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浅谈小学生厌学心理
时间:2022-09-17 08:47:00
导语:独家原创:浅谈小学生厌学心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小学生厌学是指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厌恶学习,或不愿意主动学习,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而持冷漠态度乃至厌恶、逃避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方式上的不良表现。它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的学生所有。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本文拟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对小学生的厌学原因作一番分析,目的在于更清楚地了解使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诸多因素,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和教学,进而克服厌学现象。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心理;家庭;学校;原因;对策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的表现,是由不想学习到不喜欢学习,甚至发展成为学习对学习的厌倦、厌恶从而逃避学习的一种心态。它是目前中小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未来成长危害的问题。俗话说“爱学是万善之源,厌学是万恶之源”,厌学现象理应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一、厌学的定义及表现
厌学症是指以学习为阴性刺激物的神经症,即讨厌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主要表现为畏惧老师,上课易走神、不喜欢讨论学习问题,作业拖拉,敷衍了事,或者不能及时完成,作业错误率上升,怕考试,甚至无故缺考,出现逃学行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有厌烦感等不愉快体验,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尽管面对各种纪律的约束,仍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活动。
二、学生厌学心理的四阶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厌学心理的形成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焦虑阶段。是厌学心理的起始阶段,表现其对学习产生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心境,但这时对学习还是有信心的,有向上的动力。
(二)怀疑阶段。是厌学心理的第二阶段。有的学生经过屡次考试失利,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但这时还未对学习完全丧失自信心。
(三)恐惧阶段。是厌学心理的进一步发展阶段。由于在学习上碰到了困难,产生了障碍。这时,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真正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自卑阶段。是厌学心理的产生阶段。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差产生自卑的心理,自暴自弃,厌学心理也就潜生暗长起来。
三、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分析
那么造成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有哪些呢?笔者从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四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的不良影响是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心理状态、思想意识、道德修养、行为准则以及价值观等在孩子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影响着孩子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目的。
1、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
独生子女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多,由于物质条件十分丰裕,致使独生子女在家养成所谓的“公主病”。父辈的物质给予,祖辈的精神关爱使小学生在家没有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造成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的恶性学习心理。家庭关爱严重者甚至采取“放任自流”的方法,认为家庭完全能够给予子女一个富裕生活,对学习不重视。或者认为当今遍地大学生,以后出钱上大学、凭关系找工作就行,没有一个完整的家教理念。但孩子必竟是孩子,他需要大人的引导和扶持,父母的过分溺爱,放任不管,再加上一些错误的观念,就会造成孩子的学习一日不如一日,最终导致厌学。
2、家长给予的期望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当家长的心愿。可是每一位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是不同德,过高反而会适得其反。而大多数家长深深明白未来社会将是激烈的人才竞争社会,没有优秀的分数就没有考好大学的条件,没有考好大学的条件就没有一个高薪稳定的工作,没有高薪稳定的工作就会影响终身,所以十分看重孩子的分数高低,重视学业成绩。但这样的要求往往导致孩子出现焦虑、苦恼、抑郁、烦躁等心理问题,造成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无论怎样努力都是失败,渐渐的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从而造成了厌学的严重后果。
3、家庭关系不和谐
父母及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基准,做孩子的良师益友是家长的最高境界。假如孩子长期处在一个充满战争硝烟的家庭和一个冷如冰窖的家庭,使他们整天处于焦虑不安的情绪中,使他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那么孩子们就会转移到他们认为能平衡心理的地方。(如:游戏、跳舞、上网)那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如何能让孩子静下心来学习呢?厌学情绪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因素,而这个主要因素又分为几个次要因素,如:教师因素、作业因素、同学因素。
1、教师的“唯分论”
尽管素质教育早已提倡多年,但分数的“指挥棒”还是无形中影响着教师,片面地追求分数,一味地追求优秀率和升学率,只重视学生成绩好坏,而不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在教育手段上还存在着应试教育中的“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走进“唯分论”误区。而在教师师德方面,还存在着多学生的差异化对待。分高是好学生,对待上好言好语;分低时差学生,对待上过度使用过激话语,苛刻的言行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更不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及时辅导、诚信鼓励,认为辅导了也没什么作用。久而久之,学生成绩的差异化会越来越大,优生一直是那几个,差生却越来越多。这种没有“爱”的教育怎么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作用呢?笔者个人还认为,学生对这种教师态度的反感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师”(针对授课教师)心理,从而导致对这门课的厌学情绪。
2、作业的“题海论”
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和许多教育界有识之士一再呼吁减轻学生负担,但对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在实际中却从未根本解决过这个问题。而现在的教师“考核”制度也给教师带来了压力,一些教育工作者由于某种主观原因的限制形成了一种危机感,空前的危机感使得这些教师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提高升学率上,而升学率是靠学生成绩来判定,而优异的成绩就必须实行“题海战术”,致使教师不得不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
3、同学的“孤立论”
大多数家长都要求孩子要尽量和成绩优异的学生处在一起,以带动孩子的学习动力。但在怎么也存在这优差生之分,这就导致了优生不屑和差生处在一起,差生不愿意和优生处在一起,形成班级两大阵营。虽然差生也很想把成绩提高起来,但由于其他方面原因(如上文中的家庭因素、教师因素)没有得到及时帮助,而这些厌学的学生往往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叛逆、消极甚至有些恶劣的行为。这些行为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极大反感,于是,开始孤立他们,冷落他们,不把他们当作集体的一员,不给予帮助,不跟他们交往。这种态度深深地伤害了厌学学生,挫伤了厌学学生的自尊,使他们陷于消极沉沦的状态。
(三)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学习厌学除上文中两方面因素外,还有这自身因素,具体表现在学习能力不足、无明确的学习计划和无自我约束能力。
1、学习能力不足
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并非是真的厌学,也不是懒惰、智力低下,而是存在着学习方面存在的严重落后,影响了学习的成效,具体来说就是学习能力不足。许多学生花费大量精力来做练习,却事与愿违,成绩总得不到提高。
2、无明确的学习计划
多数学生存在着对学习的“两天打渔,三天晒网”的学习状态,没有一个科学性的学习计划,不会对科类进行统筹安排,学习起来顾此失彼,对知识死记硬背,对课程内容不会抓住重点、难点,不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无自我约束能力
也有学生学习时注意力恍惚,上课时精神不能集中,自我管理能力较弱,没有一个对学习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形成学习拖拉,无记性等特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不了学习的兴趣,成绩逐渐下滑,最终产生“厌学”现象。
综合所述,造成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并非是学习内容本身,而是家庭、学校和自身原因使学生迷失学习方向,失去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厌学”现象。
四、解决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几点对策
针对以上学生厌学原因,家庭、学校该如何帮助学生摆脱厌学的困扰,摒弃对学生学习发展的不利因素,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一)家庭方面
对于厌学的学生,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对其增加学习的压力,而是要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的能力。家长要戒急、戒惩、戒弃。家长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心态,以鼓励为主告诉孩子在遇到挫折或成效不大时,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不轻言放弃。
1、正“上梁”扶“下梁”
家境优越的家长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拿出家长的职责,不要因为家境优越而对孩子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告诉孩子未来社会的竞争艰辛,要让孩子要具备独立生存的本事;及时地对孩子学习态度进行改正,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2、为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厌学,不要过分着急和焦虑,这样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用处,不要按家长的意志来强制孩子对成绩分数的要求,相信他们会有让家长骄傲的时刻,在成绩优异时给予表扬,在成绩下滑时给予安慰。家长能做的就是营造宽松温暖的学习氛围,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3、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一个有着温馨家庭的孩子在学习上容易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他们有着乐观的进取心,在思维方面也表现出灵活多变、善于提问发言;而一个昏暗的家庭的孩子在性格上就容易产生自闭的心态,在学习方面表现为木讷、呆板。所以,家庭的温暖是学生学习心态的一个重要基石。
(二)学校方面
学校要加强各项管理,特别是教学管理,师资力量管理。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模式和师资力量,就不会有良好的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巧用各种媒体,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快速进入最佳思维状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教师的“无差别对待”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要在很长时间内用心灵来认识你的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面,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一种最细腻的东西。如果你牢固地掌握了它,你就会成为真正的能手。”让每一个学生成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不能以分数来判定学生的优差。作为教师来讲,不能存在以“分”待人的思想,成绩优异的学生固然喜欢,但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要给予及时辅导。不要把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强加到学生身上。
2、作业的“针对练习”
大量的题海战术并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使学生思维变的迟钝,面对习题时产生厌烦心理,使学生身心疲惫。做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近期的表现,适当地出一些针对性习题,不仅可以锻炼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还能使学生产生有见解性地解题方法。
3、同学间学习的“互帮互助”
小学生对同学友谊十分重视,朋友间友谊属于“纯洁型”。在班集体中,同学间的互帮互助不仅有利于缩短成绩的差异化,还能使班集体产生和睦的氛围。作为教师,要有一颗博爱之心,关爱每一位同学,在待人方面平等待人;在学习上,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及时辅导,充分挖掘厌学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努力向好的方面发展。这样,才能使班级学习成绩整体性提高。
(三)学生自身方面
小学生加强自身学习锻炼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1、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为实现目标制定具体计划,用短期计划为实现目标作支柱,要明白没有目标的学习是无目的的漫步。
2、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在自我控制方面可以采取“座右铭”的方法,在规列出自身学习上不好的缺点,在自己不能约束自己学习时多看看民谚警句,以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3、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良好的心态是生命的永动机,捅有良好的心态就会从正面看待挫折与成功,不会因一时的胜利而骄傲,更不会因一时失败而气馁。
五、结论
以上是对引发小学生厌学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所作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之所以厌学,往往不是哪—个因素在单一地起作用,而是这些因素互为变量,互为因果,交合作用的结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是人生阶段学习阶段最强的人,他们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时间;需要等待;更需要学校、家庭的关爱呵护。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厌学,我们应全面考虑、分析诸多因素而加以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游小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浙江教育出版社
[2]《家庭教育导读》-2005(08)
- 上一篇:上市公司资本融资方式分析论文
- 下一篇: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