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语文教学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21 03:24:00

导语:多媒体语文教学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多媒体语文教学管理论文

论文摘要】语文教材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美育作用,但是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不够宽广,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因而对审美对象的鉴赏能力较差,对课本中蕴涵的美很难准确地把握和感受,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将这些美的因素更为直接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之,从而受到美的陶冶,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关键词】巧用多媒体审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而待他们有了这些能力后,则要教会他们保持心灵的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语文教材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美育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和评价美的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多媒体教学手段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审美能力的补足。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最大程度地还原作品的本来面目,将文字转化为直观的形象,使学生接收更多的信息。在语文课本中包含了人格美、自然美、音乐美、语言美、结构美等因素,但是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不够宽广,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因而对审美对象的鉴赏能力较差,对课本中蕴涵的美很难准确地把握和感受,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将这些美的因素更为直接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之,从而受到美的陶冶,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一、巧用多媒体挖掘人物形象品格美。

语文课本中所塑造的优秀人物形象是人们学习的宝贵财富,他们的思想品质、崇高精神对人民的思想起着净化作用,通过他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与可贵精神,是语文课审美渗透的首要内容。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学生可以通过再现的英雄楷模的先进事迹,切身感受到他们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品格美。如我在教学《丰碑》一课时,这是一篇传统课文。长征离现在年代久远,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很陌生,要让学生体会挖掘人物形象和品格的美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和关键。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以学生最喜爱的形式——影像展示给他们。课前,我首先从别的媒体上扫描、剪辑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影像,再调集声、光、色等现代化科技手段,融音乐、声响为一体。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大雪纷飞的场景,配上狂风呼啸的声音,画面上出现了军需处长衣着单薄,左手夹着熄灭的香烟,右手指着前方的英雄形象。利用多媒体创设了情境,使文中人物形象真实地进入到学生的情感领域。当我在《英雄赞歌》的伴奏音乐中,声情并貌地朗诵完军需处长牺牲的那段文字后,学生们早已泣不成声,泪流满面了。此处无声胜有声,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形象立刻浮现在眼前,学生对军需处长的崇敬感情油然而生。学生这种情感的爆发,正是由于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唤起了他们潜在的审美情感,他们被英雄人物伟大的人格力量所震撼。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很自然地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

二、巧用多媒体领略祖国山河自然美。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写景状物的优美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对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古朴的民族建筑、悠久的历史文化等方面,作了深刻细腻的描述:河塘月色的恬静幽美,香山红叶的绚丽灿烂,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等,无不显现出大自然的迷人姿容和人类文明所造就的奇伟景象。可是由于大多数学生未能亲眼目睹所写的美景,只能从课本文字的表示描述和插图中略知一二,而这些均不能直观地、动态地再现景物的自然美。因此,在教学中就可以凭借多媒体电脑无比强大的功能,跨越时间和空间,带领学生在课堂内,任意浏览,欣赏各地自然风光,真切感受,直觉体验自然美。如《苏州园林》一课,作者用严密、概括的语言,从一个观赏者的角度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总特点,又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勾画出具有自然之趣的亭台轩榭、重峦叠嶂的假山、入画的池塘和俯仰生姿的花草树木,就连角落的装饰、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的工夫都是别具匠心,真是处处入画。但学生没有亲临过、浏览过,就无从体会出其中的美来。这时,就可以利用录像,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的图像,把学生一下子带到生动、具体的“山”和“水”的直观画面上来。通过演示全景、远景、近景、特写等,在配以轻柔、悠扬的背景音乐,学生就必然陶醉在美妙的自然风光中,真正感受到苏州园林确实处处给人“如在画图中”的感觉,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之中。又如教《桂林山水》,在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时,配一段富于地方民俗特点的广西民歌作背景音乐,大屏幕同时放出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桂林山水风景画,不仅有语言信号,还有形、声、色、光等信号,并通过调控实现有目的的反复感知。学生静听着抑扬顿挫的朗读,欣赏着美妙动听的音乐,观看着风景秀丽的画面,深深地陶醉在无限美好的情景之中,便有了如临其境、如悟其情的体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陌生的可感性事物再现出来,可以填补学生感性认识的空白。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到祖国的美好山河,而且能引发学生审美情趣,使学生在感受美、享受美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

三、巧用多媒体感悟作品音乐美。

运用电教媒体把语言文字所涉及的主要外部性转化为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就可以促使学生突出地选择审美对象的切入点,深刻地感知把握审美对象的完整性。《月光曲》是叙述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故事,它生动地记叙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文中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音乐语言是用文字语言表述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恰当地选用音乐语言来辅助理解文字语言,能够起到突破这一难点的作用。上课伊始,先播放钢琴曲《月光曲》片断,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边看课文边听配乐朗诵,把他们领入《月光曲》的意境之中。在教学重点内容皮鞋匠听了贝多芬的即兴弹奏,眼前仿佛出现的情景时,将剪辑的钢琴曲《月光奏鸣曲》配在学生有声有色的朗读中,随即演示有关《月光曲》的文字叙述的画面:宁静的大海,微波粼粼;皎洁的月光,穿过轻纱似的微云;巨浪卷涌推向岸边。随着乐曲由平缓到激越的节奏变化和直观画面的展现,月光下,大海那美丽而富有变化的胸膛和她的呻吟,歌唱都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形声并用,抽象的文字变成可视可闻的具体形象,不仅水到渠成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实现文字语言向音乐语言的自然置换。

四、巧用多媒体体会文章语言美。

语文课选用了不少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练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此外,还有许多名言警句富有哲理性,具有异乎寻常的感染力,凡此种种充分体现了文章的语言美。但小学生阅历浅,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于一些精练、浓缩度很大的词语,一时难以理解,感悟不到作者用词的精准,这就需要我们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的音频、视频兼备的画面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难懂的词句,并进行品析鉴赏,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鼎湖山听泉》的最后第二小节,作者在一个排比句中运用三个比喻,描写出了泉声的美,泉水的多。但对学生来说真正领会却比较难,而利用多媒体可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准确使用语言文宇的精美: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涧水的声音;那像的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还有那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的绕过树跟,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的声音……因信息技术的参与,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声像与视听完善结合,把语言文字的学习从记忆积累到理解内化都落在了实处。这样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充当了激活思维、锤炼语言的桥梁。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通过相互交流对文中语言美的理解,在体会到语言美的同时感受到文体美。

利用多媒体电脑进行语文辅助教学是体现时代特色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化静为动,实现声像同步、视听结合。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引导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为美学教育开辟更广阔的途径。