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构思训练培养论文
时间:2022-05-21 05:25:00
导语:作文构思训练培养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解答数学问题时,有时将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或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可以使看似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容易。掌握这种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对我们进行作文构思训练也不无启发。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两个方面,而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对立面的相互转化。这一原则也存在于作文构思乃至于整个写作过程之中。清人沈德潜在《说诗zuì@①语》中说:“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这里说的是炼字过程中对立面的转化。构思过程也存在这种转化。作文构思的实质是对写作素材的改造和制作,而要完成这一改造制作过程,必须离不开对材料实施转化。就中学生进行的作文训练而言,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题目只能提供对立面中的一个方面,构思时必须涉及对立面中的另一个方面,因此,实题要虚做,虚题则要实做;原因要化为结果,结果则要追溯原因;等等。可以说,转化,是作文构思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而作文构思训练必须包括辩证转化思想的训练。
训练转化思想必须掌握转化的技巧。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这一问题。
一、实与虚的转化
“实”就是具体地、直接地写;“虚”就是抽象地、间接地写。作文训练中的“实题”提供的多是具体的人物、事件、实物等方面材料,如《毁树容易种树难》《老师的眼睛》《教室里的欢笑》等,写此类题目若是一味求“实”,不注意“实中有虚”,则表达上易呆板,也缺乏积极的思想意义或必要的思想深度。故“实题”一定要“虚做”,或揭示具体事物的本质,或揭示具体事件的意义,或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或回避正面实写,代之以旁敲侧击。如《在阳光下成长》,可由“阳光”联想到“父爱”“母爱”“师爱”“友爱”,而不能只在“阳光”本身做文章。又如《××比赛》这类题目,若是正面描写比赛场面,做到“实中有虚”,揭示比赛意义,未尝不可;但有的同学写跳绳比赛,却回避了正面实写,而是写一个“潜补队员”因给同学看衣服不能观看比赛,只能听到赛场传来的阵阵的欢呼,揭示他想看比赛但又不玩忽职守的矛盾心理,如此化实为虚,更耐人寻味。
写“虚题”则要“实做”。虚题提供的是抽象概念或思想,如《尝试》《机遇》《选择》等。学生写这类题目多喜欢空发议论,缺少具体实在的描绘。写这类虚题,应该先明确“虚题”包含着什么抽象思想或感情,再围绕这些思想感情写一些具体材料。如写《尝试》,可先明确题目中包含的“大胆尝试才能成功”“尝试不能怕失败”,写一件或几件事。
二、褒与贬的转化
刘禹锡的《陋室铭》看题目是在贬陋室之“陋”,但文中大部分篇幅都是在写“陋室不陋”,这种化贬为褒的写法令人感到独具匠心。《妈妈说谎了》这个题目,固然可以批评妈妈的缺点,但为什么不可以写妈妈为了高尚的动机撒了一个令人感动的谎呢?
不仅“贬题”可以“褒做”,褒题也可以“贬做”。如《老师,你对我太好了》,题目是个“褒题”,但有的学生写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对“我”特别好,结果使“我”和同学们之间产生了隔阂,同桌疏远了“我”,“我”好苦闷、孤独。文章写得出人意料,耐人寻味。
三、散与聚的转化
有的作文题目提供的是几种看起来互不相干的材料,可称之为“散题”。如《羊肉、菜汤和考试》《小桥、男孩和我》《爸爸、妈妈和裙子》。这类“散题”须“聚做”,也就是通过各种联想,合乎情理地将其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如《小河、男孩和我》,有的学生写:“我”过小河时发现一位老大娘也在过河,她拄着拐杖,站立不稳。“我”想帮一把,但又不想麻烦自己。此时,对岸的一个小男孩冲进河里,扶大娘过了河。这种化散为聚的训练,同时也发展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聚”题则要“散做”。写《我的班级》,就应该从构成班级的各个要素如同学、老师、教室、学风等几方面展开,否则,很难使文章具备充实的内容。当然,“散”中也要有“聚”。
四、因与果的转化
如《妈妈不在家》,可把题目看作原因,文章可把重点放在写“结果”上。这是化“原因”为结果。又如《他终于受到了表扬》,题目是“结果”,作文时要重点写原因。有些现象既可以看作甲种现象原因,又可以看作乙种现象的结果,可以既写原因又写结果。
五、长与短的转化
“短”题指时间跨度小的题目,如《难忘的一刹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当老师讲错了时》等,此类题若只写一“刹那”,或某一“时刻”发生的事,思路将难以展开。因此,这类“短”题应该“长”做,也就是对短题进行“延长”。如鲁迅小说《社戏》,真正写社戏的文字只有几段。小说大部分篇幅是对“社戏”这条“线段”作的“延长线”。向前延长,主要写“我”如何来平桥村,如何与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以及小朋友们如何帮助“我”说服家里人去看社戏;向后延长,主要写“偷豆”和六一公公“送豆”等几件事。文章的主题主要靠这些“延长线”而不是靠“社戏”来体现的。
“长题”则要“短做”。“长题”指时间跨度大的题目,如《初中生活琐忆》《我的少年时代》等。长题短做的办法是:先确立一个中心线索,再围绕这一线索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时段写一件或几件事。当然,长与短都是相对而言的。《我的星期天》可以当长题写,也可以当短题。
六、宽与窄的转化
宽题指内容上空间范围大、数量多的题目,如《我的老师们》《父辈》《我们这代人》。“宽题”不能当“窄题”写,否则会离题,如《父辈》不能写成《父亲》。但要注意“化宽为窄”,办法很多:可以用分解法,如《眼病的防治》,可分解为“近视的防治”“远视的防治”“红眼病的防治”等几个“窄题”;可以采用赋例法,如《父辈》,就可以自己的父亲为例,剖析父辈在价值观念上与年轻一代的差异。
“窄题”是指空间范围小、数量少的题目,如《记一辆纺车》《角落》等。写此类题目要善于“拓宽”,办法之一是“滚雪球”,即以题目中的材料为中心,增加一系列陪衬内容。如《范进中举》以范进为中心,增加了胡屠户、张乡绅等众多陪衬人物。办法之二是“串线式”,即以题目为线索串起众多人物,如《七根火柴》。
七、有与无的转化
《我的星期七》,题目令人不可思议:有星期日,哪来的星期七?有的学生写每逢星期日老师就补课,父母也抢时间辅导,结果星期日成了星期七。经过文章合理的解释,荒唐转化成了合理,类似题目如《冬雷阵阵》《夏天的雪》《黑色的阳光》《哥伦布给我的一封信》《我长了三头六臂后》等等,都可以这样处理。
“无”可以生出“有”,其实,“有”也可以生出“无”来。作家王蒙曾谈到一篇意大利小说《朋友们》,写一个人死了,很多人都盼他活过来,这本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现象,但小说接下去写朋友真的活了过来,朋友们却没有一个招待他,甚至连女友也拿剪子扎。生活中许多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作超常假设,常常可以创造许多富有神奇色彩的情节。这不是“有中生无”吗?
培养学生转化思想,一是要注意命题必须能激发学生“转化”的要求;二是要加强构思过程指导。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日右加卒
- 上一篇:农村中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践与思考
- 下一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