定性评价。使学生克服缺点和改正错误,帮其分清是非,明确努力方向的教育方法,既可用于个人,也可用于集体。责罚不是体罚,它是批评的特殊方法,也是责任意识教育的最有效的方法,它需要科学的指导和艺术的手段。
2.2适度责罚是一种教育:适度责罚是教育的一种形式。适度责罚从反面教育了孩子们,让他们分清了应不应该做和该怎么做的事。批评、谴责和处分是在认识上让学生们明白了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事,如何让认识变成一种实践行动,适度责罚将是孩子们将理论认识变成切身体验的有效方法。教育的实质不是灌输,而是一种情感的体验,体验其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具有自主意识的学生自己明白。责罚之所以要适度,就是因为如果罚之过度,不但收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会走向教育的极端;如果敷衍责罚,反而更会流于形式。因而在具体的操作中要把握好责罚的度,采用得当有效的责罚方式。
3社会责任与农村小学教育的间接关系
社会责任与农村小学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责任意识的教育可以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然而责任意识的教育成果需要在未来社会里显现出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又间接的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3.1责任意识教育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责任意识的教育不光只有适度责罚,其教育资源还有大量的教材、丰富的学校生活和争取大部分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的对象不光是个别特殊的犯错误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学困生和智力超常生以及大部分中间的学生。学校日常活动的核心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集体、个人、社会的责任意识常常相伴而行。对一般儿童、学困生和智力超常生需在因材施教的正确教育方法指引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课题。智力超常生数量较少,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智力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也需要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对于处在中间的学生,教师仍不能一刀切,他们之间还存在着微妙的个体差异,关注这一群体的发展,我们会探寻到教育的一般规律,探寻到责任意识教育适于这一群体的规律。爱自己的学生,不光是生活上的爱,更是深于父母的心灵上的爱。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个性气质特点和家庭情况,这样才能宽严并用,恩威相济。
3.2实践教育的成果需要在未来社会里显现: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教育发展相当落后的农村小学教育,而占人口大多数的受教育学生在农村,因此,农村教师肩负的责任之大,与国家未来之壮大戚戚相关。教育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类是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核心。全面发展不是全部发展,要从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出发,根据人的不同特点,实现不同层次的不同发展。教学方法就是以学定教,教育方法就是以人定教。教学可以是简单的,而教育必定是复杂的。学生受教育后如何服务于社会,是教育者希望受教育者变成他们所希望的新型人才形态。责任意识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强化与否,以及其他教育的渗透,在学生受教育后服务于社会时就显现了,学生的责任行为将是对小学教育中责任意识教育的一个回放、一个缩写、一个反馈。现代社会,学校已不是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的唯一渠道和来源了,从内容上讲,这些渠道的信息有好有坏。但在广大农村地区,网络的覆盖面暂时尚小,学生对此了解还处于好奇阶段,对影视媒体中虚拟暴力、色情、等画面中毫无责任感的成份,也处于模仿阶段,教师要谨防小学生对此的倾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目前农村小学教育中责任意识教育的厚与薄,将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未来社会的发展。
3.3肩负责任是未来社会的需要:责任,是光荣的,也是需要勇气去承担的。社会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一种责任。一个民族有发展壮大自己之责任,一个团体和单位也有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家庭更是有家庭成员自己的责任。责任,无处不在。责任不是先天就有的,更不是后天俱来的,而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在社会、集体、家庭生活中学来的。一旦失去,国家、民族也将失去自尊、自强的旗帜。肩负责任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农村小学生的责任,未来的社会需要有志之才,更需要有责之才。农村小学的特殊情况,则更是重中之重。
4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决定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的特殊性,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加强责任意识教育。教育手段要因人而异,灵活运用。要创造条件争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支持,光靠学校教育将会事倍而功半。只有认清了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关爱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农村小学责任意识教育与学生将来的社会责任关系既是直接的,又是间接的。因此,把好这一关,才是真正的关爱生命、忧国忧民。教师要在班级中善于培植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主体教育的生存土壤,把个体、集体、社会的责任统筹起来,让学生也善于明辨是非、防微杜渐。让其从小立大志、担大任,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付诸实践,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再到实践。光说不做,是不会期待教育作用的,行动才是责任意识教育的旗帜。
作者:李继荣 单位:庄浪县阳川学区李咀小学
参考文献:
[1]《特殊教育学》,叶立群总主编,林永馨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1995年6月第一版,2000年4月第3次印刷.
[2]邹天鸿,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勾立贤,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探究[D].河北大学,2013.
第二篇: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义务教育遇到了诸多问题,特别是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城镇化是通过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出现了诸如“升学主义”观念有所加强、基础教育“育人价值”受到忽视、“身份”及时导致辍学现象增加、留守农民、工子女教育质量下滑、课程结构欠合理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城镇化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影响,论述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若干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教育;小学教育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城镇化,农村教育城镇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义务教育,使农村化逐渐向城镇化教育方向发展,目前我国把农村教育作为优先领域,防止出现农村教育凹陷,着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向城镇化方向发展,即基本形成了城市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明显改善了农村义务教学学校办理条件。整体提高农村义务教学的教师队伍素质,初步提高了农村教育质量和国民素质,其中师资发展问题是教育发展中的基本问题之一。
1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小学教育设施不能满足教育需求:农村教育的设施不能满足小学教学的需求,办学条件在逐渐改善,但我国目前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发展仍普遍欠发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而现在大多数还在用传统式的教育,无法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经济发展制约教育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和材教方面投资的也较少,对于农村教育的投资更少,目前的农村教育的措施还是陈旧、落后、老化的问题非常突出,部分教学设施严重缺乏,造成许多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除此之外,小学住宿环境得不到满足等因素,都直接制约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1]。
1.2农村小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现在农村教师的补助以及教师的薪资待遇比较少,这样就导致了优秀的教师大量流失,农村小学教育缺乏优秀的教师,使农村小学生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以导致农村小学的教师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年龄资深的老师,二是很年轻没有经验实习的老师,还有经验少的代课老师,他们的教育大多数还是由一黑板一根粉笔和一张嘴的传统安授课方式,这样的授课模式不但给师生的压力、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不能适应当代的教学需要,使得教学效果很不明显。而且一些老师的专业知识和储备量不足,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的教学需要,这样导致了生源的减少,对教师的教课需求量下降,这样的师生结构就出现很多的问题,对有些学科例如体育、音乐、美术等专业的教师数量不足,往往一个教师教好几个专业,这一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和教师也应从观念上改变对于升学率的盲目追求以及对考试科目的过分重视,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平等对待各个学科的教师和教学。
1.3校园文化的缺失:现在农村小学几乎忽略学校文化建设,导致农村小学生活在单一接受文化课的阴影里,受到客观原因的制约和影响而老师对于学生的成绩最为唯一数据,不让学生看课外书,由学校一味应试,本应该文化气息浓郁的校园,居然成为了文化的孤岛,幼小的孩子们只能机械枯燥的演练各种习题,整日被束缚在书山题海里,背着小升初的压力,而没有办法享有应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农村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学生几乎无法开展有关多媒体文化活动,严重影响了学生学校生活的丰富程度,也影响学生不能有效、愉快的接受知识。
2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若干措施
2.1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建立鼓励机制:学校管理过程中建立激励机制,学校管理过程中良好的激励机制会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鼓励,物质奖励可能相对来些不太明显[2]。在经济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一些小的物质奖励也许难以得到好的激励效果,但精神激励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例如鼓励农村小学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主动接受现金的教育理念,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革农村教师编的制度现行教师编是根据2001年中小学的标准制度决定的,提高农村教师的需求,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
2.2全面推荐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的教学环境,是造就学生德、智、体、美、劳前面发展的条件,建立宽松活泼的教育教学环境,创新小学教育是启发、诱导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关键,开阔小学生的智力与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是培育人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离开家的第一个成长环境。因而学校的办学理念,校歌、校风、校训、都是重要隐性的课程,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小学学习文化建设必须遵循学校特特色和师生特点,我们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精神文化的建设,要把精神文明教育提上日程,城镇化的发展程度不同的区域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还有很大的差距,但面临农村城镇化的迅猛发展的挑战农村各类型区域都应把精神文明教育提上日程。
3结语
党和国家历年来重视教育工作,和城镇化的教育相比农村教育还是比较落后,我们应该引进比较新颖是授课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做里更好地掌握知识,活学活用不死板的去接受知识,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特别是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村教育暴漏出很多问题。为此。我们以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为突破口,采取一系列的发展策略。促进农村教育高度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知识文化水平。逐步促进人口成长,进而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与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对农村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培训,让学生接受不同的授课形式。
作者:谭富丽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小万德小学
参考文献:
[1]刘云博,白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03):109-113.
[2]刘云博,白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03):109-113.
[3]刘璐,魏登尖.农村教育城镇化进程中师资发展问题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01):54-57.
第三篇:“互联网+”时代农村小学教育研究
开学不久,我校语文教研组举行集体备课活动。一位一年级老师执教语文教研课。这一节课是教拼音的,我们都知道,汉语拼音从声母到韵母,再到整体认读,学生都要会写,会读。以前,这些内容的教学,一般都要一个月时间才能完成,而这次听课令大家十分惊讶。才开学不到一个月,孩子们对拼音已经非常熟悉了。在评课的时候,大家要求这位上课的老师谈谈教学方法。没想到,这位老师却说:“不是我教学水平有多高,也不是今年的孩子突然变聪明了,而是我经常会通过微信、微博等和家长互动,以互联网推动家校合作,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保障。”
一、互联网正在悄悄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思维
随着这位老师开了个头,其他语文老师也共享了一些经验和做法。一位二年级的语文老师接着说:“几年前布置家庭作业,我会把当天的内容打印在一张小纸条上,或者写在学生的家校联系本上,这样既浪费资源又浪费时间。后来家长们都有了手机,我就把作业发到家长们的手机上。但群发手机信息很不方便,有的家长看不懂,还是会经常打电话询问作业情况。现在,我们班上的家长都用上了智能手机,开通了微信。微信可以传播声音,可以发送图片。我就建立了我们班的家长微信群。布置朗读作业的时候,我给他们范读,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收听,然后,再让家长把孩子的语音传上来。这样我下班回家,打开微信,就可以知道全班孩子的复习情况。布置书面作业时,我把作业格式拍成照片,做哪儿,怎么做,让家长一目了然。孩子们做好作业之后,家长会把孩子们的作业拍成照片,上传到群里,这样大家在微信群里就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六年级的孙老师说:“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即使是农村的小学生,也都有QQ号,平均每个学生有10~40个QQ好友。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基于这一点,我经常让孩子们在自己的QQ空间里写日志。让我班的学生与科任教师互相加为好友,然后再把优秀的日记或者文章转发到自己的QQ空间。并在我的QQ空间里专门开辟了一个栏目叫‘蓓蕾园’,用来发表学生的作品。这样,学生只要登录我的空间,就能读到其他同学的作品了。在这个平台上,他们都喜欢上了习作,同时,他们还会在‘互联网+’的平台上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现在有一款手机APP叫纳米盒。”四年级的戴老师说,“这款软件的功能非常强大,里面有全套的小学语文、英语教材点读、学科知识库、常用的视频、历史故事,还有孩子们最爱看的连环画。我今年五十八岁了,普通话一直讲不好。我就让孩子们回家以后跟着纳米盒读书,用手机上的录音软件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再上传到我们班级的QQ群里。第二天,我会选出一些录音让学生听,同时,给优秀录音颁奖。在我的鼓励下,每篇课文孩子们都读得非常出色。以前,我没时间也没有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读课文给我听。现在好了,每个学生的读书录音都在QQ群里,随时都可以听到。我觉得,我在快退休的时候,也赶了一把时髦。这种教学方式,其实也是一种翻转课堂啊!”以上是我校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交流的一些片断。从这些片断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近几年来,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互联网+”的春风已经吹进了我们农村小学,农村小学教育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天地。
二、重新认识“互联网+”给小学教育带来的改变
“互联网+”是刚刚兴起的一个网络名词,也是刚刚开始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比如,医院可以实行“互联网+”医疗,学校可以用“互联网+”来辅助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互联网+”在教育方面的应用,更是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喜爱。提及“互联网+教育”,很多小学教育工作者都会认为:小学教育“拥抱”互联网由来已久,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教育教学中。但是,当提出从“+互联网”到“互联网+”这个概念时,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原来对“互联网”的拥抱,仅仅是一种“+互联网”的方式,传统的教改思想和教学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互联网充其量只是一种新的教学工具。从“+互联网”到“互联网+”,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小学的教学改革。
三、“互联网+”的发展瓶颈与展望
第一,“互联网+”到底会给我们农村教育带来怎样的改变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研究员陈先哲先生认为,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最大的差距在于师资,专业的师资根本谈不上,更不用说优质的教育资源了,如果乡村教育仅仅依靠这样的师资,很难得到好的发展,与县城教育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现如今,很多农村家庭都装上了宽带,这也为“互联网+”的推广奠定了基础,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教学,一来可以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提升,二来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互联网+”的平台上,我们可以上传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参与学习,还可以将一些知识要点放到这个平台上,便于学生课下复习,这样,就可以让农村的学生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第二,“互联网+”促进了学校课程的整合。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农村学校的课程开设与城市学校存在很大距离,但是互联网缩短了这种距离。县城里有的各种教学设备与教学素材,我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将各科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学习学校所开设的各门学科的内容,这样,学校在整合“互联网+”平台上的资源时,就会将各科的内容进行整合,这样,就对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冲击,教学时,我们就要立足于这个平台,多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交流、讨论,研究出一些可以适用于各门学科的综合性资源来让学生学习,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就可以通过一个资源而学习到各门学科的精要。例如,在学习“九寨沟”这一课时,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一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拓宽视野,了解九寨沟的神奇、迷人的景色,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叙述之美,学生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来深入研究九寨沟的风光与风情,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第三,“互联网+”促进了教师素养的提升。因为“互联网+”是一个新的教学平台,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它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它需要广大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不能用老眼光来看当前的教育,要学会适应,要在提升自己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方面做一番工作,给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带来新的气象。第四,“互联网+”创造了十分红火的移动学习。能够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让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处,让农村孩子的学习不再受到教学条件的制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想象,一个在苏北农村学校的孩子通过互联网上了北师大附小外教老师或者纽约某小学教师的一堂英语课,这是什么情景?这就是“互联网+学习”的理想目标,不分国界、不分老幼,随时随地接触全球最好的教育资源。如今,它正在破土而出、蓄势待发,给农村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互联网+教育”也给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带来了新的视角,它需要我们重新界定对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与方式,让我们的评价更能够促进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室,家庭、社会都可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地方,让学生可以自由地、科学地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成效,也为每个农村学校实现教育梦想开辟了新天地。
作者:朱学军 单位:江苏南通市如东县双甸镇石甸小学
第四篇: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摘要: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小学教育教学模式和要求、目标和内容均发生了深刻改变,教学管理活动日益复杂。本文探讨了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基本现状及根源,提出了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素质教育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针对传统教育弊端和教育理念的革命。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基础教育,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时期。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所小学的办学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和决策;一所小学的校长既是掌舵人又是领跑者,把一所小学创办成为优质有特色的、一流的学校是每一位校长的希望之所在。因此,素质教育教学的前提是具备良好的教学管理理念,直接决定学校的命运和前途。优质而有特色的教学管理,是创办特色学校和适应新课改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教学管理者具备先进的、适应时展的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思想,才能引领学校这艘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向前;才能带领学校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才能有效进行教学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一、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基本现状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广泛推行和国家对教育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教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然而由于诸多因素,一些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问题仍然存在。
(一)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依然存在,教学管理模式亟待改进。新课程改革中,许多农村小学仍然未脱离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于小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还是单纯以其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考试成绩高就各方面都得到肯定,反之则被全面否定,“唯成绩论”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样的管理模式必然不利于新课改推行,不能满足小学教学管理要求;即不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又违背“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原则。另一方面,应试教育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极大不便,使学生过分注重学习,就连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都不愿意参加。他们认为,参加活动就是在浪费他们的学习时间,使学校各种活动很难开展起来。
(二)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当前,有些农村小学教师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教学能力也不是很高,缺少专门的教师职业培训,难以跟上时展节奏,不能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部分教师往往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危机意识不是很强。所有这些,距离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小学教师教学观念和职业道德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使用现代教育教学设备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同时,在敬业精神和对学生、学术的热爱上还十分欠缺,需要不断改进。
(三)课堂教学管理不够完善,教师缺乏教学反思和科研意识。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自我发展的主要场所。课堂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于:首先,教师调课是经常发生的现象,因为教师个人原因不可避免进行调课。但是,由于教学管理的疏漏,某些教师进行多次调课,却与教学管理人员没有及时沟通,不仅影响教学进度,而且破坏教学秩序。其次,有些教师只负责上课而忽视课堂纪律,面对做小动作扰乱纪律、没有认真听讲的学生,视而不见,不及时批评制止、及时纠正。一些教师认为只要不影响正常讲课就不必去管,这种不及时不到位的课堂管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再次,学校对教师工作细节上未做明确要求,对课堂仅仅是宏观上的管理。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往往比较粗糙;教师不能及时针对课堂上的问题进行集体研讨,对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不够深入。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以身作则,加强领导班子管理。领导班子是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力量,领导班子管理决定着学校的整体管理。首先,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要严格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坚持每周例会,两周生活学习会。每个班子成员要对自己分管领域内的工作高度负责,坚决杜绝出现任何纰漏;其次,领导班子成员要具有亲和力,多与一线教师沟通,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情况,解决教学中及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疏漏,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领导班子的听评课结果可以作为任课老师业务考核依据。再次,管理者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位教师。不同年龄段的老师有不同的特点,青年教师有朝气和冲劲;中年教师教学方式沉稳,肯钻研;老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管理者要根据每个老师的不同特点,看到每位老师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最大限度开发和利用。
(二)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师资管理。建设一支业务素质优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新课改背景下保证小学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实施和开展的重要保障。首先,管理者要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新课改基本精神和核心内容,并以此严格要求自己,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开展;根据新课改理念,建立健全符合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和考核测评体系。其次,组织并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或外出学习,使教师开阔视野,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再次,为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教师订阅教学教辅资料,拓宽眼界,使教师了解教学新动向,补充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同时,要求管理者和教师不断加强个人修养,提高人格魅力;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三)制定科学决策,加强学生管理。做好小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当真抓实干,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首先,管理者要用鼓励、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要“爱学生”,还要懂得怎么爱;要看到优秀生是人才,“后进生”也是人才,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善于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亮发光点,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其次,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德育教育,教育讲文明礼貌,爱护国家公物,勤俭节约,讲究个人卫生,维护学校环境,在家里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要求学生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多读书,读好书。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只有不断努力,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对内抓好教育教学,对外树立良好形象,才能打造出优质而有特色的学校。
(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要实现小学教育的育人目标,教学管理人员应通过各方筹措资金,努力为全校师生创建一个良好、舒适的教学和娱乐环境。在一个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环境中,教师才能快乐地教,学生才可以认真地学。其次,配备必需的现代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和网络,并让其充分发挥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再次,要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班级环境。因为班级环境的好坏对学生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影响,在良好和谐的班级环境中,学生就容易取得成绩和进步。所以,学校管理者、教师都应该注意教室布置、课堂纪律的保持、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加强教学环境建设,为学生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学管理,同时对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改革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创新发展。新课改大背景对于改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是难得的机遇。所以,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其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仔细探索,建立起科学的、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教学管理制度,做到思路开阔、思想活跃、深入研究、精细工作;紧紧围绕让学生“会学、好学、学会”这个目标开展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把教学管理实效的提升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对教师的工作过程要加强指导和监督,绝不要紧紧抓住“考试成绩”这根绳子不放。如果管理过程没有问题,结果就是成功的。
作者:田正旗 单位:康县岸门口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俊.小学教育教学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05).
[2]柳文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探析[J].才智,2014,(32).
[3]冉大范.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初探[J].吉林教育:综合,2014,(20).
[4]魏现湘,张学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09).
第五篇: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教育问题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从当前的农村小学现状来看,在留守儿童教育、薄弱学校以及师资队伍上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在文中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薄弱学校;师资队伍
在整个教育事业之中,农村小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只有做好农村小学教育工作,才可以让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得到改善。农村小学教育想要得到良好的改善,需要从多方进行努力,需要每一个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以及各级政府去深入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一)留守儿童问题突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贫富差距突出,很多农村的青壮劳动力选择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以此来增加家庭收入。但是随之带来的问题是导致了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这些留守儿童因为远离父母,缺少父母亲情的呵护,导致留守儿童不能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让留守儿童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其中有心理问题、道德品行出现偏差、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下降等等[1]。这些问题的出现容易让他们的人格发展不健全,思想品德出现危机,学习成绩下降。同时,这些问题也为农村小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不合理竞争导致薄弱校增加
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但是对于农村小学来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因为缺乏良好的硬件条件以及地理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先天就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在不合理的竞争中,会进一步削弱农村小学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薄弱校的不断增加。在城市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城乡交通得到改善,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农村学校的办学环境,特别是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有钱之后成为了城市居民,减少了农村常住居民,进一步减少农村生源,进而导致农村小学办学的恶性循环。
(三)教师队伍补充不足导致师资缺乏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得不到有效补充,导致师资严重缺乏。从年龄结构来看,因为如今大学生不包分配,很多大学生也不愿意到农村地区进行任教,导致很多农村小学想要补充年轻的教师都非常困难,不仅仅是教师队伍老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还得不到新生力量的补充。如今很多农村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都较大,而年龄较大的教师在教学观念上难以接受新的理念,对新课改以及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都带来不良影响。同时,农村小学在教育培训经费上较为缺乏,再加上交通、通讯以及网络上的诸多不便,使得教师获得学习提升的机会较少,进而缺乏对年轻教师的吸引力。
二、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措施
(一)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对于农村小学来讲,需要建立起健全的留守儿童档案。在档案中需要包括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监护人情况,学习成绩以及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以便于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管理,并及时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以及外出务工的家长通报各种情况,做好和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为改善留守儿童的情况奠定基础,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于家人的关心。此外,还需要做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从生活上以及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以及关爱,要与留守儿童成为朋友,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各种困惑与疑难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良好的引导。
(二)改善薄弱学校现状
首先,政府以及主管部门必须要加速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要在政策以及资金上向农村小学进行偏移,争取更多资金的投入,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增强农村小学硬件上的竞争能力。其次,需要对农村小学与城区学校教师资源进行均衡,在每年都需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小学中进行任教,并安排相应数量的农村小学教师到城区的学校中跟班任教。做好传帮带,开展学年轮换制,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让家长可以感受到农村小学教师并不会比城区教师水平低,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确保生源。最后,做好农村学校布点的调整,特别是对于那种学生人数比较少的边远山区学校,要尽可能地获得支持,只有这样才可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三)强化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在每年都需要从农村小学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出合理的教师招聘计划,并面向社会招聘可以胜任教学的对口专业教师。要对农村学校的师资需求进行充分的关注,做好扶持[2]。同时,必须要加强对应届毕业生的呵护与鼓励,要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政府需要出台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来鼓励教师到农村中任教,例如增加工资补助、评优晋级等。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措施让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在整体上不低于县城教师的工资水平,增强对教师的吸引力。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及时更新教师的观念,改善教育质量。
三、结语
教育是立国之本,而我国又是农业大国,因此必须要抓好农村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农村小学教育工作。农村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为此,我们要为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现状,并做好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做好农村教育工作,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肖朝枫 单位:农安县靠山镇红石村小学校
参考文献:
[1]白玉霞.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08):54-55.
[2]孙仕徳.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3,(14):185.
第六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因教育资源配置和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仍然存在一些缺失。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对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关键。全面提升和改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质量,从学校、教师、学生层面齐抓共管、突出实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是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更新教育观念,规范制度建设
1.进一步解放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应着重加强传统教育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本着“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安全和谐、充满活力,依法办学、科学治理”的重要原则和教育理念,结合小学校的教育目标,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从传统单一的以课堂教育为主的观念向以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双重教育为主的观念进行转变,使得教育过程变得更加科学、有效。
2.规范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建设依法办学、民主管理、有效监督的现代学校制度,包括日常管理工作制度、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工作检查、教学工作监督、评先评优制度等。注重加强对各制度的统一管理,结合静态的制度和动态的管理,构建有效监督机制,使学校人人有责权,事事有章程。以制度和规范指导教学活动,实现科学、民主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3.营造和谐适宜的校园氛围。促进教学环境的创建和完善,一是硬件教学环境,教学设备配置齐全,环境设置应适宜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二是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立足地域特色,将独特的办学风格作为展示学校的一个窗口,创建特色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二、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感,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1.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参与感。首先,近年青年教师的比例逐年升高,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入职场,极有可能将第一份工作作为跳板,体现出不稳定性。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对教学的影响,在尊重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同时,引导青年教师坚实的走好每一步。其次,实现民主管理,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和决策活动,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引进竞争机制,激发教学主观能动性。在教育实践的同时,应注重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改项目,及时获取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学校应在制度、时间、经费等方面给与积极的支持,鼓励教师着重把握校本教研的主线,结合与学校密切相关的教育教学和发展问题进行研究,解决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并将教育科研成果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重要原则,向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优秀教师讲课观摩、教学研讨会等活动,构建客观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如自评互评、学生评价等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学业绩及教案备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发现优秀教师,树立教学典型。
三、关注特殊群体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1.注重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比例相对较高,应在实现教育全覆盖的同时,注重对特殊群体的积极关注。调查和总结发现,留守儿童易出现孤僻、内向,心理情感脆弱、道德认识危机,缺乏自制,学习观念淡薄等特征表现。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应构建联动机制,加强老师、家长和隔代家长的联系,多方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减少关爱缺失感。其次,应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引导留守儿童全面、准确地认识自己,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增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立自强的能力,使他们健康成长。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研究。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引导,是有效教育的关键,教师有责任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有效教育。如:刚就读一年级的小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高年级,他们的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情感从不稳定逐步趋于稳定,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从表现很弱到逐步增强,其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但是其性格的可塑性很大。所以,在学习活动中,一般体现出开始劲头十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该阶段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积极探索对应措施,如教学方式方法和教育内容的选择。
3.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积极开拓第二课堂。加强课外实践教学,针对具体的课程设置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拓生动有趣的第二课堂,如自然实践类课程,可以设置实训课程,提供给学生更多实践机会,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拓展素质教育内容,挖掘生动形象的课外活动,如技能展示、朗诵比赛等活动,为学生营造灵活的学习环境,全面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全面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大环境下,农村小学应积极创新教育理念,探索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作者:毛洪珍 单位:重庆市酉阳县天馆乡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贾兴文,王晓丹.关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赤子.2015.24:157.
[2]陈国武.浅谈乡镇小学的管理[J].才智.2013,12:43.
第七篇: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农村办学条件有了逐步改善,农村小学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城市小学教育相比,农村小学教育还存在很大差距。如经费短缺、设施滞后等,严重制约了农村教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改善农村小学教育条件,提高教育水平,成为迫切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因素
(一)师资力量薄弱。制约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师资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高低,当前我国加大了对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视,鼓励大学生支教,农村小学教师数量有了增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了改善。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存在年龄结构不均衡,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与城市相比,农村生活条件较为艰苦,薪水待遇低,这也是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原因。一些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会寻找更高的发展空间或者会被其他更好的学校调走,所以农村留下的多是年龄较大的或者是代课教师,导致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不均衡。由于教师数量不足,教学中出现一个教师包一个年级的现象,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机会进修学习,只能靠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同时英语、美术教师等更是匮乏,影响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进。
(二)教育设施缺乏。随着新农村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农村办学条件有了改善,校舍也大都建成了教学楼,又添置了教学器材等。但农村小学教育设施匮乏仍是一个大问题,导致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如很多农村小学没有配置完善的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使用的多是老化的投影仪等,限制了学生接受现代信息的机会。很多农村小学没有正规的图书馆,甚至只有简易的阅览室,里面的图书破旧不堪,也不适宜学生阅读,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另外体音美器材短缺,音乐课没有专门的活动场所,上课就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体音美器材的短缺,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对学校教育来说,课程设置是否合理会影响学生培养的质量,课程设置规定了各学科之间的比例等。现在农村小学教育课程开设齐全,但由于缺乏专职教师与设备,很多课程如美术、音乐等都是由班主任兼任的。课程结构安排方面比较注重语文、数学两个学科,语文、数学课时基本上占用了小学阶段总课时的二分之一,英语、美术、体育、音乐等课程占用的时间较少,甚至因为缺乏专业教师与设备而流于形式,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家长观念落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学校教育要争取家庭支持。但由于农村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他们没有认识到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再加上当前就业形势不乐观,认为即使上了大学也不一定找到工作,就片面的认为读书无用,这会直接导致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管不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农村紧靠种地是无法提高生活质量的,为了生计,农村的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缺乏管理,这必会增加教育难题。
二、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要重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解决好农村小学面临的缺编问题,保证这些学校的基本编制要求。首先,聘任教师时要结合全面发展需要,大量吸收体育、美术等专业教师,形成专业化的教育;其次,定期培训,通过师德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专业知识培训,确保教师能接受新知识,接触先进的教学模式,从而开拓教师视野,优化教师队伍;再次,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待遇,减轻生活压力,吸收高素质的毕业生加入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
(二)完善硬件设施投入。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需要配置完善的硬件,但很多农村小学缺乏基本的硬件设施,如没有图书馆、实验室、操场等,因此要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小学教育设施短缺情况,多渠道的筹措资金,政策上多向偏远、落后的农村小学倾斜。各地政府要重视农村小学教育,统筹改造农村小学校舍、设施,确保满足教学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空间。
(三)加快小学课程改革。农村小学教育办学条件差,所以农村小学课程设置就要结合实际进行,在遵循教育规律的情况下,开设一些综合实践课程,如民族风俗、自然风景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过分加重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会造成学生知识的割裂,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应给综合课程提供发展的平台。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要更新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农村小学教育改革。
(四)加强家校沟通交流。家长的文化素质、思想观念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因此要加强家校沟通交流,如利用各类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等,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使家长认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其中开家长会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也是沟通交流最好的途径,能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加深家长对教师的理解。总之,农村小学教育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重视,使农村小学教育走出困境,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作者:李常 单位:会宁县韩家集乡袁咀小学
- 上一篇: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 下一篇:高师小学教育舞蹈课程内容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