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本位的回归

时间:2022-03-04 03:49:00

导语:浅论小学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本位的回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论小学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本位的回归

摘要现在小学音乐的欣赏课堂充斥着纷乱的各类学科综合,花哨的现代教学媒体应用,有量无质的音乐实践等,导致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有形”而“无神”,孩子们的心也离音乐越来越远。笔者认为音乐欣赏教学应强调以音乐为主导,让孩子们通过音乐作品欣赏体验其中感情,在音乐审美、鉴赏与及音乐中的心灵交流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真正地用心理解作品,品味音乐。本文就如何让音乐欣赏回归本位展开思考。

关键词:音乐欣赏;主导;心灵交流;本位

大自然中的一切声音都是美妙的:清晨的鸟鸣,淅沥的雨声,山泉的丁冬,甚至是遥远的驼铃,都会给人带来完全不同的感觉。而欣赏音乐也是靠感觉的,静静的聆听,更需要有一种别样的心情去体会,或是甜美,或是凄凉,或是哀伤……

人们常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但在小学音乐的欣赏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音乐整个形象被录音放送得断断续续而变得支离破碎,而图画、舞蹈、讲解更是用有限的框框束缚学生们无限的想象力,背离了音乐的本体。纷乱的各类学科的综合,花哨的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有量无质的音乐实践等,导致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有形”而“无神”,孩子们的心也离音乐越来越远。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音乐欣赏是一种相对静态的音乐吸收活动,因此,欣赏教学中应强调以音乐为主导,让孩子们通过音乐作品欣赏体验其中感情,在音乐审美、鉴赏与及音乐中的心灵交流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真正地用心理解作品,品味音乐。

一、以音乐为载体,让欣赏目标回归本位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音乐应是一艘船,载着孩子们在音乐的海洋中徜徉,共同驶向所预期达到的境地。所以说,音乐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在欣赏目标的设定时,必须以音乐为载体。

例如在欣赏苏教版教材第七册打击乐合奏《老虎磨牙》中,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浅显易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这首中国民族打击乐名曲。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具体而又操作性强:教师强调以“感受中国民族打击音乐”为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配合律动和参与探索的方式,欣赏中国民间乐曲《老虎磨牙》,同时选择了适合低年级学生进行演奏的主奏乐器“鼓”,进而引导学生亲身接触、体验中国“鼓”的音色和演奏方法。整节课以音乐元素为载体,以打击乐器为基础,通过欣赏→听辨→讨论→演奏等一系列活动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身心投入,既学习音乐又开阔视野,教学效果非常好。这其中教学目标明确,充分突显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做到“以音乐为本”。

二、以音乐为元素,让欣赏内容回归本位

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音乐的体验和把握应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始终,课堂活动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要直指欣赏音乐本身。在我们的欣赏教学中,欣赏内容常常背离了音乐的本体。真正听音乐、参与音乐作品表现的时间很少,有关音乐作品内容的学习教师一带而过,而与音乐相关或无关的其他内容,却讲解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欣赏苏少版教材四年级下册钢琴四重奏《江南好》时,教师只粗略欣赏了一遍音乐后,就用大量时间介绍江南的美丽风景、特色小吃、风土人情等,而乐曲本身则作为了欣赏这些内容的背景音乐。殊不知“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在欣赏教学中,音乐是实现音乐本体的价值和功能最主要且最重要的元素。相信在这堂音乐欣赏课后,孩子们脑海中充斥的都是江南的美景与特色,而《江南好》这首钢琴四重奏,怕是没有一位能哼出旋律片段,说出演奏乐器和乐曲的情绪变化吧!设想教师如果在欣赏音乐的内容安排上,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乐器在音乐当中的表现力,在感受和理解音乐《江南好》的基础之上,再来领略江南的的独特美景,肯定会让学生更加对江南的好,音乐的美理解深刻。因此,在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以音乐为元素”,实现音乐的本体价值。

三、以音乐为主线,让欣赏过程回归本位

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当然都不可能离开音乐、音响和人的听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抓住音乐,并充分挖掘音乐,让鲜活的音乐形象走进学生的心里,让音乐情绪感染和熏陶学生。当然,音乐欣赏固然需要某些“非音乐”的因素的辅助,如语言文字、图像画面等,但是这些辅助仅仅是一种媒介。音乐欣赏最主要的、最根本的还是“倾听音乐”。所以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必须以音乐为主线,围绕音乐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公务员之家

例如在欣赏苏少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管弦乐合奏《口哨与小狗》时,教学过程的中心是通过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主题,初步了解A→B→A的曲式结构。教学主线:欣赏乐曲(感受、把握歌曲情绪)——模唱乐曲主题旋律A,(体验、熟悉音乐主题)——欣赏音乐主题旋律B,进行音乐律动(对比、区分音乐主题)——完整欣赏音乐,初步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分析、了解乐曲结构)。这是音乐的一个内化过程,教学过程中音乐旋律自始至终萦绕在学生耳边,音乐的学习与掌握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四、以音乐为灵魂,让欣赏的心回归本位

人们常说“曲从心出,心随曲动”。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中,教师常常将教学中的欣赏内容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在初听的时候就配上情节、画面,试图用图片,试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但效果却适得其反。其实,我们应该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让音乐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等来直接触动孩子的情感中枢,震撼他们的心灵,渗透和影响他们的情感世界。

例如在欣赏苏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时,不需要复杂的讲解,只要静静地聆听,孩子们就能立刻感受到主题一的优美抒情和主题二的热情奔放。因此在欣赏过程中通过聆听、感受、律动、打击乐伴奏等活动体验音乐的各个层次旋律线条和音乐特点,进而理解音乐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对音乐情感表达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只要牢牢把握情感音乐情绪与情感相通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地沟通与交流,从而让他们真正地“走进音乐”。

音乐的本位在于释放人们的心灵,一切外在形式都是服务于这个核心的。所以:聆听,让音乐回归本位,也让心回归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